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洋 《时代金融》2013,(12):182
经济全球化自21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表现为生产、市场贸易及金融等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是社会斌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次契机,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制定应对策略,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就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情况发表季度预测,这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很多年以来一直觉得,花费时间对中国经济做预测实际上是浪费时间。那么现在有什么变化吗?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局势下,高速增长30多年的中国经济或将面临"下一个台阶"的趋势。韦森是国内较早提出"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行"这一观点的经济学家。2012年第一季度,当央行担心中国经济过热,继而第1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韦森就曾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不但不会过热,反而会出现下行趋势。为此,他分别在2012年5月、8月和11月,专门撰写了长篇文章《大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把脉当下中国》和《中国经济增速在下移》等,阐述自己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周云成 《深交所》2007,(4):43-44
作为互联网上最新的一种商业模式,威客的兴起,将改变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系统。这一次,中国的威客网站已经显露出领跑的迹象。中国第一次站上了互联网经济的潮头。[编按]  相似文献   

5.
《新理财》2008,(4)
2008年中国“两会”,《新理财》(公司版)第一次进入了代表和委员下榻的酒店房间内,就受到了高度重视,这实际上折射出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关注,对中国经济新模式下公司理财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内外经济一系列不确定性的重大挑战。由次级债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没有完全消除,国际市场上石油和大米的价格也屡创新高。在国内,年初经历了罕见暴风雪灾害后,最近又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这是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一次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2011,(2):8-9
1忙发展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第二次在季度经济规模上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作为中国经济的核  相似文献   

8.
2009年是中国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一年。在此背景下,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交出了一张不错的答卷。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在2008年10月中国经济进入低谷之后,2010年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经济复苏趋势明显。在此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时光如白驹过隙,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有成就有困难。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外汇体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了几次重大的改革。在中国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中,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是踏着中国自己的节拍在行走,将外来的各种冲击降低到最小限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是对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所做的最大贡献。稳定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大众理财顾问》2014,(2):24-2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经济在大转折时代所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正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发展的意义要经过很多年才能够完全展现出来一样,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也至少经过十年二十年才能够真正显现出来。大转折时代的中国经济,商机无限。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判断中国的经济形势到底如何?我们的感受并不那么好。尤其从股市来看,中国的经济基础非常脆弱,比如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中国股市出现了九连跌,还有,在美国宣布量化宽松缩紧以后,中国股市一天跌了2%以上。这显示了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经济总体态势良好,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小幅回调既有基数因素,更是主动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这与市场此前普遍担忧的“二次探底”有本质区别,更不存在所谓的“滞张”,而是为中国经济如期展开新一轮的可持续增长固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已经结束,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面前,金融业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大课题。2005年7月4—5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成功举行,这无疑对于本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遇。本文主要就次区域各国的金融合作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主席在全球金融峰会期间表示,要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利用货币财政手段,促进经济增长,防止全球性经济衰退。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这将有力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这表明,中国将通过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在艰难的复苏进程中跌宕起伏。"二次探底"、"欧猪五国"、"迪拜危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等一次次考验着我们脆弱的神经。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经济迷雾重重。"4万亿投资"、"贸易壁垒"、"新国十条"、"经济结构调整"、"减排承诺"、"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各种因素错综复杂。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表现出来的各种奇怪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自何方?带着众多疑惑,《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5.
从过去很多证据可以看出:中国股市并不符合经济晴雨表的特征。从1990年中国股市建立以来,一共经历了四次较为显著的高增长牛市。激发中国股市增长进而产生牛市的既有外在系统的因素,也有内在系统的因素。本文认为:经济增长、货币宽松和改革强预期这三个因素作为A股市场高增长的系统性因素,其他所有导致中国股市上涨的内外在因素都可以归纳在这三个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是一个让中国股民爱恨交织的年份,爱之涨;喜之快;恨之跌;忧之热。在诸多的跌宕起伏过后,中国经济又一次迎来了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石洋 《国际融资》2010,(11):29-32
在经历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后,有的国家和地区还在痛苦之中,有的国家和地区虽然经济复苏,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二次探底、欧洲债务危机、第三次大萧条等等新一轮的世界经济问题使原本复苏非常快的中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大的调整?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如何?我们应该如何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在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上,来自经济金融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关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与金融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家》2005,(7):2-2
6月26日,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在中国天津召开。这是亚欧会议扩大为59个成员之后举行的首次财长会议,是中国第一次迎来如此高级别的财政方面的国际会议,更是中国经济实力、影响力日益强盏,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理财》2011,(8)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经济2011年上半年的成绩单:GDP同比增9.6%,较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CPI同比涨5.4%,较去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这一降一升有着值得深思的含义。在此之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先后4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必然伴随有经济增速“下降---走平---回升”的三个不同阶段。在整个转型期间,经济增速会有2次拐点、2次转变过渡期。中国经济于2012年进入走平阶段,目前已在底部平稳运行了2年,预计2014年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仍不变。随着中国货币偏紧格局持续,危机后靠“吹泡沫”支撑的经济难以为继,2014年经济增长将再略向下移,GDP增长未来需为保7.5%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