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背景下的社会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内在地要求构建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社会事业体系.因此,研究在此背景下的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2011,(6):57-59
(2011—2015年)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为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2006年6月,吉林省成立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协调领导小组,编制并下发了《吉林省节能"十一五"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是武汉城市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循环经济驱动机制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等措施,形成有效的循环经济驱动机制,进而推动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6年,广东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的同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也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继续领先全国水平。总结广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先行一步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增长节能型产业; 坚持推进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 坚持节能减排和集约用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切实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绿色设计倡导消费减量、资源循环和再利用、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对于国家倡导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据"两型社会"实质,结合绿色设计理念,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应以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和谐环境、循环经济、低碳生活为发展理念,才能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行国际比较有利于总结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找出社会经济建设的差距,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行国际比较有利于总结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找出社会经济建设的差距,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晓东 《时代经贸》2007,(6Z):185-185,F0003
推进墙材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人口、资源、能源和环境状况,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与和谐社会建设大局,对此国家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0.
康达华 《经济师》2010,(3):17-19,22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是我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地,其建设过程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章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制度建设",以武汉城市圈为实例,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需求和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强调两型社会建设要取得重大进展.然而,人们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比较注重有形的资源节约,但对诚信文化这一软件带来的资源节约往往关注不够.本文希望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设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湖北加快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意义重大.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扎实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硬约束的严峻挑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工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顺利起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将其确定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国家的战略决策,为煤炭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指明了方向.也更坚定了潞安矿业集团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中国潞安"能化大集团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五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绿色发展方面的投资,完善绿色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府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融合,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委九届十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目标,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促进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在"四化两型"战略指导下,湖南将绿色经济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大力发展绿色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面向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大背景,立足于湖南省绿色经济发展实际,对绿色投资的意义和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低碳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的最佳方式之一。文章论述了低碳旅游发展的意义,诠释了低碳旅游发展对旅游区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分析认为应该通过建设旅游生态小道,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成立旅游生态环境审计中心等方式提升旅游区生态内涵,发展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经济、法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在分析了新能源产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认识到了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并简要概括了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限塑令"政策效应的分析与延伸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的商品零售场所施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是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生态文明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政策支撑.文章根据污染者支付原则,结合产品收费等环境经济手段分析了"限塑令"的政策效应,并对其阶段性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指出了法令执行过程中反映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缺少有效替代品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多方合作机制等相关建议措施,以实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政策初衷.  相似文献   

20.
做好“腾笼换鸟”这篇文章,既可为浦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能级提供一个思路,也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浦东开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