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目的评价抗高血压药硝苯地平临床常用三种不同剂型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经济效益。方法选择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口服硝苯地平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治疗,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服药8周后各组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其中普通片、缓释片和控释片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3.33%、96.66%,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6.6%、0.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02、0.40、2.96,控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5.43。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虽其消费成本不是最低,但服法简单,副作用较少,综合评价是硝苯地平临床常用三种剂型治疗高血压的最佳剂型,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FD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伊托必利50mg,3次/日,餐前15~30min,口服,贝飞达0.63g,3次/日。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5mg,3次/日,奥美拉唑20mg,2次/日,餐前15~30min,口服,疗程均为两周。两组患者服药1周复诊,并记录症状改善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χ2=5.565,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托必利与贝飞达联合治疗消化不良,能迅速改善症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价格适中,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治疗FD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单位职工和家属患者中选取8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对照组采用德高宁,两组观察8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律无明显改变,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率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不良反应较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整体效果优于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高度高血压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0月我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口服80 mg/d缬沙坦,B组患者口服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C组患者口服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80 mg/d缬沙坦,连续服药12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测量。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的舒张压、收缩压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下降(P<0.05)。与A、B组相比,C组降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65.0%,B组总有效率为52.5%,C组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对于中高度高血压治疗而言,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临床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可以维持24 h降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204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硝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可有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使用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时采取长疗程的递减疗法对于疾病的疗效,同时和每日用药疗法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所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递减组和持续组,两组患者入选后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同时给予赛庚啶;其中,递减组口服氯雷他定片,第1~2周剂量为口服10mg,1次/d;第3~4周口服10mg,1次/2d;第4~6周口服5mg,1次/d,疗程为6周。持续组则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10mg,1次/d,6周是一个疗程。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每两周1次复诊,对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且随访1个月。结果递减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0.00%,复发率为30.00%,明显优于持续组的63.33%和56.6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氯雷他定片长疗程递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每日疗法递减组,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社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120例患者,均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降压效果优于治疗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结论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临床使用多西环素时,发现其导致固定性药疹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65kg,因解脲支原体感染早期服用过克拉霉素缓释片、左氧氟沙星3周治疗,未愈,后做分泌物培养加药敏显示多西环素敏感。患者于2012年12月18日开始口服盐酸多西环素(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4191),100mg,每日2次,次日右前臂出现紫红斑,伴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注射液联合地高辛片的疗效.方法 3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2 组,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及伴发疾病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丹参注射液静点,地高辛片0.125~0.25mg 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高辛片0.125~0.25mg 口服,每日一次,均4 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部分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均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黄芪、丹参注射液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缓释型降血压药物在治疗高血压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较对照组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分散片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后服用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三组,米非司酮组36例于术后第2天开始服药,1次/d,12.5mg/次,连续6个月。中药组36例于术后第2天开始服药,2次/d,100ml/次,连续6个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组36例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方法米非司酮与中药同上。比较3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组症状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单一给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加用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术后辅以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组能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疗效优于术后辅以单一米非司酮或中药物治疗,延迟病灶复发时间,降低复发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缬沙坦氨氯地平对单一降压药物不能达标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身对照,观察50例单一降压药物不能达标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剂量1片/d,如2周后血压未降至150/90mmHg,则剂量增加,最大剂量2片/d,疗程共4周,观察血压、心率、血钾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2周时,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4周,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更为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能安全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西维林对人工流产时的疼痛及流产后宫缩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治疗组1于术前1日给予罗西维林10mg口服,治疗组2于术前1.5h给予罗西维林20mg口服,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三组术前均心理护理,分别观察三组扩张宫颈时和术后30min时的疼痛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1和治疗组2 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罗西维林用于人工流产术患者,可明显减轻手术时及手术后的疼痛,并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间入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使用了常规的降血糖药物,其中实验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照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29例,好转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显效18例,好转13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1%;硝苯地平缓释片较之厄贝沙坦有更好的降压作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以及这两种药物的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实验,将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的分为氯沙坦组(41例)和贝那普利组(41例),给药剂量分别是氯沙坦50mg/d和贝那普利20mg/d,疗程为8周。每两周随访一次,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分别进行坐位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并进行疗效比较。并对两种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6周末,氯沙坦组有效率为82.9%,贝那普利组为8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平均DBP和SBP均有显著下降,两组间血压降幅无显著差异(P>0.05)。氯沙坦组的成本-效果比值要高于贝那普利组。但是,干咳等副作用发生率氯沙坦组为2.4%,贝那普利组为9.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较好。相同单位疗效时,贝那普利组的成本较低,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妊娠12~16周的临床效果,旨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省时、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方法。方法选择妊娠12~16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症的孕妇100例,第一天晚上口服米非司酮150mg,服药前后2h空腹,第二天早晨空腹将米索前列醇0.2mg碾碎后置于阴道后穹窿,用药后卧床休息2h,观察用药后宫缩情况、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妊娠12~16周100例中有效100例,有效率100%。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2~16周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具有成功率高、痛苦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将其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B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A组)。结果 A组患者中有3例(4.5%)出现头晕、头痛,B组患者出现2例(3.0%)出现头晕、头痛。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尿蛋白减少。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B组治疗前后诸观察指标均优于A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均能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有效、安全地治疗,但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相比,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平稳控制血压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对脑卒中患者使用西酞普兰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文研究选取的100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是从本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中选取的,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临床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以及相关脑血管方面的药物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原发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基础上使用西酞普兰,每天一次口服,剂量为20~40mg。对照组的患者在原发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基础上使用帕罗西汀,初始剂量为20mg/d,清晨空腹口服。通过临床对脑卒中患者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分析患者使用西酞普兰治疗后的抑郁情况,并对患者的总显效率进行统计,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1、2、4、6周进行观察评分。结果对两组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总显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患者总显效率为76.0%,两组患者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并且治疗组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说明西酞普兰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临床给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西酞普兰治疗后发现,西酞普兰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小,并且在患者的心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患者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湖南省安乡县人民医院皮肤科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共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咪唑斯汀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3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检验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IL-2、IL-6、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IL-6、CRP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出现下降,观察组IL-2、IL-6、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效果较佳,临床运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就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每日口服1次氨氯地平片,每次5mg;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2次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次20mg。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43例(86%),有效6例(12%),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33例(66%),有效5例(10%),无效12例(24%),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氨氯地平起效缓慢,能够有效减轻面色潮红、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同时也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反射性交感激活作用,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性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