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档案行政执法,在档案法制建设中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实施《档案法》的专门活动。它的实质是国家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将《档案法》所规定的档案权利和义务变成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广大公民,在处理档案事务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是民主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知识权利而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图书馆制度应对公民知识权利进行保护,包括对公民知识自由权利、平等权利、共享权利及休闲权利的保护。现今阶段的我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服务还不能全方位满足公民的知识需求,因此,图书馆制度将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公民权利的完善和保护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法治和民主化程度的标志。有权利必须有救济,国家不仅要通过法律使公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制定完备的权利救济法律制度来保护公民已取得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土地相关权利并非天赋,其产生、发展都与社会的政治结构休戚相关。对公民的土地相关权利从历史、比较的维度进行概览,通过古今历史的剖析来探寻现代公民土地相关权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渎职侵权检察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渎职侵权查办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因此,加强渎职侵权办案工作,对于惩治渎职侵权犯罪,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民是一个现代概念,是政治概念和法律概念的统一体,更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我们要建立的现代化社会,本质上就是公民社会。如果没有公民意识的确立,所谓的现代社会制度也只能是一种不健全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公民的需求息息相关.二战后,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附属品——非商品化的发展,出现了公民的社会权利意识,统治者集团为了建立自己的权威,承认公民的社会权利,强化国家的福利功能,最终形成福利国家.但随着福利国家出现危机,后社会权利理论的出现,从强调公民个人的社会权利意识到强调公民的责任意识,福利国家开始向有条件和工作取向的福利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攀 《经济研究导刊》2013,(21):122-123
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公民享有生育子女及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和服务的权利,该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公民的生育权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但在实践中,公民的生育权往往受到侵犯而得不到保护,通过对生育权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计划生育工作、保障公民生育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3,(9)
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观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的公共责任。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并确保其得到充分的实现关键在于制度和体系。必须通过一种切实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来确保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这种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西方公民文化的源头 “公民”一词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发达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它在古希腊城邦政治中形成,其意为“属于城邦的人”。“城邦”就是一个由公民组成的公民社会团体,公民则是城邦的主人,享有参加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权利,有担任官职等政治权利,这种直接民主制使公民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利益与城邦利益的一致,所有公民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共同决策城邦的重大事务,公民都踊跃地投身于政治和社会生活,推动了城邦的繁荣与和谐。由此可见,古希腊城邦生活无疑是公民文化滋生的天然土壤。古希腊的公民文化可以总结为维护公共政治的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精神。这些都为近代法治提供了历史资源,从而成为近代法治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1.
高军 《经济视角》2004,(2):32-33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权利,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迁徙自由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宪法实践的经历,例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但在建国后不久,由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在该项权利还未被真正实现时即  相似文献   

12.
张莹 《时代经贸》2007,5(10X):232-232
如今,秘书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一个职业群体,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到各类厂矿企业,处处都活跃着秘书的身影。虽然他们的称谓不同,职级有别,而就其工作本身而言,不是上司,贴近上司,不在其位,参与其谋,没有权利,隐含权利,他们是在从事着一种相同性质的职业——可谓是殊途同归。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秘书工作者,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以下八种意识。  相似文献   

13.
袁凤芝 《经济师》2007,(7):78-78
突发性现实危机可能会严重威胁到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影响国家机关正常行使权力,必须认真探究我国应急法律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完善我国的应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公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公民,就很难构建高素质的法治国家,促进公民法治意识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良好的法治意识不只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所期望的规则,更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所形成的需求,同时,也需要维护个人的权利。目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现状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必须从我国长远的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包含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公民对国家政治和法律的了解和参与意识,表现为对自己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具有清楚的认识,并能积极参与权利和义务的分担.另一方面表现为公民对自己所属的国家、群体和社会的认同,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怀和价值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公民意识属于现代社会意识,具有现代性,体现先进性.尤其是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公民要求自由与平等、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机会、权利与竞争等多种需求日益增加,这些需求都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意识觉醒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趋势,这个趋势必然促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是一个权利倍受关注和尊重的时代,是一个权利发展显著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法律倍受重视和尊崇的时代,是一个法律关照社会、关爱权利的时代。公证行业是一个为公民苍生带来安全和保障的行业,同样也是受法律保护的行业,但是我国自引入公证制度以来迟迟未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证员权利保护制度,应该说是我国公证行业立法的一大空白。笔者就我国公证员权利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2006,(6):37
对企业公民的号召由来已久,就是要提倡企业公民不但要有公民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公民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自然人姓名权商业利用的法律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名权是公民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的权利,是最为基本的标表型人格权。传统民法着重强调姓名权与主体联系密切的非财产性利益,强调姓名权是一项旨在维护主体人身专有标识安全的不可转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吴瑟 《时代经贸》2012,(2):41-41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三个层面。其作用在于指导和规范公民依法行使自身权利,维护个体利益,履行应尽的义务,积极地进行政治参与,主动监督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情况。但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水平仍然不高,这无疑制约了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毋庸置疑,公民意识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培育公民意识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在教育、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内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和谐社会,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前提和基础。宪法上规定了公民参政议政权、身心自由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以及特定主体的权利,对这些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状况越好,我们离和谐社会就越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