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存梅 《魅力中国》2009,(23):33-33
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才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置"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述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新课程特别强调了美术教学的不可重复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深化教  相似文献   

2.
李燕 《中国城市经济》2011,(11):140+142
教师在"多资源"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学生在"多资源"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以及"多资源"环境下传统美术欣赏教材与学生的"多资源"之间的相互补助关系。以及"多资源"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具体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3.
李存梅 《魅力中国》2009,(11):111-111
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才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  相似文献   

4.
美术欣赏课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术,如何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感知、联想、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去寻找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净化.美术课通过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探索出了一些教学规律,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巧,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史棕芳 《魅力中国》2009,(17):90-9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赋予美术鉴赏教学新的任务和要求。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获  相似文献   

6.
俞伟 《魅力中国》2013,(34):399-399
中学美术鉴赏课在整个中学美术教学的位置极其重要,它是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审美教育融于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创设课堂情境,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自我实现学习目标。我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从事了多年的美术教学活动,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翠玲 《魅力中国》2013,(25):152-153
美国教育家艾斯纳的DBAE教育理论把美术教学分为四个领域:“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根据我的专业性质和工作环境,在这里主要针对美学中的欣赏教学展开讨论。美术欣赏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基础、做好准备、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美术文化修养。当然美术欣赏教学工作也是由不同环节组成的,主要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这个过程。俗话说:“台下十分钟,台上十分钟。”所以课下充分备课很有必要的。首先,课程目标要明确,能预见教学环节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备课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如何教,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  相似文献   

8.
美术是一门艺术欣赏课.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付玉东 《新西部(上)》2010,(3):201-201,193
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欣赏能力不高、学校重视不够、社会影响有限等同题,需要进一步改革,文学欣赏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感性体验和理性启悟的统一,改革的的途径主要是吸收传统文学审美教育的"和谐"理念,树立批评意识,把握科学理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塔娜 《魅力中国》2014,(3):230-231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美术欣赏教学已经越来越被美术教育界所重视。因此,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美术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视觉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程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致用"教育,美术课程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美术人才存在技能不精、技术单一、文化底蕴不强、创新思维不足的现象,必须调整教学设置,重新确定改革思路.要整合优化美术课程;重视实践教学;以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实施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任何教育都超不出生活的领域,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主张重视儿童从生活中学习,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也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同样美术教育也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从而使学生追求美,探索美,表现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我进行了"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研究,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将"两个世界"链接起来,美术教学"生活化",将生活中的现象有机地与教学内容融合.  相似文献   

13.
朱广伟 《魅力中国》2013,(16):175-175
小学美术课“六段”式教学结构,是把课堂教学分为“启导”、“示范”、“讨论”、“精讲”、“巡回辅导”、“学生作业”六个阶段。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下:一、启导启导阶段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包括欣赏和引入两个方面。欣赏,一般是所授新课的范画作品(工艺品)或与新课教学有关的、相近的美术作用。通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取得学生视觉上的愉悦,情绪上的激励,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付凌云 《魅力中国》2014,(1):184-184
随着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开发与利用美术资源,成为美术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以生动的美术课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才是美术教学目标。本文从校内外各种利于美术教学的资源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总结出相应的一些课改方法,以达到丰富课程内容,促进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卜可 《魅力中国》2010,(22):256-256
问答讨论型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改革的产物。其教学目的在于用探索、研究的方法创造性的解释造型艺术作品。它通过“美术欣赏五步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发掘作品传递出来的各种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用讨论的形式完成分析;最终用分析出来的结果解释作品的主题、形式、欣赏方法等核心内容。同时,教师的能力是问答讨论型教学“有效”的最根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美术欣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老师最苦恼的是作文,学生最头疼的也是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批改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所以,我认为,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昔式、比较式的评估结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挥美术在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大胆尝试"快乐教学法".这不仅与课标明确的"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之自标相吻合,更以快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锻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观观察力、资料检索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审美时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实现美术在初中课堂上的素质教育渗透.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美术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也得到大大提高,这给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目前大部分高师学生对美术学习持一种消极态度,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普遍存在学习美术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得过且过的思想,极大地影响着师范美术教育的质量,也必将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笔者认为,要抓好美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在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愿学".同时,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