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区工作,将老区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革命老区实行了6个“特殊对待”。一、在扶持政策上特殊对待。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老区贫困地区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革命老根据地建设的决议》、《湖北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鄂政发[1995]10号)、《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定,  相似文献   

2.
今年全国两会,给老区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切实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老少边穷地区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并逐步减少市级配套资金。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  相似文献   

3.
<正> 1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和关怀贫困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1984年,党中央将全国贫困地方划分为11片贫困地区(1987年增加到18片),国务院对贫困地区发放粮食棉布,实行以工代赈,解决交通和人畜饮水困难。为了加强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领导,国家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省地县各级也相继成立了类似扶贫开发机构,制定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长远规划,对山区、库区、老区、苏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缘地区,即“老、少、边、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并进行计划单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扶贫物资,为培植地方财源,增强贫困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做为一个行业内和企业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不断增多,他们分别在国家专业银行开立帐户,企业为了扩大生产和经营,纷纷向银行贷款。然而,由于经济一时出现“过热”,国家采取抽紧银根,压缩信贷的全融政策。同时国家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一些企业采取倾斜政策,这样就加剧了一些中小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存贷矛盾,尤其是商业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农副产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表明了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与关注,更加坚定了老区群众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兴国县是国定贫困县,几年来,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全县上下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银守钰 《发展》2001,(7):19-20
贫困地区县级农村金融部门主要包括“两行一社”,即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农发行是国家政策性银行,严格按国家政策实行资金封闭运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这两大农村金融部门在向商业银行经营转化过程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呢 ?  一、荣辱与共,树立信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不断走向完善成熟的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县级农村金融部门要充分认识自己经营或者说是“售买”特殊商品货币的市场主体地位,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运行法则,树立正确的信贷观念,…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各级“两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帮助老区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脱贫致富为宗旨,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的促进服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扶贫活动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8.
财政信贷扶贫是在当前国家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用于支援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经济,促进经济启动和起飞的一项区别于过去财政无偿扶助、民政救济的优惠政策。新式财政信贷扶贫一扫以往财政扶贫的积弊,把立足点放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经济上。但财政信贷扶贫资金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财政信贷扶贫必须正视贫困地区仍处于自给自足、或自给不能自足的生产状态这个现实,首要一步是  相似文献   

9.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健康发展刘生梁自1985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老建扶贫开发以来,江西省社会各界把支援老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1992年底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对老区贫困地区实行对口支援...  相似文献   

10.
周林 《广西经济》2001,(6):42-43
人们常说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靠的是“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两个轮子。自由放任也好,政府干预也好,从本质上说,是管理国家的一种政策,二者绝不可相互排斥。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政府干预似乎更为重要一些。笔者拟对一些国家实行“政府干预”的做法作一些必要的描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矿部第五届赣南老区经济开发工作团根据地矿部领导提出的“全方位开发扶贫”的指示精神,积极配合全区农业总体开发,确定了由地勘工作扶贫逐步转向全方位区域开发、带动老区经济发展、增强老区造血功能的扶贫指导方针。为此,除了对近期能给老区带来经济效益的“短平快”地勘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外,还根据国家“八五”扶贫工作计划提出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要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对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及定点扶贫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我想着重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定点扶贫的“三个关系”。“自力”与“助力”的关系毫无疑问,要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发展老区贫困地区的生产力,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增强老区贫困地区内部的“自力”精神,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老区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单纯依靠国家…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十二五"规划正式颁布实施。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老区将会得到国家哪些政策的扶持?老区应该如何把握这些机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肖金成,在规划颁布后几天,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解读了"十二五"规划对老区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农村由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好,人努力,发展较快,面目一新,农民生活大改善。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特别是老区和边远山区,尽管国家济困扶贫,年复一年,生产发展却仍然非常缓慢,几乎是“山河依旧”,穷帽未脱。对这些贫困地区,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资金、物资、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外,笔者认为,扶贫更要扶“智”,要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本。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说:“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这是真理,完全适应于农村。  相似文献   

15.
为在新形势下搞好扶贫开发,努力实现江西老区经济的跳跃式发展,中共江西省委提出我省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要“力争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尽快从自给半自  相似文献   

16.
一、扶贫攻坚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从1986起,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实行经济开发的方针,即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贯彻这一方针,要求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家的扶持下,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这是因为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其它任何因素都是不能代替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贵在自力,贵在奋斗,贵在进取。当年的南泥湾,遍地是荒山.加上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福州市在扶持老区贫困乡发展商品生产中,走“以挂钩企业扶持老区经济实体、加速脱贫致富”的路子。三年来全市共选派了156家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先后帮助70个老区贫困乡村兴办了136个乡村企业,支持各类资金167万元,各种物资930吨,共创产值2600万元、利润26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后劲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改革问答     
问:怎样把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和发展横向经济结合起来?答: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生产力,迫切需要变革“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生产格局,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企业联合,谋求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经济优势的发挥。因此,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既是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要求,又是企业横向联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老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老区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尚不够稳定,部分高寒及边远山区出现“返贫”现象,一部分刚刚恢复元气的  相似文献   

20.
打好“红色旅游”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老区建设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当前,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老区社会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济上给予扶持;同时,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都为老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由此,老区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加快社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正在兴起的“红色旅游”正是拓展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红色旅游”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