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爽  张达 《东北之窗》2012,(8):30-32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云中漫步》的外国电影,男女主角演绎了一段浪漫无比的爱情故事,而影片中那座法国小镇上的葡萄酒庄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当葡萄成熟的时候,身着漂亮裙装的女子脚踩在丰收的葡萄上翩翩起舞,紫色的汁液飞溅而出,人们围在四周欢快地唱歌、跳舞……如今。这样曼妙迷人的场景即将在大连呈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贫富差距有望缩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建 《北方经济》2005,(11):41-42
哲学大师弗罗姆曾经说过,人们往往以为吃饱喝足问题就解决了;而事实是在这个时候,问题才真正产生。解决产生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即将走近的“十一五”的主旨,也是我们走近它的理由。此时的我们满怀憧憬与期待,当增加穷人收入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诉求,当贫富和谐成为社会的愿景,那些抽象的数字那些浓缩的话语,将在今后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一天天地具体化。一天天地在以我们为载体生动地演绎……  相似文献   

3.
随着长江三峡三斗坪那座举世瞩目的大坝一天天加高,在1084平方公里的三峡库区,每天都有移民在搬家,每处搬家场面总能见到几炷烯香、几把纸钱、几行清泪──当村庄最后一户人家已属象征意义地锁上家门的时候,当村庄最后一缕炊烟消失的时候,当慢慢上涨的江涛盖住光滑的青石板街、高大的黄桶树。青青的野草或刚培新土的坟莹的时候,黑狗对着空村依恋地呜咽,老牛嚼着青草蹒珊地挪步,村名还给了地名,地名交给了江涛......于是,我就想写一篇文章来祭奠那些沉入或将沉入清涛中的地名──其实,我的出生地还不是又要挥别的这座紧邻长江的小…  相似文献   

4.
东卫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10):I0017-I0017
当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时候,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清洁工人的变化呢?在快速路等一条条主干道上,在一座座新建的桥梁上,扫帚和三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的扫道车;暴土扬场式的“尘土大搬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开过,马路清洁如洗。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是令人神往、充满诱惑力的:WTO,可能握手在今夏;西部大开发,龙年大启动;国企改革,决战在千禧……但是,当我们为中国的发展而狂喜,为中国的改革而喝采,为民族的振兴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冷静  相似文献   

6.
姜虎 《新财经》2001,(6):18-23
当改革的车轮一步步碾过世纪的门槛,当中国的经济一步步在阵痛中走向成熟,那些在计划体制下破壳而出,率领企业一路披荆斩棘,书写出一个个神话的企业领袖们,却蓦然发现:这个充满希望的崭新的世纪,已然不属于他们了。21世纪的曙光,在他们眼中,成为一缕抹不去的夕阳。——这是一个换班的年代。  相似文献   

7.
当大多数消费者对“手机电视”概念还不太熟悉的时候,它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并引起手机厂商、芯片厂商、运营商及消费者的竟相追捧。早在2004年.手机电视就已经让那些经历了疲软市场的手机制造商们眼前一亮,那么手机电视或者电视手机能否成为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的下一座金矿呢?  相似文献   

8.
股市里只有两种情感——希望和恐惧。问题只是,当你该恐惧的时候你却满怀希望;而该满怀希望的时候,却又十分恐惧。在牛市来临的时候,坊间流传的多数是让人啧啧称道的股市暴富神话,这样的神话广泛的流传燃起了更多人的希望,而另外一种情绪——恐惧却慢慢的被淡化。唤醒历史上那些令人恐惧的时刻,也许才会让更多的满怀希望的人不至于滑向疯狂……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更多关注官员腐败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民间社会的败坏或走向败坏的趋势。当我们看到官员手中握有公权力的时候,往往对每一个人手中的公权力视而不见。今年夏天,我在一座滨海小镇小住,所闻所感无不告诉我,一个民风淳朴、积极向善的民间社会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0.
杨博 《中国西部》2012,(25):54-57
当我们的企业一再陷入价格战的窘境中,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价格”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当我们的产品一再面临纷繁复杂的PK之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价格”的定义?当我们的利润在一次次市场博弈之中消失殆尽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价格”最真实的内涵与外延?当我们最终被它纠缠得山穷水尽之时——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发现那些价格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当经济学家遭受集体质疑,当大学里“五步撞一教授,十步撞一博导,五十步撞一院士”,教授空前“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对“知识分子”的崇拜也渐渐消散。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为季羡林先生庆寿,称季先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良知”。温总理此举,体现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然而,由此而引发人们更多思考的是:中国现在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知识分  相似文献   

12.
郭锐 《魅力中国》2014,(18):100-100
席勒是一位放荡不羁、才华横溢的艺术奇才,他生命短暂,却在美术史上留下了浓重而精彩的一笔。他作品中那些夸张的奇峻的线奈;那些奔放而强烈的色彩;那些扭曲且怪异的人物造型,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3.
延迟退休是一项追求公平和追求社会人力资源的系统工程。对于吃财政饭的官员,必须严格控制退休年龄;而对于那些能够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可以自愿延长到法定最迟退休年龄;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高危、高污染行业、劳动强度大的人群,可自愿按“法定最早退休年龄”退休。  相似文献   

14.
长烟 《湖南经济》2000,(5):40-42
尊重历史今天,当勤奋、创新的长烟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时,抚今追昔,扪心自问,不禁感慨──当一些与长烟同时起步、同时辉煌的企业变成国企发展史上一座座黑色的路标时,长烟在他“知天命”之年仍以成熟而自信的状态进入了新世纪,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当一些国有企业抱怨自己享受的政策不如三资企业优厚,受到限制过多,不如乡镇企业灵活,而难以搞活的时候,长烟始终坚信,不论外部环境如何风云变幻,长烟坚持走有长烟特色的国有企业发展之路不变:不仅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内外人文环境,而且取得了连续匕年的持续稳定发展。1984…  相似文献   

15.
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当上司要求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任务的时候,当知识飞速更新要求你不断掌握的时候;当你每天都要加班,丈夫(妻子)出差,孩子又生病了的时候……压力就存在于这些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对我们发生着影响。压力是环境因素给我们造成的一种紧张感。虽然说人无压力轻飘飘,  相似文献   

16.
一张报纸是一座城市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大连是一座充满爱心的文明城。透过大连晚报,我们能看到它的心。于是,大连晚报人说:“好人好报。”晚报的合订本,也是一摞摞厚厚的城市日记。 媒体本身也应该是被媒体的。当中国晚报协会的年会要在大连举行的时候,承办者大连晚报自然成了我们关注和采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当“东方明珠”在寒舍之侧拔地而起之时,当“明珠”底下的渡江大道初具规模之时,当一座座金融贸易大楼在我们周围竞相升起之时,当中华第一、世界第三的88层金茂大厦在我们眼前一层层飞速向苍穹攀登之时,当闻悉一举打破基尼斯纪录、高46O米、94层的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亦将在她身旁升起时……我们这块3500户居民的;日住宅、老屋、棚户区,兀然变成一个未被“解放”的小小孤岛。果然,前年七月流火的盛夏,新区政府一声令下:这里要兴建中心绿地;必须在1997年7月回日香港回归前竣工!于是,我们3500户居民立即汗消律、泪…  相似文献   

18.
当他站在一个成功的制高点的时候。他看到了另一个制高点。在他前进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停顿的时候。当客观变化还未来临,他早已置身在主动位置,在企业发展上总是领先一步。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以来,我们在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引进吸收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借鉴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行业性、适用性、基础性、渐进性”四项原则,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四年迈出了四大步:第一步零点启动,上路起步;第二步亮点凸现,初建成型;第三步高点定位,完善提升;第四步全面深化,亮点更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09,(3):56-56
在我看来,桃花在中国文化中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因为它的姣好,所以我们说女人艳若桃花,讲到那些艳丽的故事比如婚外情的时候也拿桃花来做隐喻;再就是作为乌托邦的隐喻,《桃花源记》在中国就是一种乌托邦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