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著名作家铁凝,塑造了许多个性特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她笔下女性形象随之发生嬗变。铁凝由对女性生命意义的诗意书写,到对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揭示,打开了女性自审的新领域,继而对人类自身的困境进行更深广的思考和关怀。她的文风也从审美到审丑,后逐渐趋于温婉平和。铁凝小说为我们解读女性丰富的人生,品味女性生命的厚度拓展了广阔的时空。  相似文献   

2.
铁凝在《哦 ,香雪》等小说中 ,执着于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讴歌 ,以及对诗意和韵味的追求 ,表现出她成熟的审美建构。这种审美建构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女性创作特有韵致、铁凝自身气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铁凝小说把笔触直接指向深层的人生探索,揭示出现实生活的各种残缺,演出一幕幕现实人生的悲剧,作者借此呼唤真情,呼唤完美的人性。她的小说显现出物质残缺、身体残缺、文化残缺等种种残缺的境象。通过大团圆结局、几乎无事的悲剧、凡人的悲剧透露出她的作品的悲剧意蕴。挖掘出社会的落后与贫困、社会变革和社会动乱、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个性泯灭与道德沦丧等造成残缺的原因。通过残缺的揭示体现出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复苏、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对完美人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铁凝小说把笔触直接指向深层的人生探索,揭示出现实生活的各种残缺,演出一幕幕现实人生的悲剧,作者借此呼唤真情,呼唤完美的人性。她的小说显现出物质残缺、身体残缺、文化残缺等种种残缺的境象。通过大团圆结局、几乎无事的悲剧、凡人的悲剧透露出她的作品的悲剧意蕴。挖掘出社会的落后与贫困、社会变革和社会动乱、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个性泯灭与道德沦丧等造成残缺的原因。通过残缺的揭示体现出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复苏、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对完美人生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笨花>是一部风格迥异于铁凝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它不再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女性的生存命运继续探讨,而是以家族叙事为主线,以冀中平原上一个小村子的生活为蓝本,将凡人凡事融于历史风云变幻、世态风情的生动展示中,折射民族历史的命运.<笨花>是铁凝对民族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是她对乡村对黄土地厚爱之情的独特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玫瑰门》是标志着铁凝创作风格转变的一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司猗纹是一个让人又恨又同情的女性形象。她心理扭曲、人性丑恶,一生都在追求社会的认同,寻找生活和灵魂的皈依,但又一次次为命运无情地捉弄,而只能在绝望中反抗。她采取自虐和虐人的方式寻求安慰,最终使自己成长为一株在压抑和艰难中生存的罂粟,折磨别人的同时,也摧残着自己。  相似文献   

7.
铁凝作为80年代女性作家的典型代表,其女性主义的观点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具体的呈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们自身的缺失注定了女性悲剧的一生。本文以《玫瑰门》为例,从表现、原因、意义三方面具体分析铁凝在作品中是如何虚化男性,从而体现对女性的观照,旨在说明这种“虚化”的作用以及对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的刻画描写,她笔下的女性常常是因袭了历史的陈迹,在心理和生理的交困之中挣扎、堕落,最终成为一个个悲剧的载体.读她的小说,你能体会到那无处不在的悲剧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异于常人的生活经历.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她著述的小说多以女性的视角考量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多年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她养成了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习惯,所写的都是对英国文化和英国政策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她的小说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视角独特,整体质量高,曾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并在2007年正式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本文结合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对其小说的叙事张力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铁凝小说对人物心理透视的多重方式,探寻其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源。铁凝时而将激情描述与理性分析融为一体,时而编织多声部的叙述和对话构成多重视角全方位透视人物心理,时而借助人物的外在行动凸现内在运动的轨迹,最终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1.
《简·爱》是一部带有浓厚个人自传色彩并主张和歌颂女性意识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围绕女主人公简·爱展开,先是描写她幼年失去父母后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之后她在压迫中奋起反抗最终落到被送孤儿院的结局,最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高潮的是她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爱情,结局是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中不仅摆脱了幼年的悲惨生活,而且还获得了幸福的爱情。在《简·爱》中,女主人公面对艰难的人生没有自暴自弃,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得到了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经历实际上就如同作者本人一样,简·爱就是这样一个于微末中不甘于现状,勇于打破时代对女性的束缚的人物形象,整本小说可以很明显看出女性意识的突出以及对女性意识的歌颂。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沃克的重要作品《梅丽迪安》是一部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身份的小说。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由一个迷失自我的女性,经历反叛和南方之旅,最终完成了自我身份寻求的艰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女性生存意识、个人意识和女性性格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运用心理分析、二项对立等后现代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对《玫瑰门》一书中的女性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铁凝的《玫瑰门》中对女权主义理想的解构和女性意识的表现,分析了当代女性写作的新视角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铁凝可谓风格多变.她在作品中,总是神奇地将性别意识和超性别意识相互融合,时刻关注处于男性文化中的人,尤其是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试从其作品〈对面〉中的六个女人入手,揭示面对情爱的时候,女性在当下社会中的自我找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感、迷失感和悲剧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时期文学长廊中,王安忆的《长恨歌》和铁凝的《玫瑰门》采用共同的女性视角探寻了女性不同的人生形态,展现了女性相同的悲剧命运,成为女性全面认识自己的两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文本的音乐性与绘画性角度阐释铁凝小说《咳嗽天鹅》的叙事方式。背景音乐、旋律与节奏、复调结构组成《咳嗽天鹅》的音乐元素,通体透明洞彻的光泽以及线条、色彩又凝成了小说文本的绘画元素。借用二元素的组合,小说文本呈现了追求人生"耐烦的态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莫言的《红高粱》与铁凝的《棉花垛》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文章分析了《红高粱》中的“我奶奶”、“玲子”等女性形象对女性历史、女性身体、女性言说的遮蔽及《棉花垛》中的“乔”、“小臭子”等女性形象对历史女性的还原,辨析了不同性别作家作品中存在的鲜明的性别差异,以期促进女性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女性写作在经历五四时期的一次高潮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新时期迎来了她的第二次繁荣.纵观新时期女性小说,女作家们已经从传统的精神领域开始,渐渐演化为对躯体方面的书写.而女性在躯体方面的创伤则成为众多女性作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乔治·爱略特在她的小说中创作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然而却赋予她们平庸的结局,这一点使得她一直为后人所诟病。事实上,这种结尾模式正体现了她创作原则和创作意图之间的矛盾,本文试从她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意图出发,探讨形成她这种结尾模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学燕 《全国商情》2009,(16):140-141
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国70年代以后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深入普通女性的生活,揭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诸多不平等中艰难的自我成长的历程.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解读她的代表作小说<柴藤>中的泰勒·格雷亚等主要女性人物,揭示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反抗传统束缚的心声和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