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同时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000美元为标志,从各个方面描绘了20年后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本文从  相似文献   

2.
我国和人均GDP为3000美元左右国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同时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000美元为标志,从各个方面描绘了20年后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生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点是经济发展,难点却在社会发展方面。如何克服困难,加快社会发展步伐,主要是强化四个意识,构筑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更高水平”和“惠及全省人民”,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浙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浙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也是浙江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生活更加宽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潘成义 《特区经济》2005,(10):149-15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0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强调的“全面”,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任务,是社会的整体进步。它除了经济的发展外,还强调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其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因此,要实现这一蓝图,需要构建完整的动力系统,并形成有效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一直是为中国各届政府高度关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宏伟目标给我们的后勤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我们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谋求后勤工作的新思路,努力开创后勤工作的新局面。全面贯彻《政府采购法》,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我省将省直单位的政府采购监管机构设在省财政厅,将省直单位的政府采购具体实施机构设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这是符合中央文件精神的,也是符合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  相似文献   

8.
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山东省区域经济经过多年发展,总体实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结合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学习苏、浙、粤等经济发达省份的经验与做法,我省应根据自身实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进一步确立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从而不断开创山东省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一、在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内涵 江泽民同志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国际形势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准确把握时代特证和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在党的十六大上郑重声明:“根据十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艺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  相似文献   

11.
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使用“小康”概念,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表明党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连续、稳定和成熟,体现党领导亿万人民从建国后的解放生产力社会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生产力社会革命,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造生产力社会革命,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紧紧围绕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推进和谐河北建设两大主要任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冀、两环开放带动、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在顺应了时代要求、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高”在突出入均指标,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一个标准更高的全面小康。这一目标体系更加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普惠性,一定要结合湖南实际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4.
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卜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的小康社会,同时,逐步扭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使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当前广西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增长创1996年以来的新高,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的新的奋斗目标,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将更加富足,生存环境将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6.
《湖南经济》2003,(1):19-19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全面建设小康的总目标,这是确定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基本依据。根据这个总目标,在分析研究未来20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人均3000美元左右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水平,确定我省各项指标预期目标。现将指标体系部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指标测算分析如下:经济总量及速度。2001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54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3%。按照到…  相似文献   

17.
刘武俊 《开放潮》2003,(4):29-29
十六大报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综合体系。 法治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经济》2005,(7):4-19
“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的五年,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化解各种矛盾,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后十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腾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构筑起更加坚实的基础,并积蓄起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张晶 《北方经济》2016,(2):41-44
把贫困的中国建设成小康的中国,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应该说,从改革开放初到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在后来的谈话和讲话中,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小康目标,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逐渐清晰、具体和完整.进入21世纪,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又一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全省人民关心和企盼已久的十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和九届一次政协会议如期在省城长沙隆重召开。这是本世纪省人大、省政协、省政府首次换届的大会,影响重大,意义深远。“两会”立足湖南省情,围绕湖南大局,群策群力,建言献计,突出湖南经济热点重点,共绘湖南全面小康宏伟蓝图,谋划湖南社会经济更快更大的发展。全面小康并不遥远张云川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结合湖南自身的实际,提出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到2008年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前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10年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