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方法计算了我国银行业的成本效率,运用了产业经济学中的SCP研究框架,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外资银行参与程度、市场竞争结构与我国商业银行成本利用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外资银行渗透给本土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外部竞争压力,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结构。外部的竞争压力和市场结构的改变迫使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成本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外资银行的进入,在促进中国金融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我国银行业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考验。本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对我国金融业的作用及其在中国的竞争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文琦 《中国工商》2002,(12):110-112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仍受到地域和业务种类的限制,对国内银行市场份额没有产生大的冲击,国内银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是,5年后中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地域和业务的限制,基于对前景的看好,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步伐明显加快,正在对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与监管政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竞争是银行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面临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为了使我国银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从多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变革与创新,加快提升其竞争力,以此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外资银行角逐六大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后,扩大我国银行业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不可避免。现实的威胁是,外资银行将在某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竞争。从国际经验和已经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的实践来看,本文所提及的6个方面将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谭荔 《商场现代化》2007,(33):364-365
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外资银行了进入我国,与国内银行展开各个方位的竞争。对我国的银行业造成很大冲击和影响。本文首先了分析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介绍我国银行现状分析和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的影响和冲击最后论述积极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会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将会进入我国。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和服务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别是银行业的产业结构。我国银行业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低,外资银行的引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竞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本土的竞争日趋激烈。外资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经营体制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国际化竞争能力。中资银行既有本土经营的优势,也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严重缺陷。面对银行业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中资银行应同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推动金融创新,优化人事机制,克己之短,扬己之长,缩小与外资银行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本土的竞争日趋激烈。外资银行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经营体制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国际化竞争能力。中资银行既有本土经营的优势,也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严重缺陷。面对银行业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中资银行应同外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推动金融创新,优化人事机制,克己之短,扬己之长,缩小与外资银行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2月底,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与中资银行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全面展开竞争。本文针对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WTO与我国银行业潜在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玉德 《商业研究》2005,(6):169-173
按照我国政府对WTO的承诺 ,2 0 0 6年放开金融准入 ,允许市场竞争 ,中外银行均享受国民待遇 ,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和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大银行相比在规模、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这是我国银行业的硬伤和潜在危机。随着WTO规则的逐步到位 ,银行业潜在的危机有可能爆发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和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余东华  马路萌 《财贸研究》2012,23(4):106-111
采用拓展的PR模型和H统计量方法论证利率非市场化将导致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估。为了解决这一高估问题,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将利率非市场化作为时间效应因素纳入回归模型,然后采用PR模型和H统计量等非结构主义方法实证测度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测度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整体上进入了垄断竞争状态,但竞争程度较低;银行之间竞争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使银行业竞争环境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金融业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渡期结束后,我国银行业竞争度迅速上升,同时伴随着银行的规模效益下降和风险倾向的增加。由此可知,竞争加剧将引起商业银行行为和风险的变化。正确认识开放条件下银行业竞争的变化和特征,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产品同质化、市场利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形成了恶性竞争,带来了产权结构不合理、抢夺人才与客源、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了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不足。无论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外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都应看到商业银行间的利益共谋将成为必然趋势,应建立银行间战略联盟,联合规范账户管理,共同开发技术与服务创新,增强商业银行间信息交流,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优势互补,最大程度的获取利益。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国际比较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和金融开放的扩大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业竞争已悄然步入客户经济时代 ,营销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竞争格局。近年来 ,中国的银行业逐渐认识到营销的重要性 ,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 ,找出中外银行营销差距 ,并就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的营销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回顾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演进历程。接着,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跟随客户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动因。研究还发现:1985—1996年样本期内,跨国银行进入动因区位优势假说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同时,不同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政策及中国市场的风险因素也影响到跨国银行的进入速度。此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Since China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1, the pressure for bank reforms has mounted as China ought to have fully opened up its financial market to foreign competition by 2006. Efficiency is key for domestic banks to survive in a liberalised environment, but it appears that the last hope for raising bank efficiency is through ownership reform. Whether ownership reform and foreign competition can solve China's banking problem remains to be tested. This paper aim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using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to analyse the efficiency changes of 15 large commercial banks during 1998–2005. We find that ownership reform and foreign competition have forced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s their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rose by 5.6 per cent per annum. This coincides with the recent bullish Chinese stock markets led by three listed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Despite such encouraging results, we remain cautious about the future of Chinese banks, as the good results may have been artificially created with massive government support and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banks may be still w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