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桂冠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诗歌成就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她的诗歌既书写自然世界同时又关注人类社会。作为20世纪的女性诗人,时值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毕晓普的诗歌中体现了诗人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对父权社会的抗议和控诉,对女性的赞美、哀伤和同情以及用实际行动寻找女性自我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20世纪美国现代诗歌创始人之一,是继惠特曼之后一位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诗歌语言和题材等方面强调美国本土风格,写美国题材,处处体现其民主精神。威廉斯还冲破传统诗歌体系,大胆一改传统诗歌繁杂沉重的内部结构,用口语和简明清晰的描述性意象以及松散的短句,使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皆入笔下,使其得以自然记录。本文通过对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诗歌《寡妇春怨》的分析,评析其作品中文学与美术绘画相结合的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都提出过自己的美学观点。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就诗的本质、目的、题材、形式、想象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美学主张。济慈的唯美主义、消极感受力与雪莱的柏拉图主义等为后世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梳理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学思想,从诗歌的题材、想象力和语言等角度讨论了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美学主张,分别阐述济慈与雪莱的柏拉图主义与唯美主义以及济慈的消极感受力;从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文学审美价值观和自然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浪漫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角色意识与女性诗歌沈奇1.作诗人,且作女性诗人,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陷阶。至少在现时空下的中国,我们还没进步到已经在文学阅读中消解了性别意识的地步。在普泛的读者那里,对女性诗人/作家的作品的欣赏和对男性诗人/作家的作品的欣赏,依然是不同的。我们在读北...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谢灵运首创了把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而在他的山水诗歌作品中加以表现的先河,他的山水诗歌创作扩大了诗歌题材,开创了诗歌表现的新领域。领略他的山水诗应该从他的写作模式、情景结构和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6.
宋代诗人提出了以俗为雅的命题,以俗为雅的审美特征把雅俗相融,以雅化俗;情景交融,以理化俗;典故入诗,以趣化俗作为表现形式。以俗为雅受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较大,在开拓诗歌题材范围,推动俗文化发展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讽谕诗论以“为时为事”为创作原则和批评原则,合乎中唐时期的社会需要和进步诗人的愿望要求,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又忽略了诗歌的审美特征,有碍于诗歌创作的题材丰富性和艺术多样化。批评历代诗人诗作,也有失偏颇。这是受传统儒家人世思想和“六义”诗论影响以及受政治热情、报恩意识所支配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被公认为英国文学中最美、最有影响的诗歌。它们把诗人丰富的内心体验与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艺术地交织在一起,描绘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各种风貌。这些诗歌充分折射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观念以及资本积累时代商业活动的发展对诗人的思想、金钱观和人生态度的影响,从而展示出莎士比亚实际是伊丽莎白时代商品经济中一代文化巨人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诗《长恨歌》与《李夫人》,均以帝妃爱情为书写对象。二者的题材具有很高的同质性,甚至可能同时存在于诗人的构思中。但《长恨歌》着意于爱情悲剧的讲述,《李夫人》却通过议论部分,对同质的题材做出了新的解读,使主题变为“鉴嬖惑”。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白居易诗歌“感伤”与“讽喻”类别的不同属性的影响。《李夫人》所属组诗《新乐府》,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讽谏性创作,《李夫人》自然也要传达利于政治的公共价值观。但在实际表达上,题材和诗人无意识的影响使《李夫人》整体上依然呈现出爱情感伤之色,与主题发生了错位。  相似文献   

10.
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人物之一,关于他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其形象渗透到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也承载着不同的意蕴。祝融最早出现在诗歌当中,是诗人们在现实中遭遇打击和排挤,政治理想受阻后的悲愤之歌,隋唐以后,诗歌中所呈现的祝融的形象,已经从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过度,宋代及后世的诗歌当中,则更是展现了一个意蕴丰富的祝融,而随着神话题材诗歌的大量涌现,祝融形象在诗歌中的内涵也逐渐定型。本文从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和渊源着手,分析和考究了历代诗歌中祝融形象的内涵及其意义,以求勾勒出祝融形象在诗歌中的演变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穆旦诗歌的诗学价值考察,梳理了其诗歌的阐释史,意在对穆旦诗歌的阐释个案分析来确立一种新的解诗学原则.即在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双重视域中综合考辨诗人的创作,这样才能恰当地给予诗人客观、准确地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20世纪英国最富个人特色和争议性最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游记等诸多题材。他在一生中创作了1000余首诗歌,他的作品蕴含深邃的感悟和哲理,体现出高超的诗歌艺术。劳伦斯的自然诗歌中隐藏着鲜明的生态意识和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现了其对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观察、感悟和思索。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妓女题材的诗歌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代妓作诗与作诗赠妓的题材占大多数,这不仅是时代的特征,也是白居易多情的禀性使然。这类作品中既有对妓女美貌姿态才艺的正面描写,也有以此兴寄情绪的作品,对于白氏妓女题材作品的评价是肯定的,体现出白氏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4.
《荒原》是T.S.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战后的精神空虚、爱情枯竭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和文明衰落。该诗运用旁征博引、象征、意识流等创作手法和独具匠心的谋篇结构,表现了诗歌主题力度,加强了诗歌效果。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她的诗歌富于技巧,许多作品呈现出鲜明的魔幻主义色彩,宗教神话故事、神奇的意象、有异于传统叙事的错置的时空模式,使故事情节亦幻亦真,让读者回味良久。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视角,从诗歌所呈现的非线性的时空模式、神奇的意象、宗教与神话典故、幻与真的结合等方面对毕晓普的诗歌进行新的解读,将引领读者打开一个鉴赏诗歌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不仅有许多各具风格的诗人,而且从内容、形式到格律等都大有进步。论文选择了这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诗人,包括魏曹植,晋傅玄、陆机,梁吴均等。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对《陌上桑》这个共同的故事题材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及体现出来的不同诗歌风格,展现从乐府诗到文人诗以及文人五言诗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江湜论述其诗歌主张的诗作主要有两篇,虽然不多,然而结合他的诗歌创作,亦可以了解其诗歌理论主张——“主情说”的诗歌本体论,“真、创新、从俗”的诗歌创作方法以及“妙悟说”的诗歌发生学理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诗歌理论付诸实践.除了受到传统诗歌理论和同时代诗人诗歌理论的影响之外,江湜的诗歌理论还明显地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从诗歌理论史的角度上看,江湜的诗歌理论与其同时代诗人的理论主张交相辉映,共同促进近代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发展和转变.  相似文献   

18.
语言偏离作为英语诗歌中重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诗人语言风格的重要手段,而这一现象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随处可见。狄金森作为19世纪杰出的女性诗人,被誉为美国的"缪斯",其诗歌在内容和语言上均呈现出独特性和创新性。在诗歌内容上,狄金森以不同寻常的视角阐释死亡、爱情和自然;在诗歌语言上,她突破语言的"围墙",大量运用偏离来增强诗歌的"可感知性",延伸诗歌的美学效果。随着文体学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大量语言学理论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较为客观的视角。本文将借助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以艾米莉·狄金森经典爱情诗歌为语料,分析诗歌中偏离现象的语用效果。研究发现,语法偏离、语义偏离和书写偏离在诗歌主题表达和情感传递上颇有成效,丰富了语言偏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崔国发是当下散文诗坛重要的散文诗人之一。他的散文诗为我们找回了诗歌的传统和现代性的藕合因素,显示了传统和现代性强大的包容力;他的文本实验,缓解了当前散文诗创作的题材和文本形式的单调与饥渴。他注重诗歌精良的抒情品格,却又向异质事物充分敞开,以灵活多变的语言和文本策略致力于散文诗的创造;在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上,他的散文诗不仅体现了力与美的交响,而且还表现出暗藏力量的阴柔风格,具有强大的视觉性和听觉意象。  相似文献   

20.
晋宋之际,生活在玄学环境中的陶渊明,在对玄言诗继承的基础上,于诗歌内容、艺术特色、语言技巧、审美趣味等方面完成了对玄言诗的超越,从而成就了他诗人与诗歌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