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理念是现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理念,法律素养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大学生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本文依据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中的大学生部分数据,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行为等状况,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当代国家政治发展和法制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构建法治国家,把法律素养作为国民政治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保障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大学生法律通识教育也成为构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由此,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起来,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人才,为国家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法律素质是指作为社会个体存在的人在法律知识占有、法律知识运用以及法律意识具有等方面所具备的素质。当前在一些大学生的潜意识里,法律仅仅是约束别人的条条框框,并没有把它看作是维护每一个公民合法权益的“护身符”,因此改善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迫在眉睫。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倡导科学创造创新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应该是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公民。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些不良作风和行为倾向,提醒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滁在教学中应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任,任课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有意将公民意识的内涵、标准要求等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鼓励学生走进社会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体,如果他们不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就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将从研究意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途径这三个方面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诉讼心态,积极探索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产生、存在和运行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依法治国不仅要以法律制度为基础,更以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为要件。对大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公民意识教育是高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需从丰富教育内涵、创新教育形式、完善评价机制、探索有效教育路径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学校教育不仅是个体通往社会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其获得和发展各种素质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决定了学校法律教育是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主渠道.现代大众传媒在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法律科学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应注重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公民法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民法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根本目标是塑造公民的现代法治意识。要改变当前的法律教育导向,把法制教育转变为法治教育,使现代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转化为公民的内在素质;现代公民法治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学校基础法治教育、社区法治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具备较强的法律素质。加强和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引导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课堂,加强和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青年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实践主体。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作为高职大学生青年群体,有着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需要当代高职大学生具有技术技能,更需要培养现代文明社会所应具备的公民意识和素质。本文分析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了解当前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的现状,探讨高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培养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需要具备法治思维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传统思想观念、社会环境、高校法治教育现状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等都会影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必须培养大学生对法治价值观的认同与接受,树立对法律信仰的理念,创新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文化培养环境,改革现有法律课教学内容与形式,完善家庭教育,重视法治信仰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抓好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依法治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把加强高职学生法制教育,培养具备现代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作为高职院校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学生法律素质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得以建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再到守法四个环节全方位入手,而其中守法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全民守法"从实质上是要求公民需要具备法治思维,利用法律来捍卫自身的权利,承担在法律中的各种义务,通过拓宽法治思维培育的主体、丰富法治思维培育的形式以及建立法治思维培育的机制等方法来建立公民的法治思维,做到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国民法律素质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国家法制化、民主化的程度.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法律意识培养,不仅对中国的法治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而产生,是近代宪政的产物。公民意识教育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社会渠道与手段相结合而完成的,是一种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其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群体仍存在各种公民主体意识淡漠、缺失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诉求凸显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的形成迫切需要大学生提升公民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把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作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三条路径来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论法治精神与“公民参与”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命题.当今社会,由于强调公民在影响政治和法律的能力方面变得日益主动,以至于"公民参与"的法律意义也就突显出来.公民的政治和法律参与,不仅有助于公民有意识地承担公共责任的"公民美德"形成,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中华文明发展重要基地的大学校园,进行礼仪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培育“四有”公民的基础工程,加强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主导着其它素质的发展,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就缺乏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法治社会要求具备科学合理的法律监督机制.其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其客体重点是圆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涉及相应广泛的监督内容、权力与权利,以及监督原则。现代法治社会法律监督应坚持相对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当前,完善法律监督应积极培育公民的监督意识,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树立法律监督的权威性,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