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境外上市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如1997年中国电信,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从2004年开始,国有银行业也驶上海外上市的快车道。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正式在香港上市。  相似文献   

2.
境外上市已成为中国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截止到2003年初,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有100多家,而要求到境外上市的企业则更多。据了解,仅排队准备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就有近1000家。中国企业到境外上市,首先要了解法律的门槛有多高。拟到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两方面的法律规范:一是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上市地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法律。具体地说,我国企业在境外主板直接上市要先在国内获得批准,批准的前提条件是:1.上市公司必须是按照我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筹资的用途必…  相似文献   

3.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IPO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IPO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文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融资量大,市场活跃、透明度高。有人作过分析,从1980年到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1130家企业,创造了2.1万亿美元的市值,其中60家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市值,这些企业平均带来500倍的回报。1999年2月17日,侨兴环球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5.
王晓滨  陈石 《开放潮》2002,(5):56-57
上市方式的选择国内企业境外融资上市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间接上市方式又包括买壳上市和造壳上市。就目前而言,国内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仍主要以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中的造壳上市为主,买壳上市将成为未来的  相似文献   

6.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 IPO 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 IPO 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丈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继建行之后,日前中国石油公告称将递交申请,发行不超过40亿股A股。自此,红筹股回归的高潮正式拉启。红筹股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场,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内地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5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建议,要积极培育蓝筹股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上接2008年第2期P59)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高端市场的方式呈现多元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为更有效地开拓国际高端市场,纷纷通过了欧美制剂和原料药认证,以获得市场准入的通行证。截至2007年底,已有12家制剂生产企业(包括3家中药企业)通过了欧盟GMP认证,华海制药制剂车间通过了美国FDA的c-GMP。另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百家企业,100多个产品通过了欧盟原料药COS认证,而获得美国FDADMF文件的企业则超过300个。此外.借助境外融资亦成为中国药企走出去的新方式。近年来,深圳迈瑞医疗、哈尔滨平川药业、沈阳三生制药等药企,纷纷以首次公开发行等方式在英国伦敦、新加坡以及美国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股市上市。生物医药行业已位居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前五大行业之一。截至2007年底,已有20多家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不包括香港股市),而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成为中国药企海外上市融资的首选。2007年.先声药业、贵州同济堂、无锡药明康德等中国制药企业已先后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新一轮的海外上市融资潮流对中国药企跨越市场壁垒、更快地进入所在市场流通领域,吸纳海外资金用于研发和生产等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企海外融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斌 《上海经济》2005,(2):45-46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因而众多中国民企希望通过海外上市融资,来达到资本、管理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目的。然而,如何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海外融资市场;如何通过企业的重组、整合与包装来满足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标准;如何实现海外融资过程中股权的境外化等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对于融资市场、融资顾问、战略投资者、上市方式等的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厦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5]75号),这份被简称为75号文件的发布对于希望通过造壳上市的方式实现海外间接融资的民营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2008年11月26日,由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参与承办的"企业香港上市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江苏省经贸委有关领导及香港交易所周文耀行政副总裁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全省近百家企业参加了研讨会。香港交易所上海特派代表曹琴女士重点介绍了企业在香港上市的优势及主要上市条件,大福融资有限公司等香港中介机构的代表分别就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以及财务会计、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指导。来自香港的近50家中介机构代表在会议期间与参会企业作了充  相似文献   

12.
到成熟的境外资本市场去上市融资,在能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同时,有利于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企业与国际通行规则的接轨。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打下基础。一时间,众多中小民营企业掀起了“境外上市”的热潮。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开始,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始陆续掀起一股海外上市的浪潮,一时间,房地产企业言必称“海外上市”.2004年以来,合生创展、上海置业以及上海复地等房地产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成功,更加激发了国内房地产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情,多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表示要在2006年推行新的海外上市计划,新一轮房地产企业境外上市的序幕由此拉开.然而,愿望与现实之间总有一段距离,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远赴海外上市,真的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4.
林华 《东方经济》2003,(9):38-41
“香港证券市场是中国企业通往世界的国际列车。”8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香港上市(广东)研讨会上,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周文耀指出,香港证券市场既是一个本士市场又是一个国际市场,欢迎广东乃至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可以充分发挥内地“世界工厂”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达到互补双赢。分析人士认为,自今年初以来,一度停滞的内地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热将再次升温!倍受资金短缺困扰的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将上市目标锁定香港创业板。然面,民营企业不顾高昂的融资成本及自身问题,采取不同手段,甚至走地下灰色通道,去挖掘最后一座金矿——香港创业板,他们赴港融资真的准备好了吗?他们真能得到港交所及投资者认可,并在香港资本市场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红筹股在香港上市发展迅速,受到海外投资者欢迎和国内外的普遍关注。1996年,上海实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并筹集33.29亿元(上市时募集资金为13.79亿元,上市后通过再配售方式筹集19.5亿元),使各省、市和部委充分认识到红筹股强大的筹资功能,从而纷纷策划红筹股上市。  相似文献   

16.
一周公司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2):33-33
中信集团启动股改欲整体上市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信集团的股改目前已启动,并计划于明年在香港整体上市。中信集团有关人士此前曾表示,整体上市能更好地实现各个子公司间的协同效应。在中信集团庞杂的业务体系中,其拥有的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达38家(这些子公司同样也控股参股了众多企业),其中10多家控股参股企业为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境外上市,外界认为,  相似文献   

17.
李国军 《中国经贸》2004,(11):31-31
中国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营企业,专注于这个庞大群体的需求,IMC成功拓展协助中国民营企业在新加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上市的业务,帮助企业实现海外拓展和冲破融资瓶颈。  相似文献   

18.
一周公司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2):33-33
中信集团启动股改欲整体上市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信集团的股改目前已启动,并计划于明年在香港整体上市。中信集团有关人士此前曾表示,整体上市能更好地实现各个子公司间的协同效应。在中信集团庞杂的业务体系中,其拥有的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达38家(这些子公司同样也控股参股了众多企业),其中10多家控股参股企业为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境外上市,外界认为,  相似文献   

19.
福建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迎来新浪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福建一些民营企业就开始低调赴香港上市,如今在香港股市已经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福建板块”。据统计,目前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有240多家,其中有福建背景的上市公司已达40多家,而目前国内A股市场上的福建上市公司也仅40余家。  相似文献   

20.
境外募集资金调回正在成为中国企业,特别是采取离岸或红筹模式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环节之一。 近日,一位受理过多起企业境外上市的中介人士告诉记者,那些几年前就完成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至今融资资金能全部调回境内的并不多,某极端案例中,有家企业用了3年才调回募集资金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