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我国整体的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1年以来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而造成这种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对农产品进口设置的技术壁垒。本文分析了日本农产品技术壁垒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影响两国(地区)间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农药残留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其中尤以我国传统特色出口农产品——茶叶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最为典型。日本是我国茶叶出口的第二大市场,自2001年起,日本不断提高进口茶叶的农药残留标准,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中日两国茶叶贸易发展的障碍。文章在简介日本茶叶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茶叶农残限量标准体系、定量分析茶叶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日茶叶贸易的影响,并探讨了化解日本茶叶技术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自乌拉圭谈判之后,日本以非关税壁垒形式出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的影响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尤其是2006年5月29日,日本农产品《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对所有进口农产品的化学品残留限量标准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为了减少日本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须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制定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应对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很大比重。日本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往来较密切。然而,近年来日本本国实施的贸易壁垒制度越来越严苛、复杂,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后,使日本的绿色贸易壁垒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我国对日输出农产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挑战。本文首先对日本绿色贸易壁垒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情况,最后建模型实证分析日本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日农产品贸易在中日两国进出口贸易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日本热衷于构筑技术性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平衡国际贸易关系,这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蒙受了严重损失.日本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在世界市场剧烈波动的新形势下,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宏观管理机制,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积极申请新技术标准的合格认证,以保证中国农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份额,促进中国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水果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之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是中国水果几大出口市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日本环境贸易壁垒设置的逐年提高,制约了我国水果对日的出口。本文从环境壁垒发展新趋势的视角分析其对我国水果出口日本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因应之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可谓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由于日本层出不穷的农产品贸易壁垒,使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对日本出口比重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生产者和农业省份经济状况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贸易的现状,指出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及其次生危害使日本农业遭受重创,地震后数月,我国对日农产品贸易居高不下,尽管2012年受政治因素影响我国许多产品对日出口明显下滑,但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仍有扩大趋势,这是地震所带来的刚性需求所致。东日本大地震为中国扩大对日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契机,我国应引进先进技术及农业管理理念、加大对日本农业企业招商力度、树立品牌意识、实现现代化营销,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努力扩大对日农产品出口,缩小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中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但是近年来对日农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2006年达到历史最低点。本文根据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和中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1996~2013年HS农产品6位编码共计达727种农产品的贸易数据,借鉴对出口增长因素分析的创新型研究方法,从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这三元边际变量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扩展边际不是中国对日农产品增长的主要原因,即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以量取胜的基本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数量边际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价格边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且,价格边际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中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但是近年来对日农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2006年达到历史最低点。本文根据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和中日农产品的贸易摩擦,分析了“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来对中国农产品输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市场准入条件越来越苛刻,中国农产品出口也已受到严重影响和蒙受损失。本文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做了剖析。本文还就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日本的这一制度做了对策分析,提出了国内与国际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接轨,提高中国农药、兽药的检测技术与设备水平等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国,两国贸易关系相当密切。本文采用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的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输日农产品增长主要由日本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所引致;产品结构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为扩大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本文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市场准入条件越来越苛刻,中国农产品出口也已受到严重影响和蒙受损失。本文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做了剖析。本文还就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日本的这一制度做了对策分析,提出了国内与国际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接轨,提高中国农药、兽药的检测技术与设备水平等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1—2022年UN Comtrade数据库HS2分位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分析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和互补性。研究表明:我国出口日本农产品结构多元化,出口的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加工制品转变;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中,水产制品、蔬菜制品、其他动物产品以及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汁等几大类农产品具有综合优势,编织用植物具有很大的贸易潜力;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以产品的竞争性为基础,互补性为导向,才更贴合现实的双边贸易。因此,为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提升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瞄准日本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紧抓国际机遇,深化中日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日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两国贸易的增多,农产品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年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事件,从中国和日本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选取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日本的农产品以及日本进口世界的农产品的贸易数据,通过计算我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日本的比例,通过对比,得出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8.
中日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目前中日农产品贸易有滑坡的趋势。本文利用竞争力指数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理论,针对中日两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测算,并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对我国农产品向日本出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外经贸统计》2006,(3):12-12
今年5月29日日本正式施行“肯定列表制度”。这一农兽药残留限量新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 作为中国农畜产品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日本实施该制度后将大幅抬高农产品进口的技术门槛,将涉及国内6200多家对日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及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正确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基本方法是加快我国农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步伐,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而且也能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国外低质价廉的产品冲击,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在日本农产品进口市场中份额稳定.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规模与结构成为促进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与适应能力较差,存在很大改进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