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由此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及诸多可能性。然而结合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而言,近年来我国农村体育事业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发展依旧较为缓慢,形势不容乐观,在实际发展中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不仅制约了农村体育事业的改革创新,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含义及其与农村经济发展相互间的联系,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推动新农村体育事业与农村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都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但从现状来看,目前我国农村体育事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形势不容乐观,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体育意识淡薄、体育设施少、体育场所少、体育人才短缺等等。都严重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对此,下文就从围绕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心,阐述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与路径,希望对优化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农村体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经济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体育事业的影响,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探讨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有助于发挥两者在农村整体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带动农村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正视农村体育事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好协调和引导,使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给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分析了农村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体育事业会对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农村经济以及体育的协调发展,以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速度加快,农村经济以及农村体育迎来了发展高峰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就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与引领下,近些年我国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农村居民受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均比较淡薄的影响,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仍然十分缓慢,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农民的身体素质与健康,同时也使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阻碍,而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则正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解析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含义及乡村振兴与农村体育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本质、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内在关联后,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的发布,三农建设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中国农村体育事业也关系到三农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体育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分析,得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由此提出改善方式。以期促进全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从城乡一体的角度,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经过2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已显著增强,二者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已日趋紧密。因此,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乡镇企业抓农村非农产业、就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和结构变革的狭隘和传统思路,把农业、乡镇企业、乃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中,放到工业化、城市化的高度来加以考察,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使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成为一个工业化与城市化、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工业化相协调的过程。为…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重要的关系,应研究新农村经济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将可持续的农村发展状况进行定义。探讨了中国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相互融合与互助的关系,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合理、科学发展和规划。  相似文献   

10.
城郊型经济是在城市和农村结合部形成的一种结合型的独特的经济格局,它壮大、影响和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优势聚汇点最有潜力的结合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排头兵"和突破口。一、城郊型经济的特性在于城多融合、优势互补城郊一头连着具有强大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城市,一头连着广阔的乡村。我们认为,城郊型经济的形成及其运行特点,在于城乡相互融合、优势相互补充。(一)"城市膨胀"与农村发展融合。"城市膨胀"的核心和支撑点是经济的发展与扩张,城乡结合部的城郊是"城市膨胀"的主要载体。同时,广阔的农村既是城市工业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城市工业的原料基地和"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郊正是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点词汇。文章以陕西省为例,概述了农村经济的含义及衡量指标、农村金融的概念,分析了陕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了解到优化资源配置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重点阐述了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联系,提出了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相互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影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攸关我国从体育大国变为体育强国的进程。通过探讨"以钱养事"的意义、改革困境、措施等内容,旨在促进这一机制的完善,进而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特征和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指出了新发展理念下我国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内涵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技术发展过程,而且是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发展过程。它应当包括农业生产力、农村生产关系、农村上层建筑的现代化,以及三个层面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体育较为落后。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较多,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体育设施、体育政策法规、农民的体育需求、农村人口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农村体育发展造成重要影响。有效了解这些因素可以为更好地推进农村体育发展,构建和谐的体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打破原有的城市和农村二元制发展模式,同步建设城市和新农村。新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现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许多公共产品如体育公共产品的配置上,新农村仍表现出严重的供需不平衡、供给失范现象。政府部门权责不明晰,决策机制过硬,供给主体单一等问题在农村体育公共资源配置上凸显。对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不利,给农村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新形势下政府迫切需要针对当前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改变决策过硬、供给主体单一、市场介入空白等问题,用科学民主的决策,多元化发展农村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7.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地区的农村建设应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以规划为龙头,以环境整治为载体,以发展社区服务业为重点,率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生活富裕、服务配套的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为农村与城市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创造新的平台。一、农村新  相似文献   

18.
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强大支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中小城市普遍发展,初步形成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城市群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水平空前扩大和提高,城镇面貌有很大变化,据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止2000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即市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6.09% ,其中近一半是农村城镇人口,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间既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两者都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是我国农村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直接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要求,为加速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可能;城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市场空间和要素支持、产生强大的支撑作用,其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说明,本文主要从对调整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所有制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需求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胡斌 《南方农村》2007,(3):53-56
体育彩票是各国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经济手段和经费来源。广东省发行体育彩票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以说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其产生的效益和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彩票运作的本身。本文就广东省农村体育彩票市场的现状和影响农村彩票市场的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发展广东农村体育彩票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广东省体育彩票市场的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20.
农地制度(包括农地所有制、农地使用制和农地国家管理制度等)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从古今中外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分析看,农地制度及其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农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地制度改革对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