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于忠民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0):132-135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已成为金融市场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产品。资产证券化的关键在于构造特殊目的载体(SPE),SPE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是否应当与发起人的财务报表合并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刚刚开始,传统的合并规  相似文献   

2.
合并会计报表中表外融资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反映出来,企业通过特殊目的实体(SPE)进行表外融资,使合并报表中的负债减少,利润增多,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文章对合并报表中的表外融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安然公司轰然崩塌,投资者对特殊目的实体(SPE)的态度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哪个公司被媒体揭露涉足SPE,其股价便会下跌。但据《财富》杂志所称“想要在财富500强中找到未使用SPE的公司恐怕是困难的”,却又说明了SPE存在的广泛性。本文探讨了SPE的主要功能及其核心会计问题———企业合并原则的争议与改革历程,并试图发掘对我国上市公司合并政策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叫好不叫座”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快速步入发展期,其大背景是国务院主导的“简政放权、盘活存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消息透露,央行即将正式推行资产证券化发行注册制,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将由各银行统计额度,一次注册,自主分批发行。这意味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将完全进入市场化、常态化的发展期。注册制引爆资产证券化2014年11月,银监会、证监会先后发布资产证券化业务规则,银监会对已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是不依赖主体信用,仅以特定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的融资活动。我国境内资产证券化目前尚处起步阶段,规模小且证券化资产种类和发行模式单一,还需大力推动。为此,需解决有关特殊目的公司的法律问题。建议由国务院先就资产证券化出台专门条例,明确特殊目的公司的法律地位,规范资产证券化的有关行为,待条件成熟时,再上升为法律。  相似文献   

6.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到"新国九条"的颁布,作为"盘活信贷存量"重要手段之一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了一个热词。究竟什么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一般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就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资产组建资产池,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特殊目的载体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发行证券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电影版权证劵化中的资产真实销售 (一)电影版权证券化制度 电影版权证券化是以电影版权的相关权益作为基础资产的一种知识产权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期现金流收入的电影版权之未来收益权或其他基于该版权之商业化收益权,转移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V),该特殊目的载体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而后由该载体发行基于该收益权而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的证券.  相似文献   

8.
张磊  陈亮 《特区经济》2011,(7):149-151
针对旅游资产证券化模式单一的问题,本文运用广义的资产证券化理论,从实体资产证券化的角度,对国内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旅游上市公司在资产证券化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桂林旅游为例从旅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角度对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多元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桂林旅游资产证券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
融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文章从融资管理的角度,对汽车租赁企业的融资方式加以研究,通过比对传统的融资租赁渠道,分析汽车租赁企业的融资困境,并深入探讨了2种创新型融资方式:实体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汽车租赁企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结构中最具特色之处,它既是基础资产的受让人,又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人,在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各参与主体都围绕着它展开工作。然而,特殊目的载体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也潜在诸多风险。本文在参考和研究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将与SPV有关主要风险归纳为与发起人的破产风险无法得到有效隔离,SPV自身破产风险,税收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的风险,并对各个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在资产证券化运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制度创新构建SPV,有助于基础资产风险隔离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保护证券投资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王雷 《天津经济》2006,(3):76-78
一、从规则导向到原则导向: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转换背景 2001年底,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一安然公司会计造假案事发,并申请破产,这一事件,无疑对美国乃至世界会计审计界产生了巨大震动。而安然公司会计造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于应予合并的特殊目的实体的财务报表未予合并,结果掩盖了巨额亏损和负债,虚增了利润和资产。  相似文献   

13.
章旌 《沪港经济》2006,(2):34-36
资产证券化尚处试点阶段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具有可预见现金流的资产打包,以证券形式在金融市场上发售的活动.这种证券被称为资产支持证券.与股票和一般债券不同,它不是对某一经营实体的利益要求权,而是对特定"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或剩余利益的要求权."资产池"在法律上表现为特定目的载体(SPV),可以是信托,也可以是公司等其他形态.  相似文献   

14.
胡鹏翔 《南方经济》2004,31(1):28-30
特殊目的载体是资产证券化中最关键的主体,能否形成特定资产信用,在选择特殊目的载体法律形式时必须考虑,成本因素影响着特殊目的载体机关的设置,特殊目的载体的目的、信息简单的要求则决定了其经营范围应受到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5.
张晓欣 《特区经济》2009,242(3):275-276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量。本文分析了由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而需要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整合优化中小企业自身内部资源,进行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国企业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较多企业倾向选择的融资工具。文章在梳理企业资产支持证券业务定义、特征的基础上,对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各阶段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义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即证券公司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特殊目的载体,以计划管理人的身份面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  相似文献   

17.
陈凌白 《特区经济》2014,(5):151-152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不断拓展,深入了解资产证券化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并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结构安排与产品交易中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与控制,就成为资产证券化监管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资产证券化风险转移的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产证券化的复杂交易结构中,要想达到完全转移风险的目标,不仅要对风险暴露进行资本监管,而且必须判断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程度(即风险转移的确认)。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确认是资产证券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本文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监管金融资产证券化风险转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并且提升企业的负债能力。但在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如资产、法律、评级等一系列风险,给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进程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角度出发,对其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在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对此进行相关的风险应对,从而促提升企业在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的应对能力,促进其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0.
王铮 《上海国资》2013,(7):61-63
其结构设计周到细致,目的亦简单明确,当为未来借鉴. 5月17日,上海城建隧道股份发布公告,其旗下资产大连路隧道资产证券化项目(ABS)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证监会资产证券化业务开闸后,全国首单成功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首只向保险公司发售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史上树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