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龙江垦区(以下简称垦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已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垦区面积5.4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81万亩。现有人口158万人,从业人员69.8万人。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垦区组建北大荒农垦企业集团,进入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行列。现有资产总额544.9亿元(含资源性资产),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71.9亿元,在全国500家大型企业农业行业中排名第一。一、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的中外比较分析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国际性的概念,研究或衡量它,一定要放在国际环境中,以世界发…  相似文献   

2.
农业综合开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农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而采取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自1988年国家开始实施这一战略措施以来,截止1993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8.4亿元,信贷资金投入80.5亿元(含收回再贷为96.8亿元),从而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扎扎实实地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有关部门统计,1988年至1992年,全国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0848万亩,开垦宜农荒地1511万亩,造林1565万亩,改良草场459万亩;新增粮食171.6亿公斤,棉花504万担,油料70万吨,糖料977万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已半年有余,各种机遇与挑战正在逐步显现。但是,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诚然,我们要认真去抓住机遇,同时,更要加倍努力去迎接挑战。因此,作为国有农业的黑龙江垦区进行优势再造并选择正确的竞争战略而制胜,就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了。一、黑龙江垦区农业概况垦区面积5.6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105万亩,林地1215万亩,草原525万亩,水面420万亩。现有人口158万人,从业人员69.8万人。总局下辖9个分局,104个农牧场,2262个农牧生产队。垦区资产总额近500亿元,资产负债率77%。2001年实现GDP160.7亿元,人均GDP已…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垦区农业综合开发战线上,建三江管理局可是响当当的"名角":连续十几年项目投资位列垦区各管局前茅;24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506.04万亩,实现粮食增产8.918亿公斤,为"绿色米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先进个人、建三江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范光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后备资源521.5万亩,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建市以来,通过实施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实验项目,全市共实施土地开发项目265个,累计开发宜农荒碱地142.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15.6万亩。累计投资9.6亿余元,其中国家和省投资3.9亿元,市、县区、乡镇投资2.9亿元,群众自筹2.8亿元。土地开发,不仅使东营市多年连续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还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  相似文献   

6.
依托科技提升辽宁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自 1 988年实施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以来 ,在国家农业开发办的指导下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在促进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 0 0 1年底 ,全省累计投入开发资金 68.4亿元 ,改造中低产田 1 5 2 4.8万亩 ,开垦宜农荒地 1 5 0 .6万亩 ,全省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3 0 2吨 ,占全省同期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 45 % ,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比非项目区增加 3 0 0元左右。目前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已形成了辽河三角洲为龙头 ,以中部平原为骨干 ,带动东西两厢开发的新格局。实践证明 ,…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垦区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在黑龙江垦区14年农业风险互助基础上组建的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公司按照垦区现有的“总局-分局-农场-管理区”四个组织层面,组建了1个分公司,9个中心支公司,94个保险社和2000个保险分社,有会员14.5万人,形成了覆盖垦区的保险服务体系。公司坚持按照保监会“先农险、后商险,先局部、后放大”的原则,积极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和非农业三大类多险种的农业保险业务,挂牌一年多来,已取得预期的成效。2005年为14.5万户农工的2230万亩粮食作物提供了保险服务,实现保费收入2.28亿元;为5.8万户受灾农工支付已决赔款1.53亿元,从根本上保障了受灾农户的生产、生活较为正常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巍峨兴安高,浩瀚嫩江水,在市场经济中蓬勃发展的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又走出了一条结构调整之路,为黑龙江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谱写了新的乐章。大西江农场拥有耕地23万亩,人口1.05万人。1998年以来,农场领导班子破除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面向市场,加大了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开发新项目,增加科技投入,四年来累计为企业创造产值7.7亿元,实现经济效益2352万元,2001年职均、人均收入已分别达到1.2万元和6814元。由于公共积累逐年增加,到2002年11月25日农场还清了银行全部贷款,企业经济开始步入持续高效发展的快车道。求“强”调优种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路,跳出农业抓农业,大力鼓励引导“三资”投资农业,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取得明显成效:目前累计总投入已达16.87亿元,其中工商资本达6.57亿元。全市工商企业参与开发农业项目投资额超200万元的有25个,已投入资金6.02亿元,用地面积3.6万亩;大企业集团投资建设的农业项目有20个,总投入达5.9亿元,总用地面积3.4万亩。从总体来看,工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投资主体日益增多,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区域特色显著投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一、全区农业综合开发贷款运用的一般情况"八五"期间,全区累计发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1.69亿元,累计支持了116个开发项目。其中国有农业企业4670万元,村、乡镇、县办企业8039万元,集团合资企业1839万元,农户(私营)企业2352万元。新增产值2.3亿元,新增利税5850万元,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1995年末,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余额达15328万元,比1990年末增加11706万元,"八五"期间平均年递增速度为33.5%。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黑龙江垦区(以下简称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起步的关键年,垦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当年实现生产总值916.4亿元,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59.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4136元(合8592美元);“北大荒”品牌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42位。  相似文献   

12.
(一 )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遂宁市地处川中盆地 ,农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 989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项目涉及市中区、蓬溪、射洪和大英 3县 1区。 1 1年来 ,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 4 1亿元 ,其中 :国家财政投入 2 68亿元 ,村社集体和群众自筹资金 1 4 2亿元 ,累计完成土地治理面积 1 1 1 3万亩。市、区县和项目区乡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 ,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实现农民增收的战略性措施来抓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了农业基本…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农业综合开发战略重心的转移,从2000年开始,我市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与贯彻市委关于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任务、目标结合起来,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转移到生产条件较好,科技水平较高,群众接受能力强,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坝区、丘陵区及城郊农业区。三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累计投入农发资金20249万元,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修建防渗渠道71.86公里;通过配套提灌站、喷灌、坡改梯等,实现新增灌溉面积5.3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8.3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是实施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基础和组成部分。200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黑龙江垦区,发出了“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途径还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和推动垦区经济社会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黑龙江垦区从开发建设伊始,就非常重视农业机械化建设。现在已从根本上实现了农业生产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垦…  相似文献   

15.
1988年以来,广西经国家立项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开发项目区涉及全区14个地市的45个县(市),十年总投资1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3.6亿元,地方财政配套4.4亿元,农行专项贷款3亿元,单位与农民自筹资金4亿元。经过十年的努力,共改造中低产田(地)587万亩,开垦宜农荒地96.2万亩,造林100.9万亩。项目区主要农产品十年累计新增生产能力:粮食6.5亿公斤、糖料117.5亿公斤、油料0.1亿公斤、肉类0.8亿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开发前的400元增加到2100元。通过综合治理,改善了开发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油…  相似文献   

16.
开鲁县农业综合开发结硕果开鲁县的农业综合开发于1989年经国家批准立项实施。六年来,共投入资金7284.5万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4.4万亩,开垦宜农荒地9.45万亩,造林5.9万亩。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推广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项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负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下面,笔者对垦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一、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与比较(一)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通过对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定量分析(分析过程略),对垦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有了一个基本了解。根据国内与垦区对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阶段划分的研究,结合垦区农业现状,计算出垦区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综合指数值,并据此确定垦区目前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一、黑龙江垦区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地位和作用  1-自营经济与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成为垦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源。到1998年,黑龙江垦区自营经济累计实现总产值169-55亿元,纯收入78-38亿元;1994~1998年总产值、纯收入五年翻两番,1998年自营经济总产值达40-8亿元,纯收入达18-2亿元,大灾之年总产值、纯收入分别比1997年增长25-2%、25-5%。1998年自营经济总产值占垦区农业总产值的27-3%,纯收入占垦区农业纯收入的31-4%。1998年全垦区自营经济产…  相似文献   

20.
经过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我国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已累计生产粮食4504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334亿斤。近年来,黑龙江垦区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坚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粮食产业不动摇,着力推进强基础、调结构、增科技、提标准、抗灾害、重管理等措施,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果,实现了垦区连续七年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和增产幅度再创历史新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在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则是土地以外的其他诸多综合因素,如农业机械、基建设施、制度环境、科技含量以及社会服务体系等,逐渐表现为一种由诸多因素作用、影响以及制约的综合能力。因此,可以运用系统的、多因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