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大幅攀升,从债务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进行估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高达20万亿元。债务的平均期限约7年,平均利率约10%,每年需偿还4万亿元。从投资项目、抵押资产、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中央政府政策四个偿债来源看,每年还存在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论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根源进行分析,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严控债务规模、开放融资渠道、维持土地政策不变、开展债务重组和财政重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资讯     
《金融博览》2014,(21):4-5
国务院首次发文规范地方政府债务 国务院办公厅10月2日发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发文全面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也标志着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完整制度框架基本建成。截至去年6月底.国内地方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元。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担忧、也常被唱空中国经济的各方利用的中国政府债务问题,终于有了基本结论。审计部门历时半年,涉及五级政府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近日公布。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总计30.2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7.89万亿元,中央政府性债务总额12.38万亿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引入审计署公布的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万亿,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念、现状、形成的原因、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地方性债务的建议,从而有效地预防政府性债务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国《预算法》和《担保法》明确指出,除法律和国务院特别批准外,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为担保人。但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各类债务合计达178908.66亿元,这部分公共财政资金一直脱离于预算监管体系之外,隐匿性风险日益严重。编制债务预算是切实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框架的初步构想,并对推进实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们担忧、也常被唱空中国经济的各方利用的中国政府债务问题,终于有了基本结论。审计部门历时半年,涉及五级政府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近日公布。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总计30.27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7.89万亿元,中央政府性债务总额12.38万亿元。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政府决意遏制政府性债务规模,但道德风险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本文列出未来5年政府可能采取的解决措施我们估计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可能达到21.9-24.4万亿元(约合3.6-4.0万亿美元),占GDP的38-42%,表1显示了我们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估算过程。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市场应该不会感到吃惊,我们在此前发布的亚洲债务报告中估算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20万亿元~①。我们预计,相关部门公布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估算将为2014年财政体制改革创造动力,同时也为更全面解决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寻找路径。本文将逐一检  相似文献   

8.
杨艺  薛惠丹 《新金融》2013,(9):55-59
审计署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过10万亿元;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债务余额接近4万亿元。2013年地方政府偿债金额接近2万亿元,约占地方政府当年土地出让预算收入的一半。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着实为社会舆情所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敞口、特殊性、形成机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在提升地方政府经济水平、提高地方人民生活质量、抵抗和预防自然灾害或经济危机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范围的扩大,其在债务举借、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因此本文将从日常审计实践经验着手,详细阐述现如今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期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宁 《会计师》2012,(20):67-68
<正>随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持续增加,其相应的债务风险也日益暴露出来,对政府在群众间的公信力产生不利影响且制约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从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及监督机制、建立高效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机制、切实强化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使用入手,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余逸蕙 《时代金融》2014,(1Z):58-58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一直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潜在风险。如何摸清政府举债规模和债务风险水平,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全国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本文从政府审计人员的视角出发,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从债务资金举借和使用两个重要环节入手,剖析债务审计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审计署对地方债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审计,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4万亿元。审计署公告显示,地方政府性债务偿还主要依赖未来土地出让收入。融资平台资金大多来自银行贷款,而由于整体政策导向促使银行放贷时过度依赖政府信用而忽略项目本身的现金流及风险审核,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已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经济论点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地方政府如何有效的管理融资,并进行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一直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潜在风险。如何摸清政府举债规模和债务风险水平,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全国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本文从政府审计人员的视角出发,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从债务资金举借和使用两个重要环节入手,剖析债务审计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性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也出现了急剧增加的趋势,局部地区已出现债务违约现象。地方政府性债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从债务总量、地区分布、举债主体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布的特点;从现行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的原因;从明确界定政府事权、强化金融监管、完善财政体制等方面,提出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叶檀 《金融博览》2010,(19):26-27
首先,地方负债率过高,且新增负债有增无减。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  相似文献   

16.
在分权化改革中事权和支出责任错配和缺乏政府信用产权保护的情况下,政治绩效驱动的政府代理人和利润驱动的市场代理人和投资者共同实施的政府性债务融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外部性,表现为超过30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和庞氏融资趋势。本文基于产权视角提出政府信用产权概念,通过政府信用产权交易,达到实现抑制外部性和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约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甘肃金融》2013,(6):6-6
审计署级政府性债地方政府本万亿元,比长12.94%。太个85增务率最高达219%,违规为817亿元债务提供担保等问题纷纷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探索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明霞 《中国财政》2012,(24):54-5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面对短期内外需迅速下滑、内需难以迅速提升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采取反危机措施,启动四万亿投资计划,依靠扩大投资带动经济发展。借此,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融资平台筹集资金,地方政府性债务激增。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2万亿元,占GDP的26%。其中,省级、  相似文献   

19.
陈光明 《理财》2011,(2):83-84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已给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带来深刻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债务达7.38万亿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正在超常增长和急剧累积,债务风险凸显.截至2010年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7.66万亿元,城投债(含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余额为4882.5亿元,再加上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2670亿元,地方政府公开可计算的总债务已超过8.42万亿元.中国银监会曾披露,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存在严重偿还风险的贷款占比为23%,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5万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