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1年的武汉房地产界,风云际会,龙争虎斗,四处流传着“万科,狼来了”的故事。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在武汉房地产界名声赫赫的南湖置业没有退缩和畏惧,其中央花园发言人说:“万科进驻武汉对整个江城房地产是一件好事,我们欢迎进入,我们更希望能挨着万科做。”这一席话代表着南湖置业的自信与豪气。  相似文献   

2.
《企业与市场》2004,(7):29-30
“即使是房地产界,很多业内人士也低估了万科——整套系统的能量和价值”,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这样说,“如果单就管理水平来比较,万通的管理水平要比万科差了3到5年。”  相似文献   

3.
作为最早预见并提出“拐点论”的房地产界的企业家,原本按王石预期,顺利度过2008年行业危机的万科,在2009年应该迎来一个丰收年。但很可惜,金融危机拯救了房地产。全行业的房企门都出乎意料地起死回生了。有人评价说,“万科踏空了”。  相似文献   

4.
《企业导报》2004,(8):34-35
2004年.是万科集团成立20周年。20年风风雨雨,万科从当年一间不起眼的贸易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跑。2001年.万科集团将武汉作为其全国化扩张的“第七站”.在汉成立分公司。回首这三年,武汉万科给武汉房地产商场带来了哪些变化?它将如何影响着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三年来.打造的四季花城和城市花园两个楼盘,将给武汉的市民营造出一个什么样的居住理念?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武汉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汪能平,让他来给我们诠释一个建造理想生活的万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着行业风向标的作用。万科及其掌门人王石的一举一动,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包括万科已执行多年的减法战略。用几年的时间,使万科营业额上千亿,这是万科的新目标。2007年6月底,王石称,万科要做"中国房地产界的耐克",除了品  相似文献   

6.
地产No.1之争     
多年来,万科及其董事长王石都堪称地产圈内的异类。谋求合理利润、高于25%的项目不做,不抢地王、适当控制地价成本,率先抛出拐点论……但即便如此,万科仍然在2007年以523.6亿元的销售额,国内独一份突破了500亿元销售大关。然而,地产老大的金交椅并不好坐。在房价噌噌飞蹿的中国房地产界,想不暴利都难的地产商们学习万科好榜样;尤其是全  相似文献   

7.
《东南置业》2007,(10):21-21
在9月11日的土地拍卖会上,万科历时两个多小时。经过239轮的拼杀,最终以27.2亿元的价格将倍受关注的五四北“地王”收入囊中。这个房地产界的“强龙”也就此取得了进入福州楼市的入场券。[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6月8日,是“国六条”发布后厦门的第一个土地挂牌交易日,虽然本次土地量不大,但由于是万科首次介入厦门而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无人竞争下,万科一掷6.68亿元拿下其厦门“处女地”,由于此前该地块首次调整规划要求.不再要求150平方米套型面积,开新政策之先,成为关注的焦点。 万科进入厦门,对厦门市的影响不可忽视,包括其先进成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营销形态、物业管理等,都将被引进厦门,提高厦门的整体开发水平.万科引起了厦门房地产界的关注,记就此事件对厦门一些地产界权威人士进行了采访。[编按]  相似文献   

9.
《企业导报》2005,(4):56-56
万科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房地产业领跑,武汉万科的银湖在整个汉口楼市中也是扮演同样的角色,它的四季花城、丽水佳园、丽景湾被誉为三大“中国名盘”,高尔夫地产,奥林匹克花园、林水住宅等名盘也能代表汉口乃至武汉地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行业动态     
《山东企业管理》2010,(10):69-69
万科五项目同时降价 业内变相促销风起 面对近干亿元业绩,在既无内忧又无外患的情况下,万科目前突然在武汉高调宣布旗下在售5大项目同时大幅优惠,业内始料未及。但综合各地楼市数据发现,武汉万科的降价促销活动并没有影响到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而深圳的万科项目则推出了一些优惠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万科以现金18.6亿元收购南都部分股权一举获得接近2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正是资金充足的企业和土地资源丰富的企业之间的一次典型的资源整合,是中国房地产界向国际接轨的一次转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行家观点     
《北京房地产》2005,(7):90-90
周庆治——携手万科 进退维谷;“冒险王”许荣茂:武汉天价拿地;获得农行3亿授信 孙宏斌谋房屋中介头把交椅。  相似文献   

13.
顾建发 《上海房地》2014,(10):10-13
2014年房地产界发生的三件事足以影响未来房地产业发展:一是上海房地产专业媒体《房地产时报》关门;二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一哥"万科接连拜访了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三是万科和恒大在同一天与百度和阿里两个互联网巨头牵手。那么,互联网和房地产业关联是否会颠覆开发商的开发模式、代理公司的营销模式以及消费者的购房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企业     
《房地产导刊》2010,(12):23-23
万科260亿布局商业版图 过去近一年时间里,万科收购项目等途径,在北京、东莞、武汉等城市,投入大约260亿元,构建商业版图。其中,万科以454亿在全国各地共计拿地78幅(截至2010年10月底),包括纯商业用地1幅、包含商用的综合用地29幅,金额达到154.8亿元;万科还通过直接收购项目、启动社区配套商业等,  相似文献   

15.
《企业导报》2005,(3):28-29
1998年,武汉东鑫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到2002年,东鑫集团正式挂牌。在2004年被誉为中国房地产界“奥斯卡之夜”的第六届中国住交会CIHAF“名人、名盘、名企”颁奖盛典上,东鑫集团董事长胡双桥又成为该年度武汉唯一荣获“2004年度CIHAF中国房地产十大新锐人物”的企业家。至此时,东鑫集团从一家普通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以房地产为主导的享誉业界的集团,  相似文献   

16.
早先进入武汉的几家品牌公司,万科采取“炮轰”策略,营造轰动事件,先破后立;顺驰采取“投弹”政策,号称带着20亿进入武汉,各种广告到处开花;金地选择的是“巷战”,走街串巷,寻找渠道、瞄准客户。格林小镇的策划报告在2003年8月完成,到卖完1期以后,金地武  相似文献   

17.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7,(2):25-25
不研究打擦边球“70%/90问题”可用技术解决万科董事长王石认为,中国的国情使得万科与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合作是一个战略决策面对宏观调控,万科有技术准备,有某些方面的标准化,很快就推出来。“我们很开心,政策出来后拿了五块地。因为其他发展商都不投标,万科以底价拿到五块地,而且这些地都是我们过去很难拿到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18.
《楼市》2005,(9)
南都携手万科,无疑是今年杭州乃至全国房地产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这场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间的合作,不仅引起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猜测,也让一直关心南都的新老业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那么,此次重要合作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次访谈,我们请来了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虞晓芬教授、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教授和南都房产副总韩芳女士,从开发商及专业人士的角度就这些问题进行各自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特色人物     
《北京房地产》2006,(2):95-95
徐培发:房地产界的“勇士” 若以徐培发的求学、事业经历来看,称其为房地产界的“勇士”应不为过。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万科,曾经出现过质量为利润和工期让路的事件,今天在一些企业中这样的事件仍屡见不鲜。那么,以万科的经验和教训,根除“质量病”的药方是什么?20年来。强烈的客户意识一直贯穿于万科的发展历程中,在标杆学习和实践中,万科学习到哪些精确传达客户需求的方法?上海万科总经理刘爱明将为我们讲述万科质量提升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