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义的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区域信用是维系区域一切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正常进行的纽带,具体表现为区域的行政的、经济的、社会的各部门或行业的信用,包括政府(官员)信用、商业信用、金融信用、商品信用、科学技术信用等.没有良好的区域信用,就没有良好的区域形象;建立健康、和谐、不断发展的社会,必须构建良性的区域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赵水根 《魅力中国》2009,(21):119-120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探讨制约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实践的需要和理论的推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区域行政逐渐向区域公共管理转变,这种嬗变,开启了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视角。区域公共管理是社会需要和时代呼唤的产物,是公共行政领域不断扩展、研究范式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祥  李诚固 《山东经济》2003,14(6):21-22,45
本文在介绍经济全球化特征及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网络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经济接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适应世界经济制度的变化等理念,进而提出了区域成长的区域创新、区域开放、区域竞争、市场化等机制。  相似文献   

5.
区域金融中心是以经济区域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和聚散的枢纽,具有一定经济或政治影响力。具有大量和高质量信息的中心城市应该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水平、地方政策的作用力等是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青岛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青岛区域金融发展的实力、采取的主要举措针对性不强和个别关键性政策性措施不到位等战略性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调整主要举措和补充完善关键性政策措施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产布局与区域经济课题组”、国家计委经济所和安徽社科院经济所联合举办的全国区域经济理论研讨会在合肥市召开。来自社会科学院、计委、大专院校、科学院等系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当前我国存在的区域经济主要问题,正确评价中央的区域经济政策以及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确定区域物流系统构建的目标;要从物流这一新兴的、特殊的产业形态的产业发展角度,来把握区域物流业的体系结构、空间布局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等;针对区域所处的区位、交通条件、市场状况和产业布局等现状和区域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等规划、构建区域的物流业体系结构。具体到一个区域的物流体系建设的目标则是: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玮 《特区经济》2006,(2):292-293
本文首先对区域文化这一日益受到重视的概念给予了解释,然后阐述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后详细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的区域文化特征和区位经济发展模式,并重点以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为例,论证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区域营销的基本前提:区域及其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是人类生存空间的一个基本单元,是地表内部相对一致 的、开放的经济活动地域综合体。区域的特性主要有:区域二重性、区域统 一性、区域的系统性、区域的开放性、区域的稀缺性。  相似文献   

10.
1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指令经济和行政性资源配置下,区域经济的自组织、自增长能力被窒息,区际关系被扭曲,区际矛盾被掩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纵向约束的弱化,地区自组织能力逐步增强。诸多长期被掩盖的矛盾开始显露。特别是新旧两种体制的胶着并存。新体制分娩中的阵痛,导致了与改革预期完全相反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区际摩擦与地区分割加剧,区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