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正文第二部分是检验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法案未要求考察收益表,但为作出全面评估,SEC仍对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公允价值只应用于样本机构少部分资产与负债的计量,而采用调到市价会计(公允价值变动额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金融工具比重显著为低,主要由交易性证券和衍生品构成。但公允价值变动对收益表的影响显著。本文主要对SEC的研究方法、发现与结论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雷曼兄弟破产案与公允价值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次贷危机发展为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主流观点认为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滥用,公允价值会计对经济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放大效应。2008年9月16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后,美国金融行业的形势骤然恶化,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论战迅速升级并进入白热化阶段,2008年10月3日美国《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正式生效,法案的第132和133条赋予了SEC暂停使用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正文第二部分是检验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法案未要求考察收益表,但为作出全面评估,SEC仍对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公允价值只应用于样本机构少部分资产与负债的计量,而采用调到市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主要影响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这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新会计准则体系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8、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A股公司按中国会计准则(2006)披露公允价值的股价反应,以及公允价值揭示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地增加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持有利得(损失)对相关股价和股票收益率具有增量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6.
安然事件等系列资本市场公司丑闻的爆发,导致美国政府加强对会计的监管,包括会计职业的监管和会计准则制定的监管。美国《萨班斯一一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采用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在2003年7月前提交有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成为金融界与会计界争论的焦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表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认为,“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其中一个关键挑战,就是要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报告正文的第四部分,SEC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探讨投资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作用所持的观点。调研的范围及类型包括:公开征求评论意见、审阅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其他公开声明、审阅特定期间内的个人分析师报告、举办公允价值议题公开圆桌会议、审视独立的联邦咨询委员会就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评论与建议、回顾SEC早前发布的涉及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研究报告以及围绕这一主题的相关学术研究资料。根据SEC的  相似文献   

9.
一、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 发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让公允价值面临考验,由于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很多人把矛头指向“公允价值”,美国的有关准则规定了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鉴于市场形势的恶化,美国多名国会议员曾写信给美国证监会(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的计量。迫于压力,SEC很快便发布了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说:“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对金融资产进行计量”。继美国后,欧盟决定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对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的紧急修改。  相似文献   

10.
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正文第三部分考察公允价值会计对2008年美国银行失败的影响。SEC发现,每一家失败银行均经历所持资产违约率明显高于规模相似的未失败银行。尽管公允价值降低和已发生信用损失均以估计为基础,但贷款违约率因以相对客观的方式表明银行所持基础资产质量的降低而主观性更低。虽与银行贷款违约相关,对违约事项的会计处理与报告不应被视为引致了银行失败,会计无非是向市场参与者及其他人士提供评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引入从一个侧面反映会计观念正由“受托责任会计”向“决策有用性”转变。而这又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分析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公允价值会计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在会计计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引入对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影响,并对今后如何正确、有效地理解和运用财务信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于伟 《审计与理财》2008,(11):39-40
一、公允价值是会计和资产评估的结合点 国际上公允价值定义以美国会计准则定义为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就是接纳了美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早在2003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着手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定义经过几次变迁,其中SFAS133中定义“在当前交易中,在自愿,即在非强迫、非清算销售的情况下,进行资产(或负债)买卖的金额。”  相似文献   

13.
一、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 1.公允价值的涵义。什么是公允价值?各国会计准则(含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IASC认为,“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见《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FASB在1998年6月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购买或出售一项资产的金额”;  相似文献   

14.
会计准则是公司编制财务报表向外部投资人和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的基本规范和指导,准则中规定进行职业判断的地方屡见不鲜。而盈余管理的手段通常是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会计准则的变动将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与《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关于公允价值规定的差异,试图阐述关于公允价值的准则在修订过程中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对我国会计体系的影响 各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不完全一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公允价值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相似文献   

16.
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正文第三部分考察公允价值会计对2008年美国银行失败的影响。SEC发现,每一家失败银行均经历所持资产违约率明显高于规模相似的未失败银行。尽管公允价值降低和已发生信用损失均以估计为基础,但贷款违约率因以相对客观的方式表明银行所持基础资产质量的降低而主观性更低。虽与银行贷款违约相关,对违约事项的会计处理与报告不应被视为引致了银行失败,会计无非是向市场参与者及其他人士提供评估银行主体时所使用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自 1990年 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主席理查德· C·布雷登在美国参议院的作证会上第一次提出公允价值的观点,就引起了美国以及国际会计界的强烈反响,出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初衷,一些组织曾先后就公允价值出台提出过一系列会计准则与规范,其中包括 2000年 2月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正式发表的第七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公允价值的出现,成为“坚不可摧”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最有力的挑战者。从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的努力和会计实务界对…  相似文献   

18.
马辉 《活力》2012,(12):94-94
一、我国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基本特征我国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1.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主要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与金融界之间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争论。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0年发布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7)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或负债)的购置(或发生)或出售(或清偿)金额。”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会计备受关注。危机期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积极研究解决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策略,相继出台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增加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披露,二是补充非活跃市场情况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本文主要对这些改进措施进行评介并分析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