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政企不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一大特征。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逐步解决政企不分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认真解决“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现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分析旧体制模式的主要弊端时指出: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控制着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但也应看到,国企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国企改革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有必要对国企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以更好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 第一,企业重复建设严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和规…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办社会 ,承担政府职能 ,一直是传统计划经济的重要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还国有企业本来面目 ,就成了改革的当务之急 ,国企改革应从构建新的国有资产所有者与委托经营体制、强化政府职责、减轻企业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优化企业外部  相似文献   

4.
要进一步引导好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引导私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方面。第一,私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有利于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我省国有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国有经济优势的发挥,并造成部分国有资产长期低效运行。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国有经济正在进行较大规模的战略重组,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迫切性1.政府机构改革是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过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结果导致政府部门逐渐增多,政府对国有企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具体活动干预过多。政企不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确立与发挥,已经不符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政府和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职能需要逐步分离,因此政府机构改革非改不可。一个有效的政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学界新声     
张维达、吴宇晖:国企改革要求政资分开解决政企不分,不能只改企业,不改政府。政企不分的主要矛盾方面是政府。改革以来,我们在政府自身机构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不能用机构改革来代替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因为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放权让利”、“利改税、拨改贷”和“改革管理模式,实行承包责任制”等几个阶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的今天,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处于困境。一个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着种种障碍,而这些障碍影响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必须消除这些障碍,采取有效的对策,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一、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1、来自政府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在投资决策上政府对企…  相似文献   

8.
记者:自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求使企业行为市场化、企业效益提高和长远发展的最佳模式,最后确立为股份制。但在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仍然走不出困境,您如何看? 戴:我们过去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产权处在行政条块分割的框架中,难以对之调节,以实现结构的不断优化,致使产业、产品、企业组织等方面结构僵硬落后。产权的这种行政占有和运行方式使企业运行效率低下,不适应需求结构的日益复杂化。这样,企业改制的要求就非常迫切。企业明确产权,完全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作法,譬如小企业通过承包、租赁、出让以及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改变政企关系从而活跃起来。发达国家里,国有企业有多种不同形式,如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并采取独资公司形式;有的是国有财产委托各种社会公共机构占有和经营;有的是国家占有较大部分股权,并且按照股份公司的规划来运作。股份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多种形式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增加了20倍,不仅造成约740亿元社会财富的流失,而且给银行带来了数千亿元的坏帐.对此,政府决定下大力气利用3年时间改变这种状况.但是,由于问题积重难返,目前国企改革的实践活动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压力.经验说明,从整体上搞活国企,至少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协调政企关系,二是改革企业管理方法.对于后者,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国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明显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我们认为,即使在理顺政企关系方面尚未作出重大突破情况下,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有企业的效益下滑、持续亏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孙军 《产权导刊》2018,(7):23-2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发展经济,就要解决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与发展经济不适应的问题.改革的目的是让国有企业释放活力,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生产需要.40年前的这场改革是围绕解决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全行业、全产业、全国性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国有企业政企不分问题而展开的.国家通过制定和出台宏观政策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具体引导政策让国有企业动起来、活起来.国家与地方政府合力,针对解决国有企业与政府特殊依附关系而衍生的政企不分和财政无休止的补贴问题;围绕国有企业不能面向市场独立自主经营和离开计划不能生存问题,不断推出改革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围绕让地方政府管辖的国有优势企业如何减负、如何活起来而思考;围绕地方政府管辖的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如何合理流动并得到有效利用而思考;围绕如何让社会有才能的人才进入国有企业、领办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有能力面向市场走出去而思考;围绕如何让社会资金向国有资产领域流动,盘活国有资产,使国营企业不再是唯一的所有制形式等关键问题思考并持续不断的推出改革政策,引导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这场改革是以国有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拍卖为主要改革形式,由试点到面向全国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政企关系改革是循着政府自上而下放权的范式来进行的。本首先从政府动力和能力两个角度对放权范式作出理论分析,继而通过对80年代中国政企关系改革的历史进程的政治学分析,对放权范式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加以认识。本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从三个方面转变传统的放权范式,这对中国政企关系改革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成绩固然可喜,但是回过头去看,国有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国企是否还会返困?今后几年国企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这些问题颇为引人关注.   ……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成绩固然可喜,但是回过头去看,国有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国企是否还会返困?今后几年国企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这些问题颇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理顺政企关系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刁秀海赵秀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稳步推进,政企关系将呈现多元化格局。能否理顺这种关系,决定着国有企业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5.
项安波 《发展》2014,(1):9-10,13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努力,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规模与实力、政企关系、公司治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囿于委托代理、体制约束、机制失衡、政策性负担、多元化目标等影响或制约因素,仍然存在国有企业行业分布不尽合理(我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工业部门的能源、原材料、装备业和服务业部门的金融、批发零售、房地产、通信、交通及基础设施领域,行业分布仍然较广;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现已进入攻坚阶段,探清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之处在哪里,对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从国有企业委托人角度进行初步探讨。 一、对几种观点的反思 不少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搞活的障碍主要在于“政企不分”,故改革关键之处在于“政企分开”。这无疑是有道理的。为此,国家花了不小力气在这方面进行改革,并且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问题本身研究出发,着力剖析国企改革过程中政府行为,试图从重构新型的政企关系找出政府角色新定位的立足点,着力构建新型的服务型政府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后勤服务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其本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新体制和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的矛盾,它直接制约着后勤服务实体的市场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个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行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计划是配置高校后勤资源的主要方式,计  相似文献   

19.
一、承包制的反思 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放权让利”、“利税合一”、“两权分离”的改革思路进行的。这一思路主要着眼于限制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推动政企职责分开,强化经营者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思路无疑是对过去“统收统支”传统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并在实践中成为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承包制的理论依据。目前,全国已有95%以上的国有企业实行了承  相似文献   

20.
五结合: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吴柏要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心环节。就是这个“中心环节”我们叫了多少年了,发的文件最多,用的气力最大,结果最不理想,成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中的重点、难点中的难点,成了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