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数字     
《商周刊》2012,(3):13-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年度《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全球2012年增长预期,其中对中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预测值为8.2%。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2月1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Global Investment Trends Monitor)指出,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以及世界贸易增长乏力,201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下降了13%,约为1.52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贸     
《时代经贸》2012,(19):7-7
1、欧债危机持续三年拉低欧企估值 欧债危机持续3年,欧元区火烧连营,全球经济复苏遇阻.金融市场动荡不已。目前,欧元区经济已陷入温和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欧元区20I2年经济增长率降至负0.4%。  相似文献   

4.
张茉楠 《商周刊》2013,(9):21-21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世界经济总体而言依然欲振乏力,由于缺乏经济“领头羊”,世界经济很可能再次面临失速的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五年之后,世界经济总体而言依然欲振乏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年会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全球经济描述为“三速复苏”,然而我们的预测却不乐观,由于缺乏经济“领头羊”,世界经济很可能再次面临失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数字     
《经济导刊》2006,(12):9-9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同步发布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在2005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接受国中,中国的排名由2004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同时中国再一次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最大的FDI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东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汇市和股市,影响世界经济n1998年.占世界总产值1/3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41%降至2%左右。1999年世界经济是陷入全面衰退还是继续缓慢增长,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各国都在进行调整和改革,做经济形势恶化的准备。关于近期世界经济走势,大体上有三种看法和预测:第一,认为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25%,略高于上年的增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问ecd)预测,如果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包括所有发达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道路坎坷,欧债危机恶化使本已脆弱的经济复苏态势再陷困境。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也放缓了经济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2年10月9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低于2011年的3.9%。由于世界各主要国家不同程度遭受财政紧缩、金融动荡、市场脆弱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就业、投资等经济指标均未显露出好转迹象。作为外国直接投资(FDI)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胡芳  刘洪 《经贸实践》2008,(6):46-4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9日在此间发表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但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长率可分别达9.3%和9.5%。  相似文献   

9.
稳步前进的1999年如果说1998年是世界经济动荡不定的一年,那么1999年算得上是顺顺当当之年了。人们注意到,持续二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乃至全球金融风暴在1999年初基本趋于平息,陷入洞境的亚洲和欧洲经济先后走出低谷、逐渐复苏,令人担忧的“信用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亦随之烟消云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0%。受金融风暴严重打击的亚洲国家,包括经济规模占世界第二的日本,经过经济结构调整和采取一系列强力措施,陆续趋向复苏。亚洲开发银行报告指出,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经济复苏的速…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2006,(5):14
据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每半年一次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预测,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增长,加上日本经济的持续复兴,将促使亚洲今年继续取得高增长,虽然亚洲增长仍难免持续受到通货膨胀和禽流感的双重威胁。不过报告认为,东南亚、纽西兰和澳洲今年经济料将放缓。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球经济在各国政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推动下,出现了5%的高增长(主要靠中国和亚洲四小龙高增长的拉动)。2011年9月2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1、2012两年全球经济增速  相似文献   

12.
受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委托,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于9月17日在北京举办了《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发布会。会议由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社长齐国强主持,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介绍了投资报告。联合国贸发组织《世界投资报告》是关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动趋势分析的一份重要的年度工作报告,至今已经出版了19期。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5~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行了“中国与全球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牛津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北京大学、世界银行等组织与机构的90多位著名经济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就《中国经济研究与咨询项目》负责人林重庚、豪斯曼、斯宾塞等人向大会提交的《中国与全球经济:中期问题与对策》的最新报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4.
一、“十一五”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一)“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05年和2006年世界经济预计分别增长4.3%和4.4%,而2007—2010年预计年均增长4.3%。其中,发达国家在2005年和2006年预计分别增长2.6%和3.0%,2007—2010年预计年均增长2.9%;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东亚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基本度过和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9年9月 22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最近陷入危机的大部分国家都已开始复苏。” 经济大国经济形势和世界主要经济指标预示,2000年全球经济继续看好。如果说1998年世界经济形势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1999年世界经济形势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始复苏或持缓增长,那么,2000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国际机构和各国可以高枕无忧。1999:世界经济恢复增…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国际FDI的新兴市场,在过去三十年里,日益开放的市场和不断完善的投资政策促使吸收外资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中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被外国投资者普遍看好,但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持续以两位数下降。然而,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下降14%的同时,作为金融危机发源地和重灾区的美国不降反升,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深刻地思考。  相似文献   

17.
战后以来.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计,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已达到世界贸易的30%(Dunning,1993)。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下称“FDI”)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关于FDI对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影响的研究也非常活跃。FDI溢出效应的研究是从微观上对FDI东道国影响的研究的重要分支。研究表明,FDI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发展(Blomstrom&Kokko,1997)。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尝试提出FDI溢出效应和增长效应影响机制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贸     
《时代经贸》2012,(10):7
1、欧债危机持续三年拉低欧企估值欧债危机持续3年,欧元区火烧连营,全球经济复苏遇阻,金融市场动荡不已。目前,欧元区经济已陷入温和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欧元区2012年经济增长率降至负0.4%。据总部设在德国的贝塔斯曼基金会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希腊最终破产并退出欧元区,其所造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始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汹涌地冲击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受此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严重地下滑。2008年10月20日,WTO做出世界经济增长下调的预测报告,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左右;IMF也做出类似的预告,预计世界经济的增长约保持在2.5%左右。还有许多著名的经济研究机构则做出了较为悲观的预测,认为世界经济增长不会超过1.5-2%,2009年世界经济将面临负增长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六个季度放慢,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将放慢到8%左右”。7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与中国2012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全球经济不利因素在增加,“中国经济看起来正在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