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荒漠化现象一直是黄河故道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以山东省聊城地区的冠县为例,分析了黄河故道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除了黄河改道的影响外,还包括该区较为恶劣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作用;探讨了目前冠县荒漠化现状和治理的现状及治理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4条治理对策: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广辟渠道,增加建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执法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经济》1996,(2):49-53
从事黄河故道沙地科技开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津试区的科研人员根据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特点,确定了以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组装为起步,以生态农业的改善为核心,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为指导思想,提出了科技开发路线和在试区建立了四大生产体系的构想。并按此构想实施,结果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证明黄河故道沙地科技开发后的生产潜力是巨大的,证明国家对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夏津县黄河故道栽培古桑树历史悠久,种植时期跨元明清三朝。在长久的种植过程中,智慧的夏津人种植桑树防风固沙,食用椹果充饥果腹,形成了以古树、沙丘、河流、村庄协调,农、林、牧一体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2014年"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因其在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农业景观维持等方面的多功能价值,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4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授牌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正>2012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工程上升为省级战略,作为支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徐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实施徐州境内黄河故道沿线二次综合开发的意见》,坚持水利、交通、农业、生态、文化旅游、扶贫"六位一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中泓贯通、道路畅通、土地整治、农业提升、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旅游、扶贫开发"八项工程"。  相似文献   

5.
<正>高党村位于江苏省睢宁县姚集镇东北方向,东临251省道,北依黄河故道,共有720户、2360人,占地720亩。近年来,高党村抢抓土地增减挂钩、乡村振兴等重大机遇,以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化、居住社区化、农业规模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均等化,大力提升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人居环境、收入水平、公共服务和乡风文明,初步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6.
如何合理度量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外部影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其破解对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物料平衡原则,使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对1990—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效率进行多角度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农业发展受到的环境约束较强,改进粗放式和环境不友好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刻不容缓;农业环境效率的区域特征明显,东部省份受到环境的约束较小,中部省份中传统产粮大省可能面对农业发展引发的环境灾难,西部省份近五年农业环境效率持续降低,农业环境恶化速度较快;农业环境效率变动趋势受农业政策的影响比较明显,亟需改善农业生产模式。因此,中西部省份应该借鉴东部先进省份的农业发展模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市县传真     
常熟:苏锡常首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开张;淮安: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省级验收;苏州:诞生全国首批集体资产产权证;南京:建立130个“民工学校”。  相似文献   

8.
霍有光 《水利经济》2010,28(3):21-24
分析了黄河入渤海造陆的得失,认为黄河入渤海造陆得不偿失。从历史、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论证了黄河回归故道(入黄海)的可行性,并探讨了黄河回归故道的施工步骤。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的SBM模型,本文对20022012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无效率来源的分解,并对中国三大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最后对全国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潜力与潜在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总体较高,宁夏、山西、云南等7个省(区)的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各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主要受生产特征、技术条件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全国农业碳排放的中心已由东部转移到中部,因此,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碳减排的潜在规模较大,尤其是河南、安徽、河北等省,需要通过建立长期的低碳农业发展机制来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0.
<正>丰县是江苏省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果树面积45万亩,年产果品60万吨,年产值16亿元,获得"中国苹果之乡""国家级出口果品示范区"等称号。强化规划设计,全力组织推进。丰县专门成立黄河故道现代果业发展领导小组,聘请南京农业大学精心编制了《丰县现代果业发展规划》,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河北、山东黄河故道区域通过沙化土地治理成效显著,沙化土地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为促进区域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了适合黄河故道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提出了拓宽渠道、做好服务、发挥资源优势、壮大后续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述的黄河故道区, 系指自公元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主流在河南省境内的迁徙改道、决溢泛滥形成的扇形区域,俗称"黄泛区",涉及新乡、安阳、濮阳、鹤壁、开封、商丘、周口及郑州等省辖市所属的28个县(区),分布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00万.  相似文献   

13.
韩茂莉 《中国农史》1993,12(3):27-32
河北路是宋代北方主要农业生产地区之一,但受自然条件及其它因素影响,非农业用地大量出现,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前冲积扇上,黄河冲积淤土地带及沿边塘泊区。与农业生产地域相吻合、粮食作物亦表现出相应的分布特征。小麦、粟等旱地作物分布较广,水稻仅种植在沿边塘泊及水源较好的河流两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加快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近年来各地区开展了一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分区分类总结这些模式并提炼模式特征,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法]文章首先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梳理全国6个可持续农业发展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各区共18项常见的典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特征。进一步分析各区可持续农业模式形成因素及发展方向,提炼各区的代表模式。[结果]比较和总结各区模式发展的区别因素,将模式总体分为效益导向和主体导向两个方向,其中,地域气候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效益导向;模式经营分工决定了主体导向。[结论]从生态保护、经济高效、内部循环、多方联合等4个方向提供了可持续农业模式选择建议,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常规农业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有机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以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为其基本原则,已经成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以利用农业本身内部的资源为最大特征,力求保持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本文对有机农业生产所影响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及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实证分析了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发展分别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有机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有优于常规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迁西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是农业发展可持续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山市迁西县为例,综合选取了农业生产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3个一级指标以及气候、降水等15个二级指标,定量评价了迁西县不同岩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并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了今后迁西县农业环境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空间结构的信息熵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信息熵原理提出了耕地空间结构信息熵的概念;以江苏省黄河故道区17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耕地空间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认为耕地空间结构信息熵值的大小与研究单元划分的多少密切相关;耕地空间结构信息熵值的时间演变与研究单元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耕地的空间分布近似于等概率分布,其近似程度的大小与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江苏要情     
800万:3.36亿 先建后补“激活”江苏设施农业 800万补助吸引来336亿元资金投入设施农业!自2007年起,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区首次尝试用少量财政资金实行“先建后补”,对农民投资的高效农业设施给予适当补助。近两年,此项资金共投入800万元,吸引农村闲散资金参与设施农业的投入达到3.36亿元。由此发展的近8000亩高效农业设施,使32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2400元以上。这一尝试为财政支农资金从“加法”向“乘法”转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农业"旨在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创新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论文在对互联网+时代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互联网+"时代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新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顾玲 《山西农经》2015,(2):86-87
农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也走向成熟。过去我国一直实行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方式不但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中介绍了循环农业经济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建循环农业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