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艺术作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不仅能积极地表现出生活的特性,也能够运用一些技法让读者去发觉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不同质,更好地显示出其功用。陌生化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对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中“文学要有新鲜感”及相关内容的分析,以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所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为核心,进而探讨并得出这一批评流派与“先锋派”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等在思想观念上的同质与共性,即都重视文艺能够使人觉察现实世界的功能并强调陌生化在文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艾青是"五四"文学后期非常重要的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总是根植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国情,热衷于反应最基层、最朴实的人物、事件与感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殊环境下,以艾青为代表的新诗人在困境中进行思考与创造的时候,往往折射出一种时代文学的焦虑。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艾青为代表,来探析这一时期新诗人的文学焦虑。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法"碎片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单边措施涉及不同类别的国际法与国际自足体制。在审查欧盟航空指令的有效性时,欧盟法和世贸组织法律制度有明显不同的利益偏好。为消除体制间的冲突,更为现实的态度是,应承认国际自足体制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利用体制间的对话和相互适应来缓解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4.
残雪曾被视作先锋派的代表,她的作品独具特色,以关注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为特征。"屋中人"就是她笔下痛苦灵魂的代言。残雪笔下的"屋中人"有着特殊的内涵,他们展现出来的都是人的猥琐、阴暗与丑陋,展示的是幻觉世界中人性被改造和破坏的主观现实,思考的是人性冷漠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的迅速蔓延,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人学"的文学,也日渐脱离精神和理想而趋于物质和现实。本文着重对"70年代出生"女性作家的创作中所呈现出的物化、欲望化、时尚化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应客观认识消费主义文化,使文学尽早回归对人类精神的把握和引领。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文章认为,意象对于文学本体的属性和特征具有强大的生成作用和意义,同时,意象与文学的交流融合具有历史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还俗与适度民间化是范小青苏州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在苏州文学的语言现实中,市民文化心理在边缘化的文化状态下通过物化反映出来。叙事者的民间立场、实录市井风物、文学的世俗倾向在物语化叙事中体现了特定时期苏州市民的生存现实。  相似文献   

8.
任何文本都不能脱离类文本而独立存在,对类文本的理解是理解文本的基础,类文本也是文本时空与现实时空互动关系的现实显化,因此,类文本总是对文本的审美性表征有深刻的影响。类文本是文学文本生成和解读的重要符码,只有真正廓清了类文本,才能解释其文本内容的生产机制、审美性表征的发生机制、文本接受的阐释机制,才能廓清文本时空与现实时空的互动关系,进而为进一步的文本审美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胡春才 《企业家天地》2011,(11):162-164
意识流小说对整个现当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由西方而东方,波及整个世界文坛.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也表现在文学理论上.20世纪20 -40年代,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手法、技巧的“意识流”,随着意识流小说的日趋发展繁荣而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40年代后,随着意识流大师们的相继去世,作为文学思潮流派的意识流走向了衰落.然而,作为一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作为创作主体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意识流文学对先锋派、实验派、荒诞派、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流派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现代现实主义等其他文学流派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陌生化"美学效果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何以具有审美魅力的解答,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文学之所以具有审美魅力,乃是由于文学语言相对于日常语言,具有一种时延性的"陌生化"效果.笔者认为,"陌生化"理论从艺术技巧上解答了文学具有审美魅力的原因,但是文学相对于现实世界的"陌生化"效果的产生,艺术技巧上的"陌生化"效果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从根本上说,还是作者和读者积极的审美参与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文学的审美"陌生化"效果,是通过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二级累加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的体验性到"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体验观揭示了语言是在人们基于对现实世界的相互体验中,通过认知加工成型的,现实、认知、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作为认知的主体和文化的创造者,人在语言的形成中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为"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语言体验性为"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提供了三点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亲身体验;在学习语言内容中侧重形式与意义的理据性;语言学习要与文化相结合,培养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2005年到2006年的文艺界关于“重新界定文学本质”的论争,有着深厚的历史、时代、文化背景。论争的焦点集中在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属性上,这次论争无疑会给当下社会文化转型语境中“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带来很好的启发,并势必对中国文艺理论界发生重大影响,预示着文艺理论多元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羊舍的夜晚》体现作者始终秉持着文学艺术性的创作素养,它保留了文学的本质特征审美,是难得的儿童小说。小说语言朴素流畅,具有本色美。故事轻松,富有情趣,饱含人性关怀。从诸多层面上来说,它的存在应当是汪曾祺独特风格在40年代与80年代复出之间的承接,是其文学理念的执着践行。  相似文献   

14.
众多文艺理论家和文学史家都只从文学的艺术审美形式方面理解“文学的自觉”,造成了文学理论和对文学创作实践的评价相脱节的理论误区。本文从文学表现时代生活、作家个人独特情感出发,以文学的人文关怀作为终极意义,提出“文学的自觉”应该包含文学内容的自觉,而不是单纯的“为艺术而艺术”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电影语言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对西方先锋派电影和苏联诗派电影产生过重要影响。但一味追求隐喻修辞也容易使电影语言走向困境,它必须与其他修辞融合才能体现自身独特的语言价值,从而使电影语言具有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狭义角度讲,艺术语言指变异的文学语言。语言变异现象的根源应该来自作家无限自由的艺术直觉与语言表现能力的有限二者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用既有的汉语修辞和文学理论来阐释文学语言的变异已失去其学术新意;当代新潮作家的语言变异,作为艺术语言的极致,从作家自身文学观的转变和西方哲学界“语言转向”的影响,可以为其找到相对新颖的合理化解释。  相似文献   

17.
<正>发表于80年代末期的《邓小平论文艺》,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充实、丰富和发展.它不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而且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胜利前进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学、美学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在90年代的今天,认真学习《邓小平论文艺》(以下简称《邓艺》),不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文坛的现状.特别是在正确认识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文艺批评与研究等方面,更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艺大众化历来是文学领域中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在新诗发展的最初三个十年里,如何实现诗歌大众化,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作家进行这种诗歌话语模式的尝试与努力.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抗日根据地延安,街头诗可谓别树一帜,它充分彰显和完成了诗歌大众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为研究对象,突破传统政治化研究模式的局限,在尽可能回到历史现场的基础上,从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的角度,呈现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改编和修改历程中人性、政治性和阶级性之间的摩擦和置换,跟踪其1940年代在解放区的传播轨迹,探究当时主流媒体及时跟进报道的缘由,以揭示解放区文艺政策演变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20.
缺乏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根基决定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学公共领域其实只具有公共领域的幻象,这时的公共领域仍是单一地表征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型公共领域。无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是随后的"改革文学",其对形成苦难的昨日威权与极左路线进行的鞭挞和倒戈都是社会政治思潮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