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近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及广东省政府《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分工方案》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政策支持,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推动广东自贸区南沙、横琴片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区)实现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拓展跨境金融合作与金融创新、深入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孙立坚 《新金融》2013,(12):9-14
金融危机产生的最大原因是金融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不在于金融开放速度的选择和顺序。中国(上海)自贸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给了区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一次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的绝佳机会,但是也容易造成金融风险隐患。自贸区内的金融开放和金融服务,必须紧密围绕并匹配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定要重视价值链金融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朱太辉  马晓 《银行家》2020,(3):129-132
开放金融是一种平台化的金融发展模式,金融机构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数字科技企业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的市场主体等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业务功能,创造新的金融服务价值,打造新的金融服务能力。在开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企业和数字科技企业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和数字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开放金融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自贸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金融服务的创新始终是使得自贸区的投资更加自由和便利的一个有效渠道。而由于我国当前在自贸区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金融政策与汇率改革方面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要真正实现自贸区金融服务创新,还需要有效地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得自贸区在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企业市场化运营的步伐逐渐加快,行业竞争也愈加激烈。金融企业纷纷从战略上思考自身的外包策略并付诸实践,这给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本文在分析金融服务外包及嘉兴金融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嘉兴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的机遇,并提出嘉兴创新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的路径所在。  相似文献   

6.
8月23-2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本届展会以"金融新时代科技新发展创新新气象"为主题,设立金融服务展区和金融科技展区两大展区。来自国内外金融系统、金融科技企业代表齐聚现场,为观众带来一场金融科技与服务展示的饕餮盛宴。金融服务展区通过展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体系以及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等的金融服务擘画了新时代下的金融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7.
建设上海自贸区是我国针对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演变趋势的应对之策。产品的碳强度和环境标准是新贸易规则体系的重要议题。上海自贸区建设给我国碳金融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建议突破政策限制,在自贸区建立碳排放衍生品交易平台;借助金融开放契机,在自贸区发展碳金融国际合作平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发展自贸区碳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8.
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金融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福建与海外经贸往来持续高速增长,对金融服务的要求逐渐高企。从福建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定位入手,结合一年多来两岸合作创新与金融发展现状,探讨阻碍两岸深度合作的短板与解决之道。基于此,提出海西视角下福建自贸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框架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闽台金融合作,拓展金融服务功能,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后疫情时代,区域的空间格局、产业链布局、管理和组织模式均面临深刻变革,而自贸区能级反映了自贸区经济的集聚—扩散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构建以自贸区能级提升为最终目标,自贸区核心竞争力为中介目标,包含金融创新、金融服务、金融开放和金融风险防控为主体的综合信息服务一体化平台为主要操作手段的金融支持体系框架,来探究自贸区能级提升的内在路径和机制,并通过对金融支持体系具体指标进行赋权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期对自贸区金融发展的监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自贸区的能级提升主要体现为自身量级的扩大和扩散通道的拓展两个方面,金融支持体系通过对中介目标中各功能板块的支撑实现自贸区能级提升。通过模糊AHP法对金融体系指标进行赋权,结果显示隶属于金融风险防控和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风险和科技金融类指标权重较大,这也表明新时代背景下河南自贸区的发展应实现由传统的“贸易+制造”为主题的货物流通集散地向以“科技+金融”为核心内容的新型综合服务功能区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关系出发,深入研究了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构成与选择、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运行机制与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及政府应采取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1.
促进现代金融服务业与科技进步的融合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和金融服务融合与互动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推动科技进步和金融服务的融合与互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科技对金融服务创新的支持关键是要加快现代金融服务技术工程的建设,加快金融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服务和产品的推出步伐,积极稳妥地发展网络金融业务。金融也要通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成立政策性科技开发银行、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等措施来加强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型产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在投融资、客户征信、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应运而生。金融科技的出现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进而推动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融合。与此同时,由于金融科技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也拓宽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了推动科创企业的发展,我国的金融机构应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体制创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科创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同时,监管机构要健全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上海自贸区有关金融政策的“落地”,探索通过账户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国内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本文通过比较境内涉及跨境和离岸交易的几类创新账户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依托横琴新区的特殊优势条件引入一类新型账户——人民币国际账户,并借鉴港澳账户的理念和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的做法提出该账户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横琴新区实践人民币国际账户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从账户的主体准入、资金用途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设计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谭志洪 《南方金融》2014,(10):39-41
随着上海自贸区有关金融政策的"落地",探索通过账户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国内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本文通过比较境内涉及跨境和离岸交易的几类创新账户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依托横琴新区的特殊优势条件引入一类新型账户——人民币国际账户,并借鉴港澳账户的理念和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的做法提出该账户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横琴新区实践人民币国际账户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从账户的主体准入、资金用途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设计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互联网经济时代,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银行迫切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建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改变传统的依托物理网点的不断增加来拓展业务的方式,在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上取得创新性突破。信息科技是金融创新的主要源泉,现代银行发展过程表明,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的推行,往往是金融市场行为同信息科技相互耦合的结果。因此,信息科技的产生和发展,是推动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必然选择。金融机构和金融客户的信息不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为金融机构明确了发力方向,指出了金融资源倾斜的领域。金融机构应持续着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信贷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关键领域,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经济发展。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下称“建行广州分行”)作为金融服务的“引领者”、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践行者”,如何理解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围绕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建行广州分行有哪些新的工作经验和案例?科技企业做好融资路径选择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围绕相关问题,近日,《科技与金融》杂志对建行广州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肖志斌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与自贸试验区在开放、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上具有极高的契合度,福建互联网金融在自贸区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自贸试验区背景下闽台产业加快融合,互联网金融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拥有广阔前景,同时其也成为构建闽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为此,文章提出出台与地方产业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促进政策,扩大服务业对台开放,闽台共建普惠金融体系,服务闽台跨境电商,从而促进自贸区时代福建互联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金融》2022,(6)
1.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研究2.全球经济金融新趋势、新变化、新问题研究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研究4.金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5.践行金融为民、助力共同富裕研究6.金融支持科技强国战略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研究7.金融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微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小微科创企业的发展环境近年来虽有改善但仍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多种困难。升级现行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打造数字科技金融发展新生态是解决小微科创企业融资环境的必由之路。通过以区块链技术打造数字科技金融生态基础架构,以大数据技术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小微科创的授信能力,以物联网技术增强科技金融风险控制系统,以元宇宙技术拓展科技金融全面管理新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运行速率,以平台化管理提升服务科技金融的能力,不断提升小微科创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实体经济质量总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科技赋能、守正创新"成为当下金融企业谋变创新的关键词,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助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同时也给其破解传统金融服务局限性问题、深化服务实体经济拓展了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