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该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赔偿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否符合法的公平效益的目的为出发点,通过具体分析论证.建议应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并兼采信赖原则及优者合理负担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实现实际的利益公平和采用合理的归责原则三方面论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批驳本法出台之前在交通管理方面出现的诸如“撞了白撞”等不合理现象,肯定了这部法律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第三人之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但赔偿的对象未加明确,之后颁布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也未予界定。基于保护受害人利益的立法目的,建议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直接确认保险人对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害人的直接给付责任,赋予第三人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虽然《保险法》和保险条款都规定商业第三者责任险是以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但在实务中,保险公司通常是根据过错来厘定保险费率和承担保险责任的。冲突的根源是将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相混同。应正确认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根据现状修改相关规定,以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减少赔偿纠纷,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起实施一年多来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归责原则”显失公平,二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未有实施细则,三是“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没有落实,反映出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的仓促、思维逻辑的不严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交通事故中各关系方的合法利益未能得到切实保护。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赔偿问题,需要与国际接轨,体现人文关怀,但需要有一个过程,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在实践基础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6.
在交通事故中,行人相对于机动车方和保险公司是弱者,机动车方相对于保险公司是弱者,肇事机动车方相对于交通事故处理部门也是弱者。对交通事故中的弱者进行保护可采取以下法律措施:机动车方对行人承担无过错责任;行人对保险公司享有直接赔偿请求权;承认“三者险”为“强制险”,而不是“商业险”;免去对肇事车辆的扣押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机动车拥有国。随着机动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也成为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和专业客货运企业对交通安全忽视,以及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的缺失、监管部门的繁杂、监管职能的交叉、监管合力的弱化、源头监管的不力,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为此,要从八个方面系统优化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包括:建立专门防范管理机构、优化道路交通需求环境、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强化营运车辆源头监管、加强超标非机动车管理、提高交通违法惩戒力度、加强交通安全立法工作、加强交通安全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受害人对保险公司的请求权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然规定了保险人的赔偿义务,但是并未规定履行义务的对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均授权保险公司可以向受害人赔偿,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保险人没有向受害人直接赔偿的义务.保险人根据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应当卷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诉讼,也不应当直接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交通事故中的侵权责任规则与交通事故处理责任规则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核心规则——过错责任规则,在排除了某些特定情形之外,例如涉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间的事故,或者牵涉多方责任主体的事故,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院应当尊重公安交管部门所作的事故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10.
从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推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强制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更新我国保险理念、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险制度、提高机动车交通事故保障水平、保障经济正常发展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法规的日益健全,大部分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成为可能。尽管如此,还有-部分人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为了自己的便利我行我素,尤其在自行车道上违章现象还比较突出。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剖析。 第一,自行车道上逆向骑车。这在普通道路上发生较少,但在主干道路旁的自行车道上发生逆向骑车的现象较多。例如浦东杨高公  相似文献   

12.
由于责任保险本身之目的在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域外保险立法基本确认了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和优先权。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和优先权体现了法律的基本价值——公平与效率。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却抛弃了这一为域外保险立法所广泛采用的制度,实为立法之一大缺陷,因此有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法》中有关会计的“真实性”问题和会计责任落实问题值得探讨。深入理解新《会计法》“真实性”概念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领会会计法立法主旨;解决会计责任落实需要从完善法律和理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上对于司机无证、醉酒驾车肇事,承保该肇事车的保险公司是否要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有不同的看法,但各家保险公司对此类保险事故一概拒赔却是不争的事实。各方对此现象有不同的看法,缘于大家对《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和《道交法》第七十六条有不同的理解,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解读。为此,笔者将运用法理、法意及逻辑原理对无证、醉酒驾车肇事保险公司交强险拒赔是否有法律依据进行分析,并为解决此问题提出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交法规定我国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目的在于加强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保护。随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生效实施,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开始运行并发挥作用,但是与之配套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相关立法却尚未到位。本文拟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功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及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议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赋予了公安机关交通警察部门制作道路交通故责任认定书的权力,但是此规定并没有明确此认定书的性质,导致其在诉讼证据体系中地位缺失。同时,整部法条也没明确交通警察部门的行为性质。但是,在实践中,法院却照搬交通警察部门制作的认定书的责任划分,这就使得在刑事审判中认定书的地位显要,因为此认定书关系到当事人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区分。因此,对交通警察部门制作责任认定书的行为的效力进行法律分析并因此赋予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诉权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佳途径。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的建构应该在借鉴世界先进立法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选择“基本法与单行法并行”的立法模式,确立“先单行法,后基本法”的立法道路。以海外投资法的调整对象为逻辑支点,构筑以《海外投资法》为基本法,以《海外投资监管法》、《海外投资保险法》的诸多单行法为补充,国内法与国际条约相协调,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法律、法规、行政规章配套的,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国际性特点和多层次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外产品责任案件日益增多,而目前我国还没有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专门制度,现行的法律适用规则也有颇多缺陷,存在对“侵权行为地”界定模糊,其适用法律不能很好地保护受害人利益,法律条文缺乏严密性等问题。我国应积极吸收相关的国际通行规则,健全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首先,应适时加入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其次,应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进行专门立法。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颁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初步建立起了以保障车祸受害人为目的的公益性的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但《条例》的效力等级偏低,条文过于粗疏,许多具体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要在今后的立法中进一步完善,并使之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任意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以便于在我国真正建立起完整的和行之有效的车祸受害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的有关国家赔偿的尴尬,指出了《国家赔偿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脱节之处,并为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