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成功登陆,开创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方式,但IPO融资问题值得思考。超募是指在IPO新股公开发行后,上市公司的实际募集资金明显超过IPO预计募集资金的现象,可算是我国股市IPO过程的一个独特之处。本文基于这一认识,首先讨论了创业板超募融资的内涵及相关原理,具体分析了创业板IPO超募融资的现状和造成的影响,同时结合我国市场环境的基本特点,从规范完善创业板IPO股票发行制度、加强监管、优化上市公司治理和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四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2006~2010年深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IPO超募资金使用情况刻画的基础上,探讨公司内部治理与IPO超额募集资金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使用IPO超募资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IPO超募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代理问题: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高管的货币薪酬较高,会引发IPO超募资金的过度投资,而公司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则有利于减少IPO超募资金使用中的过度投资行为。此外,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IPO超募资金的过度投资问题比国有控股公司严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确保上市公司合理有效地使用超募资金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9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IPO融资超募现象引起了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诸多质疑,也引起了监管当局的关注。本文选取1998-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初步研究了IPO融资超募与随后资金滥用的关系。研究发现,IPO融资超募的确容易导致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高管薪酬的过度发放。这表明融资超募现象的确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证券市场2009年6月IPO重启以来,上市公司股权资金超募(即发行股票实际募集的资金超过计划募集资金)现象就一直伴随着新股发行,特别是创业板市场开启后所出现的"三高"现象(即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额超募资金)引起了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诸多质疑.本文就2009年—2012年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超募融资及其超募资金使用情况就金额、行业分别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中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巨额超募资金,且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率都较高,并未出现大量资金闲置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超募融资是关系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的深切关注。以我国IPO超募融资为背景,结合管理层权力理论,本文探讨了IPO超募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影响。以2006-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1)整体上,超募融资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获得更高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2)区分产权性质,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均显著存在;(3)结合管理层权力分析,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有助于高管获取高额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但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4)市场对超募公司为高管发放超额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给予了负面的反应,而对于发放超额非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没有显著反应。本文的发现拓展了超募融资、管理层权力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为超募融资效率的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郑艺 《会计师》2013,(15):14-15
高股价、高市盈率、高成长性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频频出现IPO超募现象,本文探讨了这一现象给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深入分析发现普遍存在的"超募"现象是我国新股发行上市的行政审批制度和市场化定价制度的冲突环境下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最后本文从完善制度、市场、投资者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制度性漏洞下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IPO获得了巨额超募资金.基于趋利理性和寻租合谋的对价支付.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运用超募资金上却严重背离了创业板市场创设的法治宗旨,产生了较多的负面效应.深入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运用的规制现状和监管缺漏,从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强制约束、多元监管及可诉性的法律责任追究等多重视角强化对超募...  相似文献   

8.
创业板超募现象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业板超募现象普遍从我国创业板开板以来的数据表现来看,出现了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比例的三高症,尤其是创业板市场资金超募比率远远高于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给创业板市场带来了高风  相似文献   

9.
郑艺 《会计师》2013,(8):14-15
高股价、高市盈率、高成长性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频频出现IPO超募现象,本文探讨了这一现象给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深入分析发现普遍存在的“超募”现象是我国新股发行上市的行政审批制度和市场化定价制度的冲突环境下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最后本文从完善制度、市场、投资者以及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面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上市企业过度融资的窘境,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本文基于该现状,探讨了IPO超募资金对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地,将超募问题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分析了是否越大的企业规模管理制度越完善,从而对上述关系(超募-非效率投资)产生了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超募资金越多的企业,过度投资的程度越重;同样,超募资金越多的企业,投资不足的程度也越厉害;越大的企业规模越能缓解由超募资金引起的过度投资;但企业规模不能调节由超募资金所引起的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自09年新股发行改革以来,IPO三高现象一直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难题,据Wind数据库统计,09年6月至2010年9月,我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IPO发行均价、发行市盈率及超额募集资金整体上呈现"阶梯式"上升趋势.创业板128家公司IPO平均发行市盈率达66倍,超募资金573.98亿元,超募幅度达210%;中小板211家公司IPO平均发行市盈率51倍,超募资金1020.12亿元,超募幅度达140%.  相似文献   

12.
唐雪  帅鹏  田敏 《时代金融》2013,(18):269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成立以来,其巨额超募资金现象一直停留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由于市场投资热情高涨,而发行、定价等制度不够完善,以至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现象愈演愈烈。本文从不同视角,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逐步呈现超募资金对企业本身、市场、社会造成的影响,挖掘形成超募资金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相关制度因素等,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IPO抑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龙杰 《金卡工程》2010,14(8):305-306
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是各国证券市场共同面对的问题,但这种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的。特别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并不成熟,上市公司IPO抑价现象尤为明显。本文基于中国创业板新股发行数据,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现象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上市以来的全部355只新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高IPO抑价率主要是由二级市场的投机引起的。而且,IPO发行价与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关联性不大,大部分财务指标不影响IPO发行价。最后,针对IPO定价效率不高的现象以及IPO定价效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票市场创业板IPO抑价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上264家上市公司的IPO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创业板IPO抑价率明显偏高。其次,通过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高IPO抑价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较高是由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所致。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尧 《投资与合作》2011,(10):62-63
本文针对近年来IPO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超募现象,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2009年6月以后上市的1011只中小板股票与2009年9月创业板推出以后上市的8n只创业板股票.2009年9_2010年6月期间上市的18只主板股票组成样本数据库.采用spc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与偏相关分析的方法,验证了影响超幕比例的各相关因素,以及各因素影响力大小的差别,通过对比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分析结果舱证了创业板的高投机、高风险和市场投资者更易受市场情绪影响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取了样本公司2010年净利润增长比例,结合超募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大量超募资金并没有帮助企业获得更快的利润增长以及更好的成长机会的结论并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资本市场IPO大规模超募频现,促使交易所加大了对上市公司募资的监管力度。一般来说,募集资金从初始投入到产生经济效益需要1~2年时间。本文从超募规模较大的创业板入手,选取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强化募资管理和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创业板市场上IPO股票收益明显弱于市场,投资者投资创业板市场的收益水平将低于市场水平,因此投资者需谨慎投资创业板市场的IPO股票。近年来,资本市场有效性成为研究热点,其中IPO领域出现的异象成为研究的主要部分。IPO发行市场中存在的新股抑价、长期弱势、IPO热市现象统称为"新股发行的三大谜团"。本文对创业板发行的股票上市后的长期走势进行研究,分析了其长期走势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创业板355家上市公司的超募数据及其他重要经营数据为基础,根据不同行业、年度及地区全面地分析了自创业板运行以来上市公司的资金超募现状;并从上市公司内部因素、发行制度动因以及投资者利益追逐角度实证分析了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金超募的影响程度;最后从完善发行定价机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投资者教育指导和控制公司募集资金总额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创业板资金超募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锚定效应的实证方法及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总结了资本市场中锚定现象的特征,探讨了对锚定实证的方法,并以我国实行询价制5年来上市公司IPO定价中的锚定效应为例进行了实证,发现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定价对市盈率、市净率的锚定效应明显,但两板块锚定目标有差异,中小板紧密锚定于市盈率,而创业板紧密锚定于市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