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心城市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必须着力发展状大中心城市特别是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本栏目编发的这组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厦门市要构筑经济特区中心城市,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面推进海湾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立足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探索一条“厦门模式”的特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张振佳 《发展研究》2013,(11):116-119
本文根据沿海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规律,借鉴国内外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经验,在分析厦门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厦门产业转型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庆华  芦红 《经济地理》2011,(9):1476-1482
基于面板结构方程方法,对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实证研究,并对"海西七大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漳州、汕头、赣州创意城市各项指数进行得分计算和排名。结果显示:厦门的总体创意城市指数要高于其他城市,福州的创意成果指数、温州的科学技术指数、厦门的人力资本指数要高于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厦门市提出加快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这既符合厦门的实际,突出厦门市的特点,又符合时代发展新要求,富有科学性、前瞻性。厦门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不断推动战略实施发展,把厦门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性花园城市。 一要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不断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厦门是我国五大特区之一,又是福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处于“龙头”位置。如果局限于岛内发展,总量做不大,这个“龙头”是很难舞起来的。当然,大城市会有许多弊端,但我们福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太大,而是都太小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指数研究院昨天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上周其监测的35个城市中,24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上涨,其中10个城市成交量涨幅在5096以上,厦门、温州、蚌埠和深圳4个城市涨幅超过100%。重点城市中,仅重庆、杭州和上海同比下跌,其余7个城市成交量皆同比上涨,其中深圳涨幅最大,达101.22%。  相似文献   

7.
《发展研究》2006,(3):1-1
一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高度重视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建设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为核心,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功能优势互补,发展布局科学合理,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海峡西岸城市群。要积极推进城市联盟,进一步完善城市联盟机制,落实厦泉漳城市联盟已经确定的共建项目,推出一批见效快的互利合作项目,并适时将龙岩市纳入厦采漳城市联盟,促进闽西南一翼形成。同时要加快闽江口城市联盟,以及三明、南平等城市联盟试点工作,促进闽东北一翼形成。  相似文献   

8.
黎翔 《发展研究》2009,(1):61-64
由于客观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现实差异性等原因,中国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出路与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作为全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也成为吸引省内外农村劳动力的一个重要城市。本文根据2006年11月在厦门市进行的关于思明区农民工培训需求情况的调查数据,探讨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规模、文化程度、收入等相关人口统计学数据以及来厦门年限、住房成本、职业、融入意愿等多方面因素对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陆桥视野》2011,(15):75-75
近日,交通运输部同意连云港港口EDI(电子数据交换)中心更名为交通电子口岸连云港分中心。连云港成为继大连、重庆、厦门之后,全国第四个设立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六、海峡经济区生产力布局 以闽台为主体形成核心区、以浙南粤东为两翼形成紧密区、以赣南赣东北乃至皖湘鄂为腹地形成拓展区,以闽台经济整合对接为重点,推进两翼紧密区和腹地拓展区主动融人闽台核心区;以两岸沿海中心城市为主轴,发挥台北、高雄、台中、基隆、宜兰等东岸城市与西岸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城市交流、联盟中所产生的集聚、辐射所用,依托海峡东岸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市区和海峡西岸沿海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所形成的城市经济发展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如何加快推进福建城市化,已成为福建全省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推进福建城市化,必须从福建的省情实际出发,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突出强化福州厦门两大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泉州成为省域中心城市,建构闽东南城市密集带,提升福建在全国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经济月刊》2011,(3):65-67
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人们对厦门国企的直观印象。在厦门整个经济“版图”中,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外资、民营企业并驾齐驱。厦门国企整合前,各家企业如同单根手指、势单力薄;整合后,这些“单根手指”握成拳头力量倍增,  相似文献   

13.
2000年9月13-1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头五个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在深圳联合举办了“经济特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这是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由国务院直接组织召开的,志在总结改革开放基本经验,探讨经济特区如何增创新优势,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大型学术会议,现就研讨会上的主要观点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商周刊》2011,(18):42-43
在2011年上半年15个副省级城市的相关经济数据的对比中,厦门的全市生产总值为1062.75亿元,排在倒数第一位;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2.51亿美元,排名靠后。厦门海洋经济的未来,一样面临着不小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郭前进 《经济师》2009,(11):246-247
厦门畲族民俗村的建设,本身就是厦门城市记忆的识记、选择、编码、储存、提取和应用过程。畲族自身保持的特色,被汉化后的民族风采,深厚的民族文化,都是宝贵的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俗村建设的主轴。在这一主导思想下,可以利用畲族的建筑特色,塑造和谐的畲城氛围;挖掘和完善节庆活动,展示多姿多彩的畲族风情,并拓展游客参与性空间;建立畲族博物馆,展示畲族的起源、迁徙历史;开发畲族工艺品,挖掘畲族歌舞,展示畲族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20年里,我国城市数目增加1。5倍,城镇化水平几乎提高一倍,今天大约有4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生态面临巨大压力。“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正是把城镇森林生态网络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在全国5万多个城镇中进行生态化的城市林业建设。近年来,在上海、天津、哈尔滨、大连、厦门、南宁、扬州、延安等大中城市及一些中小城镇中,“森林生态网”建设正在迅速铺开。 与简单的城市绿化不同,城市“森林生态网”旨在构建一种人、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最好形式,主要向城市园林和城市森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厦门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真正抓住今后五年的发展机遇,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厦门才能在东南沿海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中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8.
总的来说,在福建省的城市发展梯度中,第一层面已大体上完成了城市数量上的外延扩张。这一层面中包含了的三大城镇密集群:闽江口城市圈、泉州湾城市圈和厦门湾城市圈及漳州市。其域内中小城市,“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应是壮大城市的规模,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整体质量,加大引资力度,引导技术水平较高的制造业、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增强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的初夏,特区建设走过24个年头的厦门,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经济建设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拉开了序幕。环视今日的厦门,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实干的精神、实干的氛围和实干的景象,分布在岛内外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正凝聚着特区的人心、信心和合力,正催化和蓄积着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志、力量和气势。  相似文献   

20.
武汉、郑州、长沙等二线城市徘徊在中部崛起的突围路上,珠海、深圳、厦门等曾经的明星城市星光开始黯淡,那些喧嚣的长三角、珠三角的二级城市因为民工荒、技工荒而开始低调,广大的二、三线城市正在负重开发区的摊子而焦躁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