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认为,创精品学报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下列几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强化编辑主体意识编辑历来被视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就特别需要编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编辑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作为学报的主办单位,学报的负责人,也应该充分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编辑的能动作用的主体意识。“因为编辑工作是一种弹性很大的智力支出。所以应该提高编辑的地位,提倡编辑的能动作用,使编辑的劳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①编辑和主体意识即编辑在制定规划、策划选题,组织撰写。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
一、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是掌握编辑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之一。编辑主体指具有一定编辑素质和编辑技能的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客体指编辑活动中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在掌握的编辑工作过程中,编辑是当然的积极能动的主体,而稿件、作者与社会则是被编辑主体所选择、影响和  相似文献   

3.
选题策划是学术期刊办刊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编辑主体性的实现形式,选题策划强烈地体现着编辑的主体意识和主编的办刊思路,也体现了学术期刊的定位和特色。在网络条件下学术期刊进行选题策划的新思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提供的海量学术信息,不仅对拓宽编辑的学术视野,提升编辑的学术敏感度有极大帮助,而且对于编辑为学术期刊进行选题策划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4.
创新:编辑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源于创新,发展于创新,创新是编辑活动的实质,编辑主体劳动是一种创新性劳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组织财富和社会财富的基本来源,实现创新和利用知识力量是国家、社会和编辑出版行业及其他所有行业成功进入21世纪的关键。为适应社会发展,促进出版繁荣,必须进行编辑观念创新、编辑技术创新、编辑知识创新、编辑组织创新、编辑制度创新、编辑管理创新、编辑市场创新、编辑文化创新、编辑性有创新等项编辑创新。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编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编辑的创新意识是优化选题,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内涵。学报编辑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学术编辑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学术编辑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在学术编辑活动中以各种形式存在,如学术编辑主体组稿与作者意识的矛盾,学术编辑主体把关与作者需求的矛盾,学术编辑主体决策与读者需求的矛盾等。在学术编辑活动中,学术编辑主体应强化自身素质,树立作者意识,尊重作者劳动,从读者需求出发,使学术编辑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相谐和,惟此才能化解矛盾,使学术编辑主体的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编辑学中,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矛盾是编辑活动的最基本矛盾。因而,研究编辑的客体意识对于提高学报的编辑质量和学术水平、提高编辑素质更具有现实意义。学报编辑的客体意识主要包括读意识、作意识、信息意识和稿意识。  相似文献   

8.
编辑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化背景下,在长期编辑出版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编辑价值观、编辑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展开的编辑出版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编辑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财富。编辑化创新包括编辑出版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监测、化环境等的创新,由此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使编辑主体思想活跃,创新主意不断涌现。加强编辑化创新,目的就在于提高编辑主体素质、企业素质,促进编辑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作为产品创新的主体,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的过程不是盲目的,需要有一些主体性来源为企业提供方向。根据两大创新模式,即市场拉动模式和技术推动模式,我们可以从中推出产品创新活动的三种主体性来源:应用主体、其他创新主体以及创新主体自身。本文通过对这三种来源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的角色意识对编辑所出的图书、报纸的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报刊杂志所反映出的一些现象,对编辑应当具备的角色意识中的构思意识、导向意识、美容意识、法律意识做一研讨,旨在有利于编辑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开展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其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文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三个环节以及情、策两点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完成了主体性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以期待对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所裨益,使学习主体的学生更快速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科书中对“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命题所作的解释,过多的强调了客观条件,而对主观方面的条件和因素重视不够,不利于在实践中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本文从主客观统一的视角剖析了传统理解的局限性,阐述了“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命题的辩证含义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高专学报编辑素质及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院校学报质量的优劣与编辑的能力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高职高专学报编辑工作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论文重点论述了学报编辑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编辑专业素质、较宽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等四种素质,强调了学报编辑必须具有的四种意识: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并提出了提升编辑队伍建设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原有的学报办刊现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报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编辑创新。高校学报编辑创新实质上涵盖了编辑主体创新和编辑客体创新,具体包括编辑理念超前化、编辑过程系统化、编辑业务规范化、编辑主体学化、编辑手段现代化;而办专业性学报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编辑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主体创新集中体现为观念创新和创新地开展编辑活动。编辑主体创新与“名刊工程”建设两者互为依存,互相发展,首先“名刊工程”的建设依赖于编辑主体创新,是编辑主体创造性作为的结果;其次,“名刊工程”的建设推进编辑主体创新,完善编辑主体的多元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教育就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要求,创设一种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社会主体的教育思想。"两课"教学中要实施主体性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紧紧把握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个核心,转变教学思想,探索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换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探索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 ,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上好该门课 ,本人主要有以下的体会 :一、实施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主体性教学 ,是一个有益的教学改革之路主体性教学 ,就是把学生、教师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 ,有机纳入教学过程 ,激活教与学的双重互利需求 ,创造和谐、宽松、民主和平等的教学环境 ,有目的、有计划、灵活地规划、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地从事求知与应用活动 ,以真正成为富有创新精神、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体。主体性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提出并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应用于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 ,当然不是简单地否定以教师、课堂、书本、考试为基本要素的已有教学模式 ,而是以主体性原则为主线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主题性教学中 ,笔者的做法是抓住三大环节和处理好三大关系。1 .抓住三大环节。一是大课堂。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 ,试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全弄清、理解并掌握这一科学体系是不现实的 ,为此必须从内涵上拓宽、丰富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课堂 ,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多样、开放、整合的体系。首先是课堂形式的...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受教育者能动地接受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双向互动的过程,即:主体积极的教育过程中客体能动的受教育过程的统一,亦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过程的统一的过程,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意义上,人的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一种自然与社会的存在在他与其周围世界的总体关系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动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作为主体时所具有自主性、自觉性以及选择性。在被法律统摄着的现实社会,当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时候,人的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性就在社会主体之法权主体地位当中得到了体现。正是凭借这种法权主体地位,在民事诉讼活动当中,当事人也就成为了诉讼程序的主体,其种种程序需求以及由此产的程序利益理所当然地需要得到充分的等重与关怀,在这其中就包含了其一系列诉讼权利产生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所谓编辑思想,即期刊的主编和编辑人员办刊的共同思想。编辑思想是客观现实在编辑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是编辑主体的思想认识通过客体-传播载体反映出来的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它受社会意识形态和读群体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