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发展,使新的产品、流程及业务模式得以产生,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较为深远。在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中,金融科技发挥的作用较为巨大。文章主要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将重点放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推进作用的论述上。  相似文献   

2.
李辰光  刘旋 《魅力中国》2010,(6):353-353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业务较晚,目前产品较单一,风险控制制度相对健全,自我创新能力低下,针对此状况本文从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两方面给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现状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秀君 《特区经济》2008,(11):80-83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商业银行均不同程度地开办了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基于我国加入世贸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的优势不断凸现,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正处于一个超常发展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金融制度在深化改革环境下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不断多样化,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随着银行外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外资和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利差不断收窄,银行间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脱媒现象已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和冲击,金融脱媒的现象使企业和个人拥有更多的直接及间接融资渠道,这就迫使国内的商业银行改革传统盈利模式,探索新的营业模式。本文具体分析金融脱媒现象在中国的特色环境下,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多角度影响,并将结合国情,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具体的金融脱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前沿科技的发展与运用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因此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怎样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已有的中外研究文献,基于近十年我国 51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提升了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但短期看金融科技投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抑制作用,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较小,中小型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商业银行现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聪 《中国经贸》2014,(11):96-97
近年内,各类网络开发商,如阿里巴巴网等陆续开展小额信货业务,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信货业务的发展,我国进入互联网的金融时代,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冲击。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量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时代信货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此现象的出现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具体影响情况,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各方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规避金融风险的战略性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对如何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及金融科技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由于具有业务量大、占用资本少、风险分散以及易与中间业务结合等相关优势,同时能够平衡传统对公业务以及银行间业务潜在的波动性风险,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和创新突破的战略方向。通过与欧洲银行业相比较,本文指出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银行要借鉴欧洲银行业的经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银行转型。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并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及经营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加强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变革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流程;加快培养和储备复合型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有着深刻的技术背景和制度背景。近年来,随着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金融科技与政府监管相互作用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尚不充分。为此,通过搜集百度搜索指数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同时手工搜集 2013-2020 年商业银行受到的政府监管处罚数据衡量政府监管力度,并基于2013-2020 年 61 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探讨两者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金融科技与政府监管的相互作用下,金融科技和政府监管均能够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2)在金融科技与政府监管的共同作用机制下,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效果并不显著,但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呈现明显效果。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过程中,提高政府监管效率,缓释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科技型企业的崛起,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与科技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利用博弈的K-S和定量分析论证得出银企的博弈最优解是合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用户偏好的个性化与线上化以及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更新迭代,金融科技得以不断创新和运用,国内商业银行也不断扩大金融投入的规模用于投资和盈余管理。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金融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在提高数字化发展和转型方面带来了指导,以及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非接触式服务,业务离柜率提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专注研究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领域,在帮助商业银行转型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瞿云芳 《中国经贸》2014,(5):130-130
目前,在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品种单一、定价能力不强以及信息披露不规范、缺乏创新等各种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以有利于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韩庆斌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54-160
金融科技加快了银行“金融脱媒”的进程,研究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影响作用机理对商业银行的转型至关重要。利用VAR模型分析了2017—2022年商业银行贷款、存款、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及对应市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等季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冲击程度和相应解释贡献度。研究发现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在前五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反向作用;此外余额宝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两者的联合依次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中间业务产生正向、反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丽梅 《中国经贸》2014,(22):100-100
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业务分析对商业银行业务的负面影响,认为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下降,其贷款成本上升;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也受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童琼 《湖北经济管理》2008,(16):128-129
文章阐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问题和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刘江涛 《开放导报》2009,(2):106-108
本文在介绍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海啸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金融海啸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而深入地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的现状,并提出了在金融海啸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君 《中国经贸》2011,(4):52-53
随着金融开放和国际金融化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和个人理财产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和问题,并从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迫切需要互联网金融支持,再加上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快速兴起。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带来了途径,二者的结合给资产托管业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根据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探讨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的现状,详细地分析二者是怎样相互结合,从而影响并促进托管业务的发展,并且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说明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策略,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便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银行创造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20.
陈佳佳 《中国经贸》2009,(16):142-143
2008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中国经济增长高位减速、通胀压力冲高回稳、货币政策开始转向、股票市场显著回调、自然灾害频发、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等等。在此情况下,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依然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经营态势。这是不是意味着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没有产生影响呢?金融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哪些启示,以及金融危机下如何制定正确发展策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