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将新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相结合,把服务业FDI、产业共同集聚与地区生产率纳入到统一分析框架中进行系统研究。利用2003-2012年欧盟外商投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以吸引服务业FDI为主要手段的外向型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以产业共同集聚为主要方式的内源性产业结构调整对地区生产率以及细分行业和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服务业FDI对地区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产业共同集聚对于地区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细分行业来看,服务业FDI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共同集聚对于服务业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抑制性;分地区来看,服务业FDI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生产率均具正向影响,产业共同集聚仅对东部地区生产率具有溢出效应,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五个维度构建了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了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一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但两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渠道有所不同。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国家之间存在异质性,即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增加能够明显改善非OECD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但对OECD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不显著。此外,FDI对制造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以及对服务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分别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和负向调节效应,而人力资本水平对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与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服务业集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已经出现并逐步发展成熟,然而国内学者对于我国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从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集聚的空间特征和形成动因三个方面对制造业与服务业集聚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基于外部经济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和对外开放,建立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96个沿海城市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三种因素对我国沿海地区服务业总体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的不同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对于服务业总体和公共性服务业而言,三种因素都是影响其集聚的主要因素;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新经济地理因素是促进其集聚的主要因素,而另外两因素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出来;对于消费性服务业而言,相对于新经济地理因素,外部经济因素和对外开放因素对其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李文秀 《经济前沿》2012,3(4):36-45
服务业城市集聚效应本质上是一个产业效应扩散的衍生现象,尽管服务业集聚效应本身并不构成问题,但服务业集聚效应传导的渠道背离使城市产业政策扶持缺乏依据,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差异必将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别。基于此,本文从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服务业城市集聚的原因,并以纽约和东京为例对服务业城市集聚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在相关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我国制定服务业集聚发展战略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集聚是产业演化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分的服务业也呈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本文首先研究了服务业集聚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服务业集聚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其次,以江苏苏州为例,通过盘点苏州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集聚效应和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和发展目标,具体阐述了服务业集聚的机理及效应与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以集聚区为载体对我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孟  熊宇航 《经济问题》2023,(8):103-1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进而提升农业的发展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首先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然后通过构建省际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分地区来看,主要在东部地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中西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东部和中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结构的交互作用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则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消费性和公共性三类,进而分析了三种类型服务业性质与集聚特征。通过对我国省域层面此三种服务业的集聚度计算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消费性服务业次之,公共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最低。从服务业的省际分布状况来看,几乎所有的服务行业在东部地区都有集聚,中西部地区仅有个别生产性和公共性服务业的聚集。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城市化水平有密切关系,公共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仅取决于人口的分布状况,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口分布比较敏感。最后,从促进服务与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获得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创新效应、文化品牌效应,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基本动因。概括了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区域服务业体系的整体功能和创新能力之重要依托;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培育网络化的服务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壮大服务业、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力量,也是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服务业集聚区是城镇功能疏解和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深化产城融合、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托;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环境等是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的基本原因,但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影响往往也是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0.
苏楠  宋来胜 《经济与管理》2013,(7):92-96,F0003
运用2000—2010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对FDI和产业集聚结构对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从全国整体来看,FDI、产业多样化和产业专业化对创新绩效影响为正向,只不过仅在1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从分组回归结果来看,FDI和产业专业化对高技术行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相对更大,而产业多样化对低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为突出。为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行业差别化产业集聚战略、营造创新网络体系,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产业关联与产业互动角度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机理模型。运用2003-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指标的测算拟合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相关程度,然后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和互动关系,应充分运用二者的互动机理确立产业结构的转型战略,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发展,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全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崛起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全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源起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研究,提出在全球视野下我国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多样化的对策: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出发,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外包集聚区和总部经济集聚区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3.
高端服务业具有高科技、高人力资本投入,低污染、低消耗,高产业带动力等特点,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高端服务业内涵及集聚模式研究基础上,提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推动高端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骏 《经济纵横》2008,(3):77-79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上海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涵盖面广、分工与布局合理、功能各具特色、配套设施完善的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服务业结构升级。总结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经验,对于我国其他大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1年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而滞后一期的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生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服务业集聚的“拥塞效应”和“集聚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第二,服务业集聚与人均GDP之间交叉相乘项不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该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三,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均有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另外,本文分区域研究了东、中、西部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及面板门槛模型,从整体趋势、时间效应及非线性结构3个方面分析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差异与城市生态效率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及多样化集聚会在短期抑制生态效率提升,但长期促进作用显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改进效果相比单一产业集聚更为显著;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且存在集聚最优值;城市规模对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城市生态经济规划建设中,应加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投入力度,关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根据城市基础条件制定相应的产业转移战略,且不可集聚过度,注重发挥产业集聚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尚未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这必将影响其产业集聚和竞争力。通过分析生产服务业对产业集聚和专业化的影响,提出发展生产服务业是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集聚度与生产专业化的必然选择,并提出发展生产服务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工业品多样性消费的偏好、公共品享用的便利,以及对服务品多样性与多层次性的需求是居民向城市集聚的三个重要动力,相对于前两个因素,服务业与城市集聚力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文建立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影响机制的空间模型,在研究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影响机制的同时,使用数值模拟、面板门限回归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居民对服务品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偏好实现的;服务业发展能够提升城市集聚力,但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服务业相对效率、居民服务品消费比重以及收入水平较高时,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有显著的正效应;相反,当三者较低时,贸然鼓励服务业发展则会阻碍城市经济的集聚。  相似文献   

19.
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划分为集聚效应和与其他产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利用中国252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重点探索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利润率提高的作用。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明显,对于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在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显现。针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20世纪中期开始,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西方学者对服务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到7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从集聚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探索。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内涵和机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模式与演化以及集聚与扩散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