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实施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点,平台经济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遵从“赋能基础—赋能实现—赋能效果”的研究范式,构建平台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从要素投入、主体采纳两个方面明确赋能基础,然后基于农业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阐述赋能实现的内在机理,再从稳定供求关系、多元主体协同、实现价值共创等方面预测赋能效果,并进一步从要素资源投入、平台企业发展等方面分析赋能的现实约束,最后从人才体系、科技创新、要素流通、平台建设、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东为考察现场,探索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经验,提出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要面向主导产业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面向经营主体推动科技资源下沉力量下移、面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及降低创新成本完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指向的“治理逻辑”效能的提升。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行政主导的供需错位、文化扶持的只“送”不“种”、责任主体不清下的主位缺位和文化资源开发下的价值悬置等问题,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着眼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和提高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以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供给旨向回归、以文化机制创新驱动公共文化再生产、以多元主体参与锻造协同治理模式、以产品价值定位实现公共价值共享。  相似文献   

4.
李敏 《浙江经济》2023,(9):73-74
<正>加大特色金融产品创新,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支持,畅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金融下乡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金融通过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磐安实践”的做法成效、特色经验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对下一步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懿 《广西经济》2023,(5):87-91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需要金融为农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通过分析广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针对广西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广西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的机制问题,提出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产品多元化创新、构建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人才培养等建议,以期助力广西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撬动社会资本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在于“撬动”,核心在于“赋能”,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日本乡村产业振兴基金通过设置双层架构、政府资金充当安全网、属地化设置子基金等手段,实现了对社会资本的“撬动”;通过约束投资领域、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助力产业内生发展,实现了对乡村产业的“赋能”;借助股权投资和市场化运行,实现了社会资本和乡村产业的“利益联结”。为了破解城乡二元阻隔、金融基础设施滞后、利益联结尚不健全以及“使命漂移”“精英俘获”普遍等现实困境,我国应实现“撬动资本”和“赋能产业”有效衔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统一、“强势资本”与“弱势农民”利益联结、“重点领域”与“普惠金融”点面结合以及“硬件基础”与“软件基础”统筹强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构建了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并探索了高素质人才和涉农财政政策对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作用较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仍有较大空间。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其中,高素质人才发挥中介作用,涉农财政资金主要发挥调节作用。为此,需要以数字普惠金融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发挥好人才的中介作用,涉农财政资金的调节作用,夯实乡村振兴内生基础。  相似文献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诠释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乡村美不美,决定着“美丽中国”的成色,也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但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生态产业发展壮大、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等方面也面临一些困境。立足实际,广西应在机制创新和治理监督、生态修复和产业提级、主体协同和环境优化、技术赋能与文化铸魂等方面探索乡村生态振兴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春风 《中国经贸》2023,(10):184-186
电商赋能农业,山区县城迎来振兴新机遇。“泗水是位于沂蒙山区的山区县,水源好,生态环境好,农产品质量佳。泗水县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努力在电商人才、产业链及配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本文立足“直播+助农”营销模式,分析了泗水县直播电商助农的发展现状,提出助农电商直播的建议,充分发挥泗水电商直播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提高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有助于绘就乡村生态振兴的壮丽蓝图。二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双向赋能,内在耦合。在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福建省各地积极探索“绿盈乡村”发展模式,在复兴乡村生态文脉、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及畅通生态致富门路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乡村生态文化价值观念淡薄、共建行动迟缓、产品供给不足及制度亟待健全等问题。通过分析福建省乡村生态文化的发展现状,从理念培育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创新驱动机制及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乡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从脱贫攻坚摘帽转向了全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本文从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支农服务为代表的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现状出发,剖析了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提出要稳抓农村金融创新人才引擎、推进农村金融绿色化、提高农民金融素养、金融数字...  相似文献   

13.
当前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结构、规模和服务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法人机构,通过多领域布局、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下沉金融服务机构和优化数字科技服务,逐步构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兼顾社会责任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本文研究西部地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挑战与困境,归纳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探索经验,并提出建议,为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体现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中,这就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农民、社会、市场作用,以形成政府有为、农民主体、社会赋能、市场有效的四方发力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格局,使它们在乡村振兴中各尽其责、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成向东 《发展》2023,(11):41-4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抓住数字化改革浪潮的重大机遇,以“数字赋能”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全方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现实要求和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陈旎  李志 《改革》2023,(1):109-117
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主要以数字赋能贯穿全过程,从而促进数据要素与涉农主体和农业产业之间的充分交互。现阶段,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面临数字化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核心技术薄弱、乡村人才缺乏、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困难、资金投入不足等困境。为此,应加快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突破核心数字技术、提高乡村人才数字素养、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强化资金投入保障,进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仍较显著,广大乡村地区仍多处于数字贫困状态。有效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立足乡村数字基础及振兴发展需要,以统筹提升数字供给能力、数字获取能力、数字应用能力、数字保障能力、数字修正能力等为路径,探讨城乡数字鸿沟弥合之道,以期助力加快实现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居民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理清了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逻辑机理。以深圳党史馆为例,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深圳党史馆的应用。文章重点分析了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困境,主要包括:数据治理难度大、数字技术应用难、数据安全隐患大、数字资源利用率低、缺乏专业人才、创新转化方式不够新颖。最后,文章提出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路径: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护;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版权保护机制;培育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结合点,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聚焦数字乡村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旨在厘清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具体而言,本文系统梳理国家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政策对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进行阐释。从财富创造效应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培育智慧农民等角度促进农村财富积累,起到了“做大蛋糕”的作用。从普惠共享视角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技术扩散效应、资源普惠效应和网络共享效应助力农村的普惠共享,起到了“分好蛋糕”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数字化财富创造能力和数字化治理能力较弱、农民数字素养亟待提高、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鸿沟依然突出、数字技术的产业融合效应较弱等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数字乡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等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紧扣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充分调动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以解决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结构性、制度性、利益分配和城乡二元制度等诸多问题,对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主体的组织重构、乡村治理格局的优化、治理关系的整合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进行探究,阐明旅游参与实现多维“乡村性”价值回归的“三风”治理模式,并构建旅游影响下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框架;以此为理论框架对共同富裕的赋能过程进行解构,并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例,对旅游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进行演绎。乡村“高质量空间生产”的机制解构与案例分析,表明旅游参与乡村治理模式更应注重乡村生态宜居的长效发展,突出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振兴相统一,并发挥乡村资源利用与人才利用的双重效应,提供一个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