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即使剥夺了约翰·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或者沃伦·巴菲特的所有资产,使其和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依然能够迅速重建自己的财富帝国——因为他们拥有亿万富翁的思维。这种思维取决于你对财富的敏感度。"放在桌上的现金"(cash on the desk),是西方经济学家最常用的隐喻,喻指人们错过的获利机会。如有的人手头有大量现金,却任由这些钱躺在活期账户上面睡大觉。也有的人收入状况良好,却对收入支出没有规划,经常因为突发状况导致自己陷入财务困境。  相似文献   

2.
时间货币一统全球的日子或许还很遥远,但时间管理对于活在“当下”和“今天”的我们每个人来说,却是刻不容缓的现实。具体到职业经理人而言,财富创造是天赋能力的价值实现,这一价值实现的先决条件却取决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则久远的时间管理寓言故事,折射出职业经理人时间管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如果出现房价的急速下跌,似乎让买不起的人有机会买房了,这是我们善良的愿望,也是我们理想的结果,但实际上却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杨丽媪 《理财》2006,(9):26-29
富豪,曾经给人的概念是应该和中年人,起码是同而立之年者联系起来的;而“80后”,给人的印象是垮掉的一代,嬉皮文化的代表,然而互联网却让二者联系起来了。在短短三四年内,“80后”们依靠互联网,迅速完成原始积累,成为中国富豪群中最年轻的一群人,证明了千古名训:自古英雄出少年。这群大男孩有着相似的创业经历,十岁出头即开始接触计算机、而后迷上互联网,二十岁前后纷纷独立创业,二十三四岁就有所成就,带领着数十、上百人的团队,拥有了千万、甚至过亿元的创业财富。当前,他们叛逆又遵守商业规则,他们年少轻狂而又带着与其年龄并不相符的成熟与老练;他们在大胆地创立着自己的规则,他们正在以你可能连想都想不到的方式崛起。他们就是“80”后财富新生代!  相似文献   

5.
从个人与国家财富划分层面而言:改革开放30年社会物质财富急速增加,但如此庞大的物质财富却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的中国人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死不起人。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民众反而整日生活在焦灼之中,幸福感丝毫没有提升!  相似文献   

6.
从个人与国家财富划分层面而言:改革开放30年社会物质财富急速增加,但如此庞大的物质财富却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的中国人"看不起病、买不起房、上不起学、死不起人"。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民众反而整日生活在焦灼之中,幸福感丝毫没有提升!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的财富有两种,一种是物质财富,一种是精神财富。有的人富,却“穷”得只剩下了钱;有的人穷,却活得充实富有。读了下面这篇文章,你觉得文中主人公是穷还是富呢?  相似文献   

8.
俞伟坚 《理财》2005,(10):55-57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人说,失败也是财富.这些都是抽象的比喻而已,此前并没有人靠失败发过财.但现在,一个做过多种行业、经历过无数失败、一事无成的打工仔,却逆向思维,剑走偏锋,干脆搞了个“失败咨询工作室”,谁知却一炮打响,真正把失败换成了财富.  相似文献   

9.
魏冬 《理财》2012,(6):15-16
对传统的中国教育中羞于谈钱不同,国外发达国家从小就教那些小孩子如何来算计规划自己的财富。所以,我们翻看现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们的传记就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在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已经在为钱的事情"费尽心机"。也许这些故事现在看来尽管都是小儿科,但是却对他们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从小培养的这种财商不仅为他们未来打下了坚实的财富基础,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发达国家是如何让小孩子接受关于  相似文献   

10.
薛飞 《理财》2006,(4):7-8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经济适用房对高收入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却成了他们的梦想。可是,郑州—处尚未交工的经济适用房,竟悄然出现在二手房市场  相似文献   

11.
胜胜 《时代金融》2007,(9):5-36
我们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时下称“汉堡族”。他们上有父母要赡养,下有子女要抚养,犹如夹心塞满蔬菜的汉堡,外表虽然光鲜,实际却四面受缚;尽管在单位是骨干,在家里是核心,收入也多,但开销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有一种钱不够花的感觉,无奈地与钱闹起别扭来。因此,这类人要想理财,首先必须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清晰的认识,然后量身定制理财计划,并逐步实施。这样,才能让家庭财富稳步增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狂欢开始时,总有些人悄悄离场;在一派萧索中,会有人默默积蓄力量。无论市场处于何种阶段,总会有人能以自己的方式在投资中获得丰厚收益。他们在所赚取的财富令普通投资者无法企及,但他们积累财富的方式,则是每个人可以学习掌握的——海外投资大师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13.
王玥 《理财》2004,(6):20-23
虽说全国抑制炒房的风头愈来愈紧,但目前看来,各地房价却并没有太多的缓和.据了解,一季度,除北京商品房均价有所下跌以外,其余普涨,有的地方的房价涨幅甚至创下新高,这不免让更多的人觉得买不起房了.房价何时才能理性发展呢?  相似文献   

14.
给一点认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句经典之语离我们似乎并不遥远,但使越来越多的人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却离我们遥远了。有许多人为这“认真”二字而苦苦追索过,这样的认真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人对世界认知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拥有完全责任的生活姿态,一种对生命每一瞬间都注入激情的生活姿态,必须认真才行。一天清晨,我在街头看到这样一幅情景:几十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在音乐中认真地扭腰甩臂,尽管他们的动作不很规范,甚至有点别扭,但他们却一行一行地列队,不顾围观的人群,跳着东北人的秧歌。当我看到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依法治税工作力度的 加大,以及税法宣传的不断深入人心,广大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有了普遍提高,但他们对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却不够重视,其中不注意纳税资料的保管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纳税户乱摆放税务登记证;有的明明缴了税,完税凭证却不见踪影;有的私自将发票转借给别人。  相似文献   

16.
王艳  张海生 《国际融资》2003,(12):45-47
1998年,德国奔驰公司收购了美国克莱斯勒公司,这一曾被《财富》杂志誉为“完美结合”的并购却屡屡遭到质疑,产品质量问题一宗接着一宗,公司利润不断缩水。 尽管现在给戴姆勒-奔驰与克菜斯勒的合并下个“完全失败”的结论为时尚早,但投资人显然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施伦普希望靠梅赛德斯-奔驰给自己找回面子,以挽救这桩一度风光的联姻  相似文献   

17.
房价变化莫测,涨跌难以预料。什么时候买房不会赔钱,这是个探讨了许久却最终没有答案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众多专家之间都产生了诸多分歧。有的认为,房价只可能会一味的上涨,越晚买越是买不起,  相似文献   

18.
余勉 《理财》2006,(11):50-51
在娱乐圈中,张信哲(以下简称阿哲)并不是最有钱的一个。与其他港台巨星相比,尽管他每年的广告收入并非财源滚滚,但富有却是显见的。阿哲的童年,痴迷航海,喜欢探险,想做考古学家,想拥有博物馆,甚至闪过做强盗的念头,就是没有想到去唱歌,没有想到去投资,更没有想到用自己的歌声赚钱。不过,该来的却都来了。在歌声与财富这两条“金光大道”上,阿哲是怎么一路走来的呢?  相似文献   

19.
去年的今天,虽然次贷危机的阴霾已现,但那时人们想得最多的是“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但一年之后,当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很多人才惊呼“最坏的时刻还未来到”。一年之前,我们还在津津有味地讨论通过理财使财富增值;一年之后,我们却黯然发现,在漫漫熊市中,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它蚀本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但凡庸常如昨天之我者,言及财富,自然而然会联想到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富豪:张茵、黄光裕、陈天桥、荣智健、丁磊、李嘉诚、王永庆……其实我们感兴趣的不是他们的财务状况,而是他们的传奇故事;不是他们创富的结果,而是他们创富的过程。我们总是以娱乐版的眼光阅读财经版人物,很少奢望自己和财富能有什么瓜葛。言及理财或财富管理,我们先下意识地捂紧自己的口袋,果断声明:“这个话题与我无关,本人无财可理!”心里却惦念着家中的那N本银行存折,高度认同那家大银行的广告词,我们“身边的银行”乃是我们“可以信赖的银行”。我们想存就存,想取就取,何等方便?至于加息减息,又有何干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