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造“东亚经济圈”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别分析中、日、韩、印4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得失,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建造“东亚经济圈”构想的前景、障碍,认为4个“1 10”不等于“4 10’,但4个“1 10”构想的实现,是实现“4 10”构想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东亚经济圈”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方式和发展途径具有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与周边不同地区、国家之间,都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运而生。作为东亚合作体系内的最有经济活力一个次区域合作系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构建对于加速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泛珠三角”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动力源,其合作模式有助于东亚合作框架的形成,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平衡,并大大促进了东亚的产业调整。此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还实现了多种社会制度之间经济的深度融合,启示亚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3.
王浩然 《改革与战略》2011,27(9):107-109,112
从目前来看,APEC作为亚太地区唯一的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发展缓慢。通过亚太地区与欧盟一体化成功因素的对比,文章认为东亚地区有首先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之上,东亚联合亚太区域内其它次区域政府合作,并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的APEC机制逐步实现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文章还分析了美、俄、日、中四个亚太地区大国在实现东亚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强劲势头,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更为迅速,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欧盟东扩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南扩。非洲国家也提出了在2028年建立非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目标,以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和事实都表明,全球一半以上的贸易量都是在区域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的成员之间展开的,而国家间正常的对等互惠关系正在被排斥。亚洲已经普遍认识到未来亚洲的经济增长点来自本区域内部,亚洲各国间的互补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目前亚洲内部存在着在东盟、南亚经济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框架下层开的次区域合作和多个双边FTA体制,但是这种合作主要产生于临近的地域联系,各成员在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上大多趋同,因而也就限制了彼此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在更为广泛的亚洲层面上,各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产生巨大的利益联系。因此,亚洲国家需要一个包涵更多国家和更多渠道的合作机制。在展望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远景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几个正在运行和酝酿中的FTA,以及各相关经济体和组织,着重对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的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探讨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慧刚 《亚太经济》2004,(4):12-15,11
文章首先论述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比较货币合作的美元化模式和欧元模式,指出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应该是具有亚洲特色的、以“10 3”的合作机制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相结合的、多重的、动态的、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特征的渐进式模式;最后探讨了东亚货币合作模式的实现路径和阶段。  相似文献   

6.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条件与当前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宏松 《亚太经济》2006,54(3):10-13
本文认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主权因素、宗教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三个非经济约束条件和一体化进程中主导权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东亚地区在当前及未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只能以三个“东盟10+1”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并列式发展的“三位并列式”模式推动自身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环球财经》2013,(1):20-20
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越了美国。换句话说,美国的“亚洲轴心”战略已经在垂死挣扎。货币紧跟贸易的脚步,目前几乎所有亚洲货币与人民币的交易都比与美元交易多。任何前往东亚的人都会发现,“元”实际上已经成为参考货币,这是目益推进的地区贸易一体化进程带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7,(27):25-26
由泰国货币泰铢暴跌引发的东亚整体经济混乱——即“亚洲货币危机”——距今已经10年。在那之后,亚洲经济因中国快速增长和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动向而产生了巨大变化。这里就与10年前进行对比,来探讨一下东亚经济的现状与课题。  相似文献   

9.
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中期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间关系开始出现新的互动现象,相互依赖理论发现,新型的国家间关系已使相互之间的存在“不能缺少对方”,这对国际关系的权力分配和行为体能力的发挥具有新的意义。东亚地区的现行格局是特定时代国际斗争或权力争夺的产物。90年代后期以来广泛兴起的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尽管大多处于较低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但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效应正在悄悄地发生作用。东亚国际关系和格局正是在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和相互依赖日趋紧密背景下发生着潜在变化。东亚格局中各行为体及其各自内部,在多边互动中为确保自己利益而发掘拓展行动的能力。东亚国际格局处于变动和重组的前夜。  相似文献   

10.
在亚太地区,由于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运行体制相异,经济发展层次悬殊,至今还存在一些“热点”问题,这就决定了亚太地区走向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是由点到面由小圈到大圈,分阶段发展。从APEC情况看,它拥有18个成员、22亿人口和世界51%的产出,其中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46%。大部分成员已经参加了次区域经济合作。次区域经济区内各国和地区,不仅地理上相邻、交流程度较高、协调比较容易,而且具有灵活性、互补性和互利性等有别于经济集团的突出优势。因此,在亚洲陆续出现了若干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例如,东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