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信杂坛     
《糖烟酒周刊》2005,(33):A0006-A0006
从现有的成熟市场来看,还是传统黄酒占主流,新型黄酒则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外围市场拓展过程中,传统黄酒应该成为主流推广品种。——东风绍兴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祖康。  相似文献   

2.
湖南酒市高达200亿的消费容量令众多酒种和品牌垂涎,黄酒这个新兴“淘金者”也难以抵挡它的诱惑。目前,从各品牌市场现状以及整体市场发展态势看,湖南黄酒市场已开始步入战略调整阶段,调整成为湖南黄酒市场的主旋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向外围市场拓展的黄酒,在那些不乏黄酒消费基础的市场上,又将如何发展呢?本文仅以安徽市场为例进行探讨,寻求破题之法。  相似文献   

4.
黄保啤信息     
《糖烟酒周刊》2005,(43):36-36
北京黄酒市场近况,石家庄黄酒市场逐渐升温,会稽山携手央视,椰岛鹿龟酒宣传主题即将全面更新,莲花山当归酒上市试销,燕京继续南扩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前三季度青岛啤酒利润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郭文风 《华糖商情》2001,(22):11-13
黄酒市场曾被人们看作一个近乎静止的市场,其实黄酒作为我国传统酒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大有章可做的。在本刊以前黄酒专题中中国黄酒协会秘书长沈振昌教授发表了题为《黄酒加油》的章,对新世纪黄酒发展策略进行了讨论。在酒类市场的大环境作用下,黄酒市场也发生着变化,但是黄酒怎样才能走出价格竞争误区,并跨出区域内发展的“围栏”呢?本通过和绍兴几家黄酒代表企业共同分析当前黄酒的生产状况、市场形势、发展制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和酒、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黄酒在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之后,已基本奠定了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市场地位。那么,随着海派黄酒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2007年海派黄酒的发尾巴路是否将有所调整?是否将向更加门凋的外埠市场发起攻势?新光明集团对海派黄酒的整合将对黄酒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海派黄酒的一举一动正吸引着黄酒业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提起黄酒产区,人们习惯性地想到浙江绍兴。其实,江苏、福建、山东、安徽等省份也都是黄酒的传统产区,包括宁波、温州等地也是(为了研究方便,不少人把绍兴以外的地方称为黄酒边缘产区,上海黄酒因其特殊性,将之划入主产区进行研究)。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福建龙岩沉缸酒、山东即墨老酒等品牌都曾经名噪一时,在上个世纪末期的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些传统品牌的市场逐渐黯淡消沉。最近两年,随着黄酒消费大气候的逐渐形成,边缘产区众多黄酒企业也开始了积极的市场探索。  相似文献   

8.
川渝地区是白酒王国.不但名优白酒多产于此,而且善饮白酒之风长盛不衰。而开始突破江浙沪传统区域市场、走向全国的黄酒,却也恰恰先在川渝地区落了地.开了花。从2003年开始,黄酒在川渝地区的产品销量几乎年年翻番,川渝地区成了黄酒外围市场最为成功的范例市场之一。但时至2006年底,一些黄酒企业却开始哀叹黄酒迎来了“倒春寒”。其实.业界对此过于悲观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糖烟酒周刊》2005,(10):A034-A038
2005年,中国黄酒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黄酒被重新发现,并且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黄酒的价值要得到市场认可,并最终形成和白酒、葡萄酒、啤酒并列的一个体系并非易事。因为长期以来,黄酒以低价酒、料酒的概念存在,市场上没有衡量和判断其价值的参照。在产品日益丰富和竞争日趋激烈的酒类市场中,黄酒到底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最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5,(45):86-86
目前,北京黄酒市场已初步启动.各大绍兴黄酒品牌如古越龙山、醇雕酒、会稽山、塔牌等在京城各大商超均可看到,消费者也初步接受了绍兴黄酒,预计2005年北京黄酒市场份额将达到3000万元.随着古越龙山在央视上的重拳出击,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绍兴黄酒在北京纷纷加大投入力度,预计今后几年内,北京黄酒市场还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来 《糖烟酒周刊》2007,(34):89-89
9月初,会稽山打造的尚·海派养生商务酒在上海面世,加上前期华泽和古越龙…联合推出的屋里厢,上海黄酒市场一下子多出来两个与石库门、和酒直接竞争的新品牌。近年来,以和酒和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黄酒风靡上海滩后,引起了众多黄酒同行的跟风。但上海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诱惑,一方面是高额的营销投入,另外上海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偏爱,也为同类产品进入上海市场设置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尚·海派、屋里厢的挑战显得意义特别,因而成为上海市场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整个酒类产业中,黄酒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一个门类。我们探讨白酒的高档化、探讨葡萄酒的本土化、探讨啤酒的规模化,却很少有人把目光投放到黄酒身上,黄酒在寂寞中重复着一年又一年的老路。区域性、低档次、小规模、弱品牌是观察家给黄酒匆匆下的几个定义。然而,作为我国的特色酒种和我国最古老的酒种,黄酒不应该沉没,黄酒更应  相似文献   

13.
值得所有关注黄酒业发展的人们欣喜的是,黄酒厂家与经销商间的交流与合作明显加快了。特别是在《糖烟酒周刊》等媒体的连续报道和2005年春季糖酒会的推动下。原先偏安一隅的黄酒开始走出“深闺”。在外围市场的人气“越来越旺”了。回过头来看,从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春季糖酒会期间,黄酒业试图打响全国市场的第一次突围,而黄酒市场最大的突破无疑是厂家发起的“高空表演”,  相似文献   

14.
杨国军 《糖烟酒周刊》2007,(33):134-134
在黄酒全国化进程中.产能居行业第一的会稽山一直是黄酒行业和市场的焦点,且她的一举一动常常影响深远。随着会稽山“1743年已是一坛好酒”形象广告的全面热播,黄酒“深底蕴、高营养、低酒度”的产品特质被有效植入消费者心智资源。会稽山不断加大教育、培育力度。利用平面、立体等多种媒体普及推广黄酒知识.引导并加深主流消费群体对黄酒的认知度,并借助央视、凤凰卫视这些品牌传播的“放大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黄兴 《糖烟酒周刊》2007,(9):162-162
2005年.黄酒拉开了进军全国市场的大幕.并引起了众多经销商的关注。然而.不能实现充分的终端动销始终是黄酒企业的一块心病。为什么黄酒企业难以建设顺畅的销售链条呢?一是受消费习惯的影响,在北方市场,传统黄酒从口感到包装都不能适应现代酒店消费的潮流.二是黄酒企业普遍采用以推力为主的运作模式.在白酒、红酒占据主导的市场环境中明显处于劣势。黄酒企业如何才能成功突破终端并扎根于广阔的酒类市场呢.稽山干雕的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启发。  相似文献   

16.
郝志杰 《糖烟酒周刊》2007,(13):103-104
苏州与无锡是江苏两个核心黄酒市场。苏州地区黄酒市场的总体容量在3亿以上。地产酒沙洲优黄大约占据了三分之一市场份额;水香国色苏州地区总体销量约为5—6千万:海派黄酒则占据了3—4千万:剩余份额为其它品牌瓜分。无锡地区市场容量大约为5万吨。中高档产品市场容量(单支20元以上)约几千吨;中低档产品(单支5—10元)约占据1.8万吨:低档产品(单支1—2元)则占据了3.5万吨。中高档市场汇聚了和酒、石库门、水香国色与惠泉,和酒较为活跃。锡山特黄以悠久的市场积淀在中低档市场处于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7.
黄佑成 《糖烟酒周刊》2005,(25):A027-A027
OEM方式,在白酒业及其他众多行业曾经盛极一时。在目前的情况下,也是一种为业内所诟病的运作模式。特别是一些大厂家不加节制的OEM行为,不仅加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使得市场与一批经销商的前途陷入了迷局。在江浙一带的黄酒厂家向外围市场拓展欲望越来越强的今天,OEM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渗透进来。那么,对于渴望新生的黄酒行业来讲,面对在非成熟市场推行的OEM方式是该“欢呼”还是“默哀”?  相似文献   

18.
晓阳 《糖烟酒周刊》2006,(20):73-73
黄酒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酒类板块,也正在成为所有酒商投资的热点。 2005年,黄酒市场继续高速发展,整个黄酒行业的产量冲向了200万吨。伴随着产量的增长,黄酒的目标销售市场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江浙地区,快速向两南、华南和北方地区蔓延。更具看点的是,随着黄酒的全国销售氛围日益浓厚,以安徽海神为代表的区域黄酒主流力量也开始向全国扩张,积极与绍兴系和海派蕾酒抢夺地盘。  相似文献   

19.
市场酒的分类为: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果露酒和配制酒。中国酒是指用粮食为原料的有中国特色的酒,也就是白酒和黄酒。现简述其特点:1、白酒——它与白兰地、威士忌、俄得克、朗姆、金酒列为世界六大蒸馏酒。  相似文献   

20.
古越绍兴,人杰地灵,黄酒文化,源远流长。绍兴酒作为绍兴最古老的特产之一,因其含有21种氨基酸,而被人们称为“液体蛋糕”,一直以来深受日本等国外友人的喜爱,出口市场很大。据统计显示,每年从绍兴出口的黄酒达16000多吨,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绍兴检验检疫局植检处担负着辖区内18家黄酒出口生产企业的法定检验和日常监督管理等行政执法工作。他们工作认真负责,效率高,本着一颗为企业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