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收支统计是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四大账户之一,也是唯一的外部统计账户,综合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状况,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于1980年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始建立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但真正意义地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起步于1995年。德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始于二战以后,领先于我国几十年,体系建设较为成熟。本文将从国际收支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方法、结构体系、核查制度四个方面对我国与德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进行比较,由此得出对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1.间接申报信息事后录入,导致涉外收入数据统计不准确。银行在收到涉外收入款项进行外汇收入业务会计处理时,申报系统未能实现业务数据直接向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的转换,而是事后制作涉外收入统计表,据以逐笔录入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在统计表的制作和数据录入过程中,申报信息不可避免地出现遗漏、错误,导致银行统计数据统计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黄小云 《福建金融》2006,(12):43-44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作为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晴雨表”,早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控宏观经济与预测经济发展的主要决策支持体系之一。本文概述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所取得的进步及当前面临的新形势,阐释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外汇局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与外汇管理工作井水不犯河水,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只能用于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及相关国际收支统计,功能单一,信息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实际上,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与外汇管理工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表现在:国际收支统计与外汇管理的总目标都是维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维护汇率稳定;外汇管理的内容与国际收支的统计分类是完全一致的,出口收汇、进口付汇、非贸易外汇、外商投资和外债管理均在国际收支统计中得以反映;国际收支统计数据和外汇管理业务统计数据的基础信息来源都是企业。  相似文献   

5.
4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十周年座谈会,从而拉开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帷幕。座谈会邀请了国际收支司历任司长、当年参加过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设计的同志及部分在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岗位工作了十年的银行和外汇局代表,共同回顾了十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发展历程。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国际收支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出现了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本重点分析了影响当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预警功能发挥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充分发挥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预警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原则一:发挥统计职能,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 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申报主体对蛋际收支统计的认知程度和申报意识。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实行交易主体申报的原则,申报主体的作用尤为重要。申报主体对申报的认知程度和申报意识,将直接影响到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加强宣传将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另外,国际收支申报办法及其相关的操作规程也应从法规上进一步增强对申报主体的约束力,明确申报主体、银行等应履行的义务,细化对申报主体违规行为的处罚细则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中的诸多问题,本文从申报制度、业务操作、数据核查、统计监测等各角度具体阐述了贸易融资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青海省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及时发现涉外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汇》2014,(13):41-41
2014年1月1日,新修订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遵循国际收支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标准,健全国际收支统计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隋健  庞治强 《中国外汇》2013,(23):78-78
国际收支统计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基础。20多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体系,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申报操作程序,国际收支统计的及时l=生、全面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外汇改革的不断加深,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对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交易进行更广范围和更深程度的统计监测,因而对统计申报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国际收支统计是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涉外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体系,《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自1995年发布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重新修订后迎来了国际收支统计工作新局面。本文从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工作的现状出发,探讨目前国际收支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并从制度层面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监测体系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其实是为整个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服务的,不依附于外汇管理,不受外汇管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信息对外汇管理工作并不是无所作为,其既超脱于外汇管理,又有在一定程度上为外汇管理服务。从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开展五年来的情况看,申报工作与外汇监管是在朴素促进中不断完善的,两展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城域内的各个外汇银行的国际收支申报业务量及选择的计算机配置和申报软件各不相同,导致国际收支申报统计监测系统的城域网联网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联网和数据传输的失败。本文根据作者在完成城域内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联网过程中的体会,详细介绍了实现联网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中存在五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政策法规理解上存在不一致。新旧版《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业务操作规程》都要求银行解付或贷记入账后进行申报或统计,各银行理解为,涉外收入只要没有解付入账,就不需要统计和申报。二是银行服务创新造成申报主体申报义务流  相似文献   

16.
张莉 《中国外汇》2007,(2):80-82
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是国寐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国寐重大经济政策的出台。根据《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银行、企业、个人均有义务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国家外汇管理局可以就国际收支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或者普查。《中国外汇》拟从本期起开设“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指南”专栏,希望能够对国际收支统计的具体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并帮助数据使用者了解相关数据背后的经济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1)申报制度认识模糊。外汇指定银行申报人员对于《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细则》、《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业务操作规程》等规定掌握不准,比如把5日申报误以为涉外收人的涉外支出的申报都是5日期限。  相似文献   

18.
从199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办法实施以来,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从间接申报扩大到直接投资申报、汇兑业务申报、境内金融机构直接申报等多种类型,从手工申报发展到电子申报,从单纯的数据申报工作提升到对数据查询核对管理工作,同时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操作比较规范,统计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由于申报操作规程、系统程序设计、功能开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收支统计系统是外汇管理局的重要的数据来源,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监测系统对提高外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就该系统实际操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如下:一、存在的问题(一)、原始数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目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程序是:客户填写申报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外汇业务结构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申报统计监测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国际收支的申报率和申报质量也不断提高。但目前国际收支申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