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T经理世界》2012,(18):37-37
近来,王总经常为一个问题苦恼,由于营销地点分散,王总很难在第一时间拿到精确的经营数据,每次决策时都心里没底。王总将这些问题告诉办公室李主任,看李主任有什么好的方法,李主任想了一下,说:“中国电信给咱配了专门的客户经理小陈,他是信息化领域的专家,要不咱把他请过来咨询一下?”王总说“对呀,小陈好像不错,快联系他!”一小时后,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佛祖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给你一滴水,你怎么才能不让它挥发掉?”那位弟子思考了一下回答说:“我把它投到大江大海中,它就不会很快挥发掉了。”释迦牟尼满意地点了点头。在自然界,一滴水是微不足道,也是不起眼的,但是这一滴滴水聚集到一起,就会汹涌澎湃,形成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发现你自己     
美国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下属公司视察,看到一名黑人青工跪着擦地板,擦一下还叩一下头,觉得奇怪,便上前询问。青工说他是在感谢一位圣人帮他找到这份工作,使他有了饭碗。贝里奇颇受感触,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在南非的温特胡克山上也遇到过一个‘圣人’,他帮我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这位‘圣人’乐于助人,你愿意见见他吗?”  相似文献   

4.
张林 《现代班组》2010,(2):16-16
“‘小光棍节’,刘凯现在可真是个‘光棍’”。崔明宇把我拉到道旁,没头没尾地说了这么一句,看我有些迷糊,他就解释了一下,“刘凯,原来在我手下干的那个胖子。”“啊,他怎么了?”“他这下可牛了。班里的组员们谁不羡慕他呀,脱产,当班长的脱产,和二线职员一样,多好啊!我咋就没看明白呢?真后悔死了。”  相似文献   

5.
无论哪个人事经理说“员工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资产”这样的话时.员工们一般都是一笑了之。因为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哪个企业把他们当一回事。太多的员工感到他们的才能被低估了,甚至根本就没有被认识到。亨利·福特曾说,他只需要雇用那些“手”就行了——他认为他的工人在进工厂大门时,就没有带上他们的大脑。  相似文献   

6.
说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或许有人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光荣传统,无需讲究太多,只要心怀坦荡,“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就是了。于是,“通不通,三分钟”,一阵痛快淋漓。《霓虹灯下的哨兵》里的老连长,就把新兵童亚男批评得脱下军衣甩耙子不干了。而指导员的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又把这位年轻战士“拉”了回来。你能说这批评里边没有艺术? 近日重读《红楼梦》,发现薛宝钗的批评艺术就不失高明,不妨拿来说说。 我们知道,以封建礼教为准绳的那个时代,《牡丹亭》、《西厢记》等传世之作被视为离经叛道,千金小姐是不能阅读的。可是,在一次行酒令中,黛玉只顾怕罚,一不留神儿竟于情急中道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牡丹亭》、《西厢记》里边的艳句。这次漏嘴,无疑授人以柄。你道是这位宝姑娘竟是怎样艺术地对黛玉提出批评的? 一是巧选批评的时机。黛玉的失言,宝钗当时就觉察到了,但她没有“趁热打铁”,立马揪住不放,给人家下不来台,只是“回头看看她”。待到第二天,在回园分路时,才把黛玉单独招呼到自己的房间,诚恳而又郑重地向她指出。显然这个时机选得好。若是当着贾母及众姐妹们的面儿,对黛玉提出批评,那自尊心极强的黛玉如何受得了!与时机相关联的是氛围...  相似文献   

7.
在上林县供电公司采访,基层干部职工总是对笔者说“你去采访一下韦经理吧,他虽然上任时间很短,该写的东西却多得很!”  相似文献   

8.
王晓波在私下说过:“好书需要批评, 坏书需要炒作。”诚哉斯言!所以,我为《长大》这本书写批评。它是一本好书,不需要炒作,尽管我发现——哪怕只看封面和封底就可发现,已经有人开始炒作了。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与市面上大多数企业管理类书籍不同,是中国人。或许仅凭了这一点,我同意“炒作”它一下(范棣和曹建伟著《长大》,中信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仔细阅读之后,我觉得,不能不写一些批评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谈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战略意义徐燕邓小平同志总是把经济问题放在政治的高度来观察和判断的。他说,在经济问题上,“我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由此可见,他所提出的对外开放理论也毫不例外地蕴含着他对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的战略思考。这种战略思考,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天津市一位领导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临别前,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决定到大酒店“意思”一下,被他婉言谢绝了。当有的同志以“下不为例”为由再次邀请时,这位领导严肃地说,“下不为例”不如“现不为例”好。问下不为例“与叫现不为例”,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下不为例”乍听似乎有道理,但若细细研究一下则站不住脚,听起来像是下决心洗心革面的表白,而实际上这个词儿早已成了某些人为自己不良行为开脱的问挡箭牌”。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子不为例*这个“悦耳”之辞面前丧失党性原则,一次,两次,一.…  相似文献   

11.
一采访明,一开始并不是很顺利,他总是跟我们说:“我真的没有什么可采访的。”尽管如此,作为采访者的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是他的不友善,而是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外界对他的评价:低调。也许一个领导者的风格会决定一个企业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也谈“学足‘三余’”张茂汉朝末年有位叫董遇的人,勤奋好学。即使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在贩运粮食的途中,他仍然带着书籍,抽空阅读,后来做了大官。有人请教他:想读书而苦于没有时间怎么办?他回答说:“当以三余”。哪“三余”呢?即冬为岁之余,夜为日之余,阴雨为...  相似文献   

13.
耳东 《中国石化》2000,(2):37-37
据说,某大企业的老总,为了启发自己的下属正确认识貌似饱和的市场,坚定推销企业产品的信心,当众为职工表演了一个“节目”:往一个大桶里装石头。当石头已经在桶里冒尖后,他问大家:“满了没有?”大家回答说:“满了!”而他却说:“不对!”于是他叫人一盆又一盆地往桶里倒沙子,直到灌满为止。他又问大家:“满了没有?”大家回答说:“满了!”他却说:“还不对!”只见他又让人用脸盆端来清水直往桶里倒,一连端了好几盆才灌满。最后,这位老总对在场的人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把木桶比作市场,把石头、沙子和水比作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就没有理…  相似文献   

14.
采访手记:一个猎人带着他的猎狗进山打猎。猎人打伤了一只野兔,令猎狗去追。但野兔却逃脱了,而猎狗告诉猎人说,“我尽力而为了”。这则寓言中折射出的管理哲学是,如果猎狗“竭尽全力”抓捕。有可能会追上野兔,但是由于激励不够,猎狗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最大发挥。而使猎人错失“美味”。 这种小故事,是嘉电总经理傅林江经常和同行们一起分享的管理心得之一。现实中,企业员工工作做到尽力而为已经非常难得,能做到竭尽全力的员工少而又少,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企业家抓住人的需求心理,来思考制定什么样的机制。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漫话交友     
人生在世,不可无友。培根在《说友谊》中说:“一个人而没有真正的朋友,那才是真正的可怕的孤独。没有朋友,整个世界只不过是一个荒野。”无数事实表明,一个人若能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能给他增加无限的欢乐与幸福,甚至还能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春秋时鲍叔牙与管仲自幼友谊深厚,管仲家贫,鲍不轻视他。  相似文献   

16.
(1)不要让情绪主导:管理人通常在情绪激动时,批评和责骂员工。这是没有意义的,你想表达的正面信息,压根儿就表达不到。无可否认,你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调整一下情绪后,才开始对员工的训斥,效果会更加理想。(2)不要拖延处理:这点好像与第一点有矛盾,但绝对不是。管理人得悉问题后,应先冷静下来,然后直接告诉员工问题的所在。快速处理纪律问题是很重要的。你不告诉他问题所在,他会视为理所当然。很多管理人都不敢直接与员工倾谈,这样是不行的。(3)不要只说“有问题”:管理人处理纪律问题,应直接指出症结所在,让员工知道他应该要改善的地…  相似文献   

17.
《IT经理世界》2011,(11):15-15
生在数字时代意味着什么?《连线》杂志的创始人Kevin Kelly目前在他的网站上讲了几个故事,其中两个如下:朋友有个5岁的小女儿,他们家没有电视,却有好几个电脑。有一天他带着女儿拜访一位有电视的人家,他女儿走到电视那里,找了半天:“鼠标在四Ⅳ睇”另一个朋友,家里的孩子还不会走路,却已经能熟练在iPad上画画。有一天他打印了一张图片,他发现他的孩子试着用手去放大图片,就像在iPad上所做的那样。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她说,“坏了”。  相似文献   

18.
武城是鲁国的一个小城,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那做官。子游运用礼乐教化民众,所以到处有弦歌之声。孔子前去,闻弦歌,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治理这么小的城,还用礼乐教化?子游不服气,马上顶回:以前您说过,教化不分贵贱。孔子马上接受子游的批评,对学生们说,你们注意了,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前面说的话只是玩笑。 孔子曾经不喜欢两位学生。一是宰予(字子我),二是澹台灭明(字子羽)。宰予反对孔子为父母守孝三年的观点,认为影响学业和工作,一年就行了。孔子以为不孝,借他白天睡觉的事,说他“朽木不可雕也”…  相似文献   

19.
远距离看,镜头的的李书福有时候更像演员,他也总有方法吸引镜头聚焦在自己身上:李书福用婚姻比喻走出去的决心,说“没有结过婚的人,很难真正明白婚姻的甜蜜与痛苦。走出去道理也一样。”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淮南市电视台《红绿灯》栏目曝光的一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一位小伙子无证驾驶摩托车被执勤交警“逮”住了,交警当场对小伙子给予批评教育,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就在交警正要开罚单的时候,围观的路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为小伙子求情,说,“批也批了,还罚什么!”“和谐社会,不需要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