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买方市场为标志市场日益成熟,消费者的影响力逐步增大,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在市场优胜劣汰法则面前,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吸引客户,优质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残酷的市场竞争逐步迫使企业对产品的责任一直在不断扩展,已经延伸到产品的整个使用过程直至使用完成阶段.因此,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可能需要再次对产品的全部和部分负责.由企业的设计、生产、包装、销售、储运等自身行为过程中造成产品质量缺陷,导致的消费者权益受损都会由企业负责.当因某些特定产品在一定区域内对大面积的消费者造成损害,使消费者权益受损时,企业就不得不在市场监督部门监督下对有缺陷产品进行集中回收处理.逆向物流的问题就此产生.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企业逆向物流--产品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2.
浅析逆向物流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完整的物流系统应包括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两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只重视从生产企业向消费者流动的正向物流,而忽视了沿着供应链相反方向流动的逆向物流。随着可利用自然资源的日趋减少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为了符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逆向物流的飞速发展,它所产生的效益越来越大,正为各国所关注.尽管逆向物流受到管理界的普遍关注,但是供应链管理下的逆向物流却未得到企业界的足够重视.在当今社会,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逆向物流系统来支撑.  相似文献   

4.
一、逆向物流概念 人们通常所说的物流是正向物流(Forward Logistics),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将其定义为"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对原材料、在制品库存、成产品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流动进行计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事实上,一个完整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不仅包括正向物流,还包括逆向物流.  相似文献   

5.
不同策略下的再制造利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逆向供应链在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改善企业的现金流、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为企业赢得信用和提升品牌形象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逆向供应链.V.Daniel R.Guide jr.等认为"逆向供应链是指为了从客户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置,或者再利用".  相似文献   

6.
虽然有少数国内卫生用品企业开始实施退货物流管理,但一般都是将其作为一种补充穿插于正向物流系统中,缺乏完备的退货流程及原则。目前,我国卫生用品企业每年因退货、报废等产生的损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多数国内卫生用品企业的退货率在5%~8%,少数甚至高达10%。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从生产企业向消费者流动的正向物流,而忽视了沿着供应链相反方向流动的逆向物流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7.
逆向物流管理是对货物泡括流通企业的退货、制造企业所产生的废旧物品及消费者使用后的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源地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再创价值或适当处置的过程。逆向物流的表现是多样化的,从使用过的包装到经处理过的电脑设备,从未售商品的退货到机械零件等等。逆向物流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1992年,美国学者斯托克经过研究,提出了逆向物流领域与商业和社会的相关性,在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逆向物流的定义,从这个时候起逆向物流这个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1998年,  相似文献   

8.
随着逆向物流的飞速发展,它所产生的效益越来越大,正为各国所关注。尽管逆向物流受到管理界的普遍关注,但是供应链管理下的逆向物流却未得到企业界的足够重视。在当今社会,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逆向物流系统来支撑。  相似文献   

9.
逆向物流是指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以及相关信息,人为推动其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沿供应链的流动,因而逆向物流外包全过程是由核心企业、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销售商、最终消费者连成的一个整体性功能网络结构模式。逆向物流外包管理则是对整个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逆向供应链的概念,以及逆向供应链的开始环节——废旧产品的收集。从消费者处收集废旧产品需要对消费者进行适当的经济激励,激励手段主要包括事前激励和事后激励两种。目前大多数废旧产品直接进入城市垃圾收运系统后,常常不能进入可有效重新利用废旧产品的逆向供应链。合理规划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有助于废旧产品进入逆向供应链。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正向和逆向物流的定义,从产生逆向物流的企业即零售商的角度,分析了产品的逆向流动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详细比较了物流系统正向和逆向物流的差异,指出了企业的供应链位置决定了这些差异对其决策和选择的影响,为企业和管理者解决现实逆向物流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管理是产品在市场上处于竞争优势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更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价格.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了产品竞争中的新型竞争形式,所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优势必须要重视供应链管理,尤其要重视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研究供应商选择应考虑哪些指标和问题就变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产品返回是指产品从消费者或经销者流向生产者并最终被处置的活动,即从消费地或经销地到生产地的实际流动.它包含了产品退回、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物流活动.它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环节.循环经济作为一种"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模式,其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从产品到再生资源的这一过程.在循环经济物质流动的过程中,作为实现"产品--再生资源"的一个重要步骤,产品返回的重要意义就此凸显出来.如果说从宏观上去考察循环经济的法律环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那么从微观上对某个环节的相关法律的研究则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有助于推进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环境建设工作.因此,本文拟对循环经济中的产品返回过程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逆向供应链     
逆向供应链是指企业为了从客户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一系活动。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置,或者再利用。研究表明,有效的逆向供应链能够提升顾客满意度,同时增加企业利润。其中对退换货物的处理,也就是逆向物流一环更成为很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利器。公司只要仔细分析自身的逆向物流链,就可能发现其中还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5.
罗卫 《物流技术》2012,(17):52-56,62
给出了正向和逆向物流的定义,从产生逆向物流的企业即零售商的角度,分析了产品的逆向流动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详细比较了物流系统正向和逆向物流的差异,指出了企业的供应链位置决定了这些差异对其决策和选择的影响,为企业和管理者解决现实逆向物流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逆向供应链     
《中外物流》2006,(9):45-48
逆向供应链是指企业为了从客户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一系活动。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置,或者再利用。研究表明,有效的逆向供应链能够提升顾客满意度,同时增加企业利润。其中对退换货物的处理,也就是逆向物流一环更成为很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利器。公司只要仔细分析自身的逆向物流链,就可能发现其中还有许多可以改进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资源稀缺程度的增大和供应链整合程度的上升,从正向物流中寻求到的利润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逆向物流。逆向物流由于能将废弃的资源重新利用,减少了企业的成本,得到了企业重视。作者在对逆向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逆向物流的收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如何满足市场需要,启动和扩大内需,本文就以酒类、饮料类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微观操作层面,谈些浅见.一、能动适应消费导向型经济需要全力争夺消费者在驱动市场的“二力”中,受益受导引消费者偏饮常饮某专一品牌产品,从而从终端消费店堂到中间商再到生产企业逆向要进货、购货,是拉动这一品牌酒类或饮料类企业产品市场的源动力,是涵养市场的造血机能,我们如若在思想上认识不到这一点或在实际工作忽视这一方面,无论采取其他何种措施和方法,也只能是收效甚微.1、提高供给结构有效性.深入细致调研市场、细分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买方市场为标志市场日益成熟,消费者的影响力逐步增大,产品竞争日趋激烈,在市场优胜劣汰法则面前,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吸引客户,优质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残酷的市场竞争逐步迫使企业对产品的责任一直在不断扩展,已经延伸到产品的整个使用过程直至使用完成阶段。因此,在产  相似文献   

20.
以2013年中国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企业间生产率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贷款利率市场化能够显著扭转信贷资本逆向流动,表现为促使信贷资本在民营企业间由低生产率企业流向高生产率企业,而对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2)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信贷资本逆向流动的扭转作用有助于民营企业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而对国有企业作用有限。研究从信贷资本逆向流动视角揭示了贷款利率市场化微观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