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现状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基本权益主要包括:证券赋予的权利,如股票赋予的股权,债券赋予的债权等;信息知情权,即充分了解相关证券的各种公开信息的权利;证券交易权,即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买卖证券;交易选择权,即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  相似文献   

2.
一、医疗保险中供方的道德风险问题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一词起源于保险领域,由阿罗(Arrow)在对医疗保险的分析中提出的。后被引申到经济生活的其他领域,泛指市场交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致使代理人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道德风险或可定义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日前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规范与发展大会”上特别强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假账,不能以虚假信息误导市场,欺骗投资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行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谋取非法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不能让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4.
一、信息不对称的含义 信息不对称是指有的当事者因为信息获取上的阻滞性原因而无法清楚地把握信息中的全部内容,从而不能真实地把握问题的全部情况;而另外的当事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能够全面地拥有信息,从而可以真实地把握问题的全部状况。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水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梁运吉 《物流科技》2006,29(6):164-165
关联方交易是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许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来粉饰业绩或输出利润,严重危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舞弊的常见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财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进行分析,将财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定义为:由于财务信息披露主体对财务信息的不当披露所导致的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获得的经济利益偏离其原本应得的经济利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财务信息披露的外部性按其产生原因、影响性质和大小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7.
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类型及影响企业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通常有三种类型:(1)一方将自己生产或经销的商品销售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使用;(2)一方将自己的固定资产销售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使用;(3)一方将自己的固定资产销售给另一方作为普通商品销售。第一种类型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发生后,卖方按照售价确认为营业收入,并将销售成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非营利组织研究做了简单梳理,在界定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以中国宋庆龄基金的“饮水思源”助学活动为案例研究其信息披露质量,并提出了加强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建议,以期为提高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寻租问题的产生 寻租的产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根据这一假设,在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主体会在自利心的驱使下,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谋取利益。由于这些信息并不为他人所了解,因此寻租活动有其存在的空间,寻租者正是利用这些信息优势来进行寻租。  相似文献   

10.
田翠香  李玲 《财会通讯》2011,(11):83-85
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并运用该理论解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权力是否影响企业的披露策略,不同国家利益相关者的差异对于社会责任披露水平的影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应如何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我国相关问题的研究需要拓展。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指一上市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与在该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包括虽未收取价款),但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收取价款)。在我国,由于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利用非公平交易基础上的关联方交易,违背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借此操纵利润,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严重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妨碍了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为此,注册会计师应加强对其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与信息共享的矛盾一直存在,并在网络环境下愈演愈烈。信息共享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大众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没有信息共享就不可能有知识创新,反之,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就无法创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新知识供大众共享。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拥有与使用中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是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冲突的焦点,二者冲突的根源在于产权人与使用者、消费者在利益上的非均衡性。完善知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基金行业的监管不断加强,私募证券基金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在逐步完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有些私募证券投资机构(以下简称私募机构)存在信息披露方面重视性不够、违规操作、虚报漏报等乱象。(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首先,私募基金管理人采用“管理费+业绩提成”的利益分配方式,管理费用在分配过程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主要的还是靠绩效提成,这样的利益分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基金管理过程中重投资交易业务而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认知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投资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形成了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需求,而信息需求是由利益相关者在契约中的利益要求和实现因素决定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信息经济学说:在经济生活中存在一种现象,它叫“信息不对称”。当市场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行为,或无法获知另一方行动的信息时,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形,这一现象的存在,会使经济活动部分失效,它主要表现在:一、不公平。比如,经常逛商店的家庭主妇通常比工作繁忙的人更容易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股票大户比普通公众具有更多的获利机会;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前是指当交易双方签订协议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比如,房屋财产保险前,人们会很注意防火防盗,但投保之后,多半就不太注意添置防火有具、防盗设施了。后是指当市场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那么他将倾向于对方签订协方进行交易。生活中常说的“买的没有卖的精”实际上就是对逆向选择结果的一种感慨。因为信息不对徇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信息经济学并没有提出消除信息不对称,而是主张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缩小交易双方对信息掌握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采取关联交易的现象十分普遍。交易双方由于不存在共同利益,往往会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不会轻易接受不利条款。关联方的交易往往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由于交易双方的特殊关系和非盈利目的,常使双方利益产生交集或趋同从而影响交易。  相似文献   

17.
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信息产品生产者实现其经济利益的重要环节,也是信息产品消费者获得信息产品满足其消费效用的主要来源。我国信息市场起步晚,但发展讯速,快速增长的信息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要求有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和高水平的管理来规范交易。因此加速我国信息市场的市场化建设成为信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信息市场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类型及影响 企业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通常有三种类型:(1)一方将自己生产或经销的商品销售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使用;(2)一方将自己的固定资产销售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使用;(3)一方将自己的固定资产销售给另一方作为普通商品销售。第一种类型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发生后,卖方按照售价确认为营业收入,并将销售成本结转至营业成本,从而确认为当期损益,对于企业集团来讲这项损益是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买方按照购买价格确认为固定资产,其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着上述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并按其计提折旧。第二种类型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发生后,  相似文献   

19.
向凯 《价值工程》2004,23(7):78-83
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其改制不彻底,与其控股股东先天性就存在关联关系。关联方在利己动机的驱使下,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于是关联交易监管成为证券监管的重中之重。高透明度的信息披露是关联交易监管的主要途径。本文对我国2001~2003年度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质量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取得了一定的初步证据,并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和加强关联交易监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银庆华 《价值工程》2015,(13):218-221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日益关注企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得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题成为一个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但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就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在与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的需求动机不足,治理能力不到位,是导致我国目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研究制订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环境信息披露尽责指引,强化股东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监督作用;提倡绿色信贷,制定企业融资贷款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提高监管部门的检查监督质量和水平,加大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中的违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