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证券导刊》2011,(35):21
等待戈多目前的情况,经济沉闷下滑,政策无动于衷,市场毫无生机,彷佛处在等待戈多的单调日子里。目前预期最高的戈多是央行扩大准备金基数后紧缩结束,下调准备金或者年内信贷加速投放到8万亿,但这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相违背;另一个戈多是欧美金融、经济会强于预期,但海外经品在震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我国实行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然后针对目前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存在的不足,从按经济区域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提出改革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我国实行过的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然后针对目前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存在的不足,从按经济区域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提出改革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控制在经济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至关重要,国家在实施金融控制的过程中应选择切实可行并有效的战略工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大危机昭示着选择金融控制工具的重要性。虽然中国央行选择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官定利率政策等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操作,但仍属金融抑制的范畴。因此,主张选择贷款准备金政策作为推进中国经济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金融控制工具。但在目前,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准备金政策可共存。  相似文献   

5.
黄琳 《证券导刊》2012,(13):18-18
为了抑制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将更加谨慎。考虑实体经济困境,货币政策又不得不有所放松,我们预计央行将下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但降息可能性较小,公开市场操作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将是二季度的重要政策工具。而信贷规模的适当宽松也是大概率事件。  相似文献   

6.
陈燕妍 《金融研究》2008,(11):I0022-I0025
一、我国外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始建于1984年,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集中资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重大调整。此后,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使用人民币存款准备金政策调节宏观经济,尤其是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效果评析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存款准备金政策既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也是我国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的存在和操作构成了中央银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基础条件.本文对存款金制度的起源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近年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操作的效果,并对我国目前是否具备零准备条件和准备金存款利息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使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不断增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拉响了各国加强金融控制的警报,为复苏经济,各国纷纷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贷款准备金政策是我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本文从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工具的使用场合着手,分析金融控制和贷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选择,希望能为我国的经济政治安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雨洁 《时代金融》2014,(9X):28-2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不断增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拉响了各国加强金融控制的警报,为复苏经济,各国纷纷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贷款准备金政策是我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本文从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工具的使用场合着手,分析金融控制和贷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选择,希望能为我国的经济政治安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自1985年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8年间一共进行了64次调整。2018年以来,为拉动经济增长,我国持续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持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本文以2018-2023年为区间,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发现,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流动性比例产生负向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阶段模型研究政策的传导效力,发现疫情前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传导效果变化明显、效力减弱、时滞拉长;进一步对银行分类后,发现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比城商行、农商行小。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传导效力要随之改变,经济下行预期下,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从而更好地发挥稳定经济大盘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方面看,央行在制定政策时所考虑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目前一是要防通胀,二是要保持币值的稳定.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在事实上只是把银行上存的法定与超额准备金结构做了一个变动,这种变动的结果是法定准备金提高了,而超额准备金降低了.  相似文献   

12.
上市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金融会计》2004,(8):8-11
商业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抵御信贷风险,体现审慎的会计原则,必须足额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准备金计提不足的现象。随着银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这一现象已明显改善,特别是上市银行,其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已逐步规范,但在具体细节上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仅就目前已上市银行的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作一实证分析,揭示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以期进一步完善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高速增长储因素中,科技进步是非常重要的,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又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首要内在动力。从韩国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措施看,主要有提取准备金制度,减免所得税、特别消费税、关税和地方税等政策,而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的是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和加速折旧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11,(47):21-21
市场仍处“无为”阶段 虽然准备金的下调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但我们在11月下旬以来始终强调,大行情有赖于流动性政策和需求政策(尤其是房地产政策)的同时放松,否则释放出的流动性无法流向实体经济,只会流向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买股不如买债。因此,我们维持年会策略观点,目前仍处“无为”阶段,认为信贷有效增加和房地产明紧暗松是市场反转最重要的信号,在这之前,戒急用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电子货币为视角,将电子货币引入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理论分析及对传统货币模型修正的基础上,选择电子货币与存款准备金政策相关的变量,建立数量经济模型。通过统计检验发现:电子货币放大了货币乘数,并使货币乘数变得不稳定,从而加大了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货币乘数来调节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难度,削弱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证券导刊》2013,(17):28-28
目前,部分投资者看多市场的主要逻辑是预期政策放松,而前期市场传闻的将A股纳入MSCI成分股也让许多投资者兴奋了一把。但我们认为,在三大约束之下,转型刻不容缓,而新一届政府转型之心十分坚决,对于经济下滑的容忍度在增加,不会因为GDP低干市场预期就放松。只要就业不出大问题,政策就不会出手,市场部分投资者预期政策放松很可能会落空。  相似文献   

17.
<正>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目前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内在机制和实施的外部环境存在诸多偏差,使之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失灵,因此,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加以进步完善。一、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在机制1.变单一的存款准备资产为存款和库存现金两种准备资产。我国规定可用作准备金的资产只能是存款,这样带来以下问题:第一、存款具有信用创造能力,只用存款作为准备资产,上缴的准备金很大部分是派生存款。第二,不具有信用创造能力的库存  相似文献   

18.
观点报道     
伯南克:美联储将动用所有工具稳定市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日表示,联储将动用所有工具以稳定市场和金融机构,促使金融机构向有信誉的借款者放贷,为经济复苏奠定基础。联储也将与美国和海外的监管机构合作应对导致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他表示,目前,联储正密切关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规模,因为如果对这些准备金管理不善,将会使联储在最终收紧政策时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他认为,缓解信贷市场压力、恢复信贷向家庭和企业的流动对经济的逐步复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金鹏 《武汉金融》2000,(1):25-26
法定存款准备金(下简称存款准备金)是维护商业银行与储蓄机构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它也是一国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政策工具。因此,各国中央银行都重视对存款准备金的管理。目前,国际银行业公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简称联储theFederalReserve?..  相似文献   

20.
作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第二阶段,美联储将在2017年开始缩减因危机后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形成的规模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并指出缩表结束后的证券资产持有规模将不会大于为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所必须维持的水平。本文认为,决定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长期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美联储负债中的流通中货币量和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前者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名义GDP增长趋势的估计,后者则取决于美联储对未来货币政策执行框架的选择。如果美联储倾向于采用危机前的公开市场操作办法,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将与银行交易性存款余额决定的必要准备金水平趋于一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规模将因此显著低于目前的水平。相反,如果依照本文所预计的,美联储将继续危机后实行的利率走廊机制,以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隔夜反向回购利率控制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范围,准备金余额的长期水平就将由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虽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缩减,但程度相对有限,因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小。此外,和危机前的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作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不同,本次量化紧缩政策的特点是美联储可以同时运用短期利率和资产负债表两种政策工具,意味着美联储能够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缩减来部分地取代联邦基金利率的提高,而不至于改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缓和升息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