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今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交易结构日趋复杂多样,在合同效力上常常遭遇显失公平的法律障碍。论文运用民商事法律分析方法,以我国香港地区KODA合约、韩国KIKO合约为例,从构成显失公平的主客观要件——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来考量金融合约的法律效力,认为金融合约不能适用显失公平而成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并对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国KIKO案件的交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因金融衍生交易遭遇重大损失能否得到法律救济,是当前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韩国地方法院以情势变更原则裁决终止尚未履行完毕的KIKO合同,在国际衍生交易市场引发强烈反响,因其可能危及金融衍生交易的合法存续。KIKO合约与中信泰富、深南电的期权合约很相似,分析这类合约有助于我国企业熟悉金融衍生产品游戏规则。梳理KIKO裁决及其国际层面的法律争议,也给我国法律界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法律风险是指由于衍生产品交易合约被认定无效而无法履行,或者合约订立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风险。一般而言,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显失公平制度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体现,反映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对合同自由的限制,以保证合同双方在完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完成交易,订立和履行合同。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都有关于显失公平制度的规定,且都将显失公平合同的法律效果界定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当事人可通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对传染风险的研究转化为使用PageRank算法测算每家商业银行在每年引发传染风险的可能性,并研究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其引发传染风险可能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引发传染风险的可能;第二,金融机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增加自身传染风险的同时,却实现了整体风险的下降,说明商业银行参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交易活动有效的实现了风险的转移与对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实现其风险管理功能;第三,从个体银行层面来讲,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大型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存在增加其引发传染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金融双语     
商业银行信用衍生产品 什么是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是属于场外交易的金融合约,其支付取决于特定发行者的信用等级变动.这里说的特定发行人一般不是参与信用衍生产品合约的某一方.信用衍生产品的种类很多,比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资产支持的信用票据等.  相似文献   

7.
李伟 《金融与市场》2002,(11):54-55
金融衍生产品也称金融衍生工具,源于原生性金融产品或基础性金融产品,是一种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金融工具价格未来市场行情走势,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产品的派生交易合约.期权、期货、远期合约、互换合约等均属此列.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产品是指由金融基础工具的价格变动决定其价值的一种金融合约,它衍生于货币,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金融基础工具之上,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金融工具未来市场行情走势的预测,以支付少量的保证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的合约,金融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后迅猛发展,随着我国进入WTO的日益临近和金融机构商业化,国际化的推进,我国国有银行必将全面涉足金融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9.
金融双语     
什么是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是属于场外交易的金融合约,其支付取决于特定发行者的信用等级变动。这里说的特定发行人一般不是参与信用衍生产品合约的某一方。信用衍生产品的种类很多,比如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资产支持的信用票据等。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衍生交易的最终用户,一方面利用衍生品规避自有资产、负债的市场风险或以此获利,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交易的最终损失。为此,商业银行应依赖内部法务人员和外部律师充分识别金融衍生交易的操作性法律风险和环境法律风险,以实现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双重管控。  相似文献   

11.
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风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衍生产品简介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衍生产品还包括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的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基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管理价值,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一直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发展速度。在我国,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开始从事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对投资者个体而言,金融衍生产品有利于投资者的资产负债管理,并且提供了投资的多样性;对社会而言,金融衍生工具有助于发现…  相似文献   

12.
信用衍生产品有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明华 《金融论坛》2005,10(3):45-51
本文结合信用衍生产品与保证、保险以及银行风险参贷业务的比较,细致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法律性质,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缓释银行监管资本要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有必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及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在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本文还就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如何合理参照适用ISDA制定的标准文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涵 《黑龙江金融》2005,(11):34-34
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基础工具派 生的一种金融商品,它是指在汇率、利 率、股票、债券和商品等基础交易工具 上衍生出的新的金融合约。从目前的 基本分类来看,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 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利用 金融衍生产品可以有效地对市场产生 的不利变化进行管理。锁定或控制外 债面临的利率和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4.
梅明华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3):45-51,63
本文结合信用衍生产品与保证、保险以及银行风险参贷业务的比较,细致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的法律性质,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进深入探讨。本文认为: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及缓释银行监管资本要求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有必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发展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创造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及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在参与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本文还就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如何合理参照适用ISDA制定的标准文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作为一项创新型金融业务,其风险管理和规范发展一直是监管当局和各商业银行十分关注的课题。近期,中国银监会公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即将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的监管准则、市场准入、风险管理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我国各商业银行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重要主体,其产品创新、风险控制、业务管理状况如何,对即将出台的监管办法有何期望和建议,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业务管理处张军勇先生进行了采访。记者:您好!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中国银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也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刚刚起步,关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法律法规也缺乏系统性与权威性,立法层次低,监管成本高,自律监管不明确。为了促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健康发展,在法律规范这个层次上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规制是必要的。应加快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立法,以适应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产品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敏 《上海金融》2004,(6):60-61
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在我国起步较晚,并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于今年3月1日发布的《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金融衍生产品的规范发展铺平了道路。本文简述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现状,分析了国内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提出了我国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十年来,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也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刚刚起步,关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法律法规也缺乏系统性与权威性,立法层次低,监管成本高,自律监管不明确.为了促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健康发展,在法律规范这个层次上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规制是必要的.应加快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立法,以适应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于延超  李茹 《深交所》2005,(6):37-37
股指期权是交易所交易金融衍生产品中的主流产品。近些年来,其合约成交量、增长速度均超过个股期权、股指期货等其他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20.
金融衍生品合约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具有虚拟性、杠杆性以及高风险性等特征。金融衍生品合约的担保规则、合约终止机制与传统民商法之间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基于金融衍生品合约的特征与特殊规则,金融衍生品合约在设约、订约以及履约等阶段均存在一些悖于合同公平性的问题。金融衍生品合约的公平性问题直接或间接关涉着合约的效力与命运。金融衍生品合约本质上属于“当前订约,未来履行”的合同,因而以合同为中心思考金融衍生品合约的公平性问题,进而建构金融衍生品合约公平性问题的法律分析框架实为必要。此外,正确处理合约公平性与合约效力之间的关系,区分特定市场、特定交易、特定合约,审慎对待金融衍生品合约的效力问题亦是我们所应持有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