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总体规模和行业状况,从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两个方面比较融资方式的差异及原因,同时探讨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的市场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2.
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融资问题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不可忽视.在融资方式上,上市公司更具灵活性,这对加快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融资理论介绍、 融资方式探究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入手,讨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企业的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及企业经营状况都存在影响。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的整体下滑就与融资领域存在的问题不无关系,而针对这一领域的问题产生的国有股减持、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等问题也在理论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并对上市融资偏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的扩大,在融资类型的选择上,上市公司普遍趋向于通过股权融资进行融资,这与"融资顺序"理论相违背。造成这一行为的原因除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资本市场不发达、股权融资软约束等因素外,对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所采用的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亦存在内在缺陷。为此,建议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时采用新的考虑股权融资成本的业绩评价指标EVA,将有助于纠正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方财务理论,企业融资的最优顺序是优先考虑自有资本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恰好与此相反。时此现状,我们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加大上市公司债务比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司的融资方式多样,除了通过留存盈利和折旧进行的内源融资外,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分为两部分: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而股权融资市场和债券融资市场又是构成现代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证券市场1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股权融资是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对股市“圈钱”乐此不疲,而债券市场融资则处于萎缩、冷清的状态。以2000年为例,我国证券市场股票融资额达1500多亿元,而企业债券融资量仅为100多亿元。而发达国家正好与我国情况相反,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股票的注销和回购超过…  相似文献   

7.
康莉霞 《企业导报》2011,(22):29-30
融资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20世纪80年梅耶斯提出了著名的融资优序理论,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融资优序理论背道而驰。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证监会网站公布的融资数据,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产生融资悖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是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最主要的外源融资方式。统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状况,有助于把握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结构特征。本文统计了沪深A股10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状况并据此开展产业内外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公司融资结构存在严重的二元结构,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非上市公司偏好债务融资。从1993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比例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在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平均超过60%。1997年还出现了73%的高权益融资现象。1997~2002年,股权融资占直接融资的比重在80%以上。我国非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吴彤 《会计之友》2005,(7):61-62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恶意融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从恶意融资的表现和类型划分入手。进而对上市公司恶意融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恶意融资的影响加以阐述,最后提出解决恶意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与日益成熟,为实践中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指导着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使各上市公司通过合理的融资行为来实现财务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本文旨在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以考察现有关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的成果以及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导致中国批发零售行业受到了直接冲击。研究基于股权结构的中国批发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利用面板数据对股权结构和融资方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拥有较低的债务杠杆;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越高,负债融资比例越低;法人股占总股本比例越高,负债融资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13.
一、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一)融资方式资本成本分析资本成本是指公司筹集和使用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成本费用。上市公司选择哪种融资方式,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融资成本的高低。理论上,债务融资成本主要包括利息和融资费用。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具有税盾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可以给公司带来融资收益。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由于发行债券的融资费用高于银行借款的融资费用,所以债券的资本成  相似文献   

14.
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5年的数据,对债务融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比例偏低,且有减少的趋势;债务融资率与企业业绩具有正相关关系,债务融资对提高企业业绩有积极的影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融资创新     
随着中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扩大规模的需要。通过对2003-2005年煤业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报表及各项资料分析可知,目前煤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包括:普通股筹资、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短期融资券、长期借款、发行债券、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煤业上市公司以股权融资为主,债券融资较少被采用,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的顺序。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西方的融资理论和实际融资行为都截然相反。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因素入手,分析、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次原因。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机制的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方式或债务方式来筹集资金,这两种融资方式又会引发公司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成本,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真实股权融资成本要远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过低的融资成本只是股权融资偏好的表层原因,特殊的股权结构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才是其内因。  相似文献   

18.
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偏好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将配股作为再融资的首选方案;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近年来比较热衷的股票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比重大大高于债券融资。这与目前公认的peckingorderrule即先内部留存、后普通债务(包括银行贷款与普通债券)、再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外部普通股权、优先股的融资顺序是相背离的,也与成熟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选择有极大区别。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这一方式,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是融资成本方面的考虑;第二是我国在股份制改制过程中产权不明确导致的对管理…  相似文献   

19.
王天晴 《西部财会》2004,(4):18-19,22
新优序理论认为:企业融资应遵循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次之。股权融资最后的顺序。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异常:忽视内部融资。偏好股权融资。轻视债务融资。出现这种异常的融资行为是由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决定的,资本市场的“一股独大”、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霍妮娜 《企业导报》2013,(10):29-2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壮大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提升迅速,而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方式的选择显然存在某种客观偏好性,国内上市公司热衷于选择股权融资,这种融资方式选择的偏好性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本文阐述了国内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并对上市公司融资选择偏好性进行了分析,对改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