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在新经济常态下,经济再平衡进程中,投资仍然是驱动海南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海南过早的经济平衡会丧失经济发展的机会。作者前文已经论证,对于海南而言,"三驾马车"失衡的言论实属悖论,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那么海南应该怎样发展投资驱动型经济呢?一、正确定位:投资是海南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通过2014年海南省多项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海南虽处东部沿海,虽是经济特区,但海南经济发展处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下,较  相似文献   

2.
《国际融资》2010,112(2):26-27
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股市还会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吗?出口还会有反弹吗?会出现通胀吗?投资呈现什么态势?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经济下行,制造业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真的失去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优势了吗?应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提高我国外资吸引力?2015年以来,微软宣布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和北京两个工厂,涉及9000多名工人。日本西铁城广州基地突然关闭,千余人失业。大金、TDK、松下等企业计划将中国部分生产线迁回日本本土……一时间,外资撤离中国的声音甚嚣尘上,中国真的失去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优势了吗?  相似文献   

4.
本刊提示     
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6月再度访华2013年3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棒中国,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4月,全球黄金大跳水,"中国大妈"大战华尔街,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中国股市还有投资价值吗?带着疑问,本刊受邀参加由芙蓉王商学院、大智慧以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我们老怕投资?因为通胀危险已经很高了吗?抑或是为了增加消费?还是为了改变中国以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6.
出处:"CMRC中国经济观察"第32次季度报告会快报(3月2日),"全球经济展望与中国城镇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是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推进城镇化?研究表明,两方面的因果关系都存在。首先,基础设施的完善,自然会带来包括消费、投资在内的经济增长便利。其次,城镇化会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已  相似文献   

7.
金融伴随资产证券化和经济金融化程度的加深已经逐渐成为当代经济的中心,在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与优化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多位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金融发展理论中选取耶鲁大学经济学家Parick提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金融-供给引导经济"和"金融-需求跟随经济"两种的理论为指导,分析包括银行存款类、证券类以及交易结算类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发展对居民储蓄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率以及资本边际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A K模型,从三种角度分析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芒叔  管鹏 《理财》2021,(6):12-13
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股票价值投资的黄金十年. 不过,专家的"看好"也不代表普通投资者闭眼瞎投也能实现"躺赚".普通人怎么像巴菲特一样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投资理念.关于价值投资,以下这些理念,你有吗? 买股票=买公司 正如巴菲特所说,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且仍以投资为主,一旦舍弃投资转为消费,中国将很快陷入危机。"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在出席某论坛活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待完善,将成为下一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力。  相似文献   

10.
过去30多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发展,这样的增长能否持续?中国当下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未来又有哪些投资领域值得关注?在第六届全球P E北京论坛期间,《国际融资》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女士。她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是"未富先大"的问题,如果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政策和改革能够继续,未来中国仍可以保持中高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凯恩斯之后,西方投资理论发展为基于投资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这是因为凯恩斯的投资理论仅仅属于短期稳定投资模型,将其发展为长期动态模型符合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本文将按照理论发展的线索,首先阐述基于投资的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模型,然后分析投资要素结构优化模型,最后阐释西方经济学家在投资要素贡献率的量化分析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了高速平稳增长的势头,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世界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而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由中国工商银行、汇丰银行以及《欧洲货币》杂志共同举办的"中国论坛:实现可持续增长-融资和投资机遇"为国内外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交流投资经验、捕捉投资机会的良好平台。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作为全球银行业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将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新的跨越?本刊编录姜建清董事长、杨凯生行长以及部分与会嘉宾在论坛上的演讲内容,希望能有助于读者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名刊辑要     
中国开始减速了吗去年,人们对中国的一大担心是其经济“硬着陆”将危及全球经济复苏,但经济急速下滑并没有出现。北京已经在控制公路、铁路和庞大公共工程方面的支出,企业投资的步伐正在放慢,汽车热已经出现降温的苗头,甚至上海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也在慢慢冷却。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2005年第一季度,GDP增长9.4%,高于预期水平,这也是经济增幅连续七个季度超过9%。但是, 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可能正在放缓。非官方经济学家现在普遍认为,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8%或9%。一年前,中国经济扩张的主要推动力是固定资产投资,即政府和企业在高速公路、工厂、写字楼等方面的庞大支出。尽管中国对美国拥有巨额贸易顺差,但对世界其他地区却是买多卖少。中国是否正在用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像日本那样离不开出口)来取代另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对基础设施和工业产能的过度投资),是经济学家最为关心的。产能过剩以及惜贷如金,且不慎重考虑回报的资本市场,造成利润下滑,而资源争夺激烈(不仅是石油和钢材,劳动力同样如此)则推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你同不同意,中国经济存在体制性的投资冲动和消费压抑? 那是说,假如没有来自外部世界的强大吸收,那么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不过这个问题,在过去并未成为问题,因为西方国家借钱消费、超前消费,把中国的过剩产能吸收了.事实上,直到2003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的经济部门和经济学家还在讨论刺激国内消费,避免通货紧缩的问题.是加入WTO救了中国经济,加入WTO后年均26%的出口增长救了中国经济.可是今天,西方国家在紧缩,储蓄在增加,消费在下降.老外再也不想过昨天住着大别墅,今天没有房子住的日子了.他们更愿意平滑其一生的消费.他们清楚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是靠财政赤字、超发货币来实现的,不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魏巍 《中国外资》2005,(5):40-42
稍加比较就会发现,2005年的美国经济与2005年的中国经济,有许多非常相似之处。例如,经济的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加剧,已不再需要刺激性货币政策的支持。可现任的情况是,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而中国的利率水平却低于美国的利率水平。这正常吗?人民币的"负利率时代"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16.
“投资饥渴症”是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对“计划经济”特征的一个典型表述。实际上,一直到今天,投资过热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顽疾。  相似文献   

17.
近来,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心不绝于耳,更有预言中国经济会二次探底的文章见诸报端.中国经济有没有二次探底的危险?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放缓?放缓后又应该怎么办?这些都是当前市场十分关注的问题. 要谈中国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首先就要讲清楚,什么叫"探底"?在国际上,说经济"探底",一般指的是负增长或零增长.这当然不应该是中国经济"探底"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报摘     
《中国外汇》2007,(4):13-13
漫步华尔街英国《经济学家》2007年3月1日是“蝴蝶效应”吗?不是!是巨龙喷出火焰吗?更可能是!中国主板股票市场指数在2007年2月27日下跌8.8%,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股价大跌。美国企业家们为此感到担忧,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预言美国经济将在2007年衰退,但并不能怪罪于中国。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企业投资动力不足,低成本和高收益率并不能打动美国投资者,而今年1月起,15%的美国银行紧缩信贷标准,更使得经济缓慢向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外贸、引进外资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选择 1、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本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逊(D.H.Robertson)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命题。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补充,认为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尤其是出口的高速增长会带来增加资本货物进口、获取规模经济利益、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鼓励外国资本流入、改进产品质量等重要动态利益。  相似文献   

20.
出处: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研究成果简报》(总第890期)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挑战,使"保增长"成为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问题在于,未来几年的"保增长"应当与2008年"反危机"的投资导向有所不同,要在短期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为中长期的消费主导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