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感觉,一年多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与以往有很大差别,企业、银行、个人都对投资、融资变得格外慎重;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力度大,但效果与人们的预期差距反而拉大。针对这些问题人们也在思考,现阶段我们如何调控经济。现在本人谈谈几个宏观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
崔小娜 《时代金融》2013,(27):111-112
当下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在物价连年上涨的今天,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货膨胀不仅会对居民的生活水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新形势下科学分析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新形势下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财富已积累到一定水平,居民金融资产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人们关注老百姓的家底到底有多少;其次,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居民资产问题对消费、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目前对居民金融资产问题无论是在统计上,还是在研究上都做得很不够,  相似文献   

4.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又到了一个决策的关键时期。美国“9·11”事件以后,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经济怎样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应当如何正确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由于对国际形势估计不同,对中国究竟如何应对的问题,产生了不同认识,这很正常,但要正确制订2002年的经济方针,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思想统一。本文拟就2001年世界经济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情况、2002年世界形势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等问题作一些评析。2001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我国宏…  相似文献   

5.
近日,两条消息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高度关注。一是第一季度各种宏观经济数据的出炉.尤其是GDP和CPI两项指标引发了人们对国民经济过热运行的担忧,对于下一轮的宏观调控措施更是议论纷纷.见仁见智。二是5月15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社会各方对加息的猜测有了回应。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蒋超良,余晓晨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其运行既受宏观经济态势的制约,又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1993年以来,在宏观经济金融趋向紧张的形势下,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运行中出现不少问题,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玲 《金卡工程》2010,14(9):306-30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计划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形式,而经济信息是宏观经济计划管理的重要资源,离开经济信息谈宏观经济计划管理则是无水之源,无米之炊。为此,很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计划管理的基本问题以及经济信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的共识只是宏观分析的一个基础,而共识中的变数是理解宏观经济的核心,是把握机会的关键。与2009年一样,2010年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中必须超越一般的共识,寻求各种可能的变数。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我国在新旧体制转换中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宏观经济监督控制和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以及一些单位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日趋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以至于人们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更为深重的疑虑,从而引发了  相似文献   

10.
财政风险,是指国家财政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和不可控因素,导致国家财政资金损失和财政状况恶化,从而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经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人们关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财政属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之一,往往处于极...  相似文献   

11.
在理论界,人们倾向于认为工资的增长率应长期小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从工资的投向来看,事实上工资收入除了用来消费更多地用来储蓄和直接投资。从工资的构成来看,过去许多的隐性收入都要转化为显性收入,由于这部分收入过去一直存在,不会引起真正的工资增长和消费等积累的比率变化。从供需总平衡的角度出发,如果要使工资增长率小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易造成需求不足而影响GDP的增长。故工资的增长率不应一成不变,而是应随宏观经济的形势发展而变化。事实上,工资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的关系确定只是一种手段,而实现经济的长期平衡增长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谈谈国库业务收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几年国库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自今年一季度起,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库存款计付利息,结束了无偿占用国库资金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历史,使国库业务收费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金融部门如何按照市场济经规则提供有偿金融服务,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魏志刚 《金融纵横》1999,(12):30-31
确保国民经济实现适度快速增长,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两项目标,而宏观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作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蓄动机是影响居民消费与储蓄比例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的储蓄活动从来就不是一种无意识的机械行为,人们为什么储蓄,储蓄多少,选择什么储蓄,这些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识的复杂心理思维活动。从宏观看,储蓄的不同目的会导致未来对储蓄的不同支配,而不同支配又会给宏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换言之,储蓄动机对宏观经济同时具有总量效应与结构效应,在现今中国仍以扩大内需为方针的经济形势下,把握农村居民的储蓄动机对于调节宏观经济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央政府在人民币加息问题上仍然咬得很紧,令早前赌人民币升值的资金感到失望,在寻求新的获利途径。而段权分置和宏观经济进入调整期等客观问题也为这些投机资金提供了更多的筹码。  相似文献   

16.
孙工声 《金融研究》2009,(11):60-7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经济的过度波动。2008年第四季度,在外部冲击与国内经济周期调整和结构调整压力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深幅调整,经济的过度波动再次激起了人们对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的关注与讨论。那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究竟是源于内部调整还是外部冲击呢?本文基于内外双重视角;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贡献度相当高,是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国内经济市场化演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并不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即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冲击而非内部调整。  相似文献   

17.
凭证式国债作为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一直以来,都强有力地支持着中国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在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以及随后几年我国国内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形势之下,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国债扩容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自2007年以来,货币流动性过剩又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巾最值得关注并有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西财税》2007,(10):45-45
国家统计局目前发布的宏观经济指数报告显示,在中国经济再度逼近“趋热”区域的同时,“财政收入”也再次亮红灯,连续三个月处于过热状态。国家一般通过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而预警指数是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应目前经济运行的冷热状态,而所谓绿灯、红灯、黄灯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冷热状态显示的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19.
<正>从长远来看,俄乌冲突可能会推动塑造新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格局,同时促使人们从金融稳定的视角重新审视当前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新格局下的已知和未知:三大回归一是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的回归。2022年下半年,欧元区通胀水平加速抬升。11月,欧元区通胀升幅达到10%,  相似文献   

20.
如何应对中国贸易和国际收支不平衡这一问题仍将是人们2007年关注的焦点。扩大内需也因此被反复强调,而税收政策的制定将对此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应对贸易和国际收支不平衡?在2007年这一问题仍将是人们在中国的宏观经济领域中关注的焦点。很自然的应对方法是扩大内需,这一点已经为包括央行在内的很多政府部门的官员反复强调,形成共识应该是不困难的。人民银行的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