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王飞跃 《开放导报》2007,(2):I0010-I0011
翻开2006年12月号《星星》诗刊的增刊,在封三的位置有一位诗人的大幅照片,并配有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柯蓝、内航、朱先树、阿翔等的评语,那就是《星星》诗刊隆重推出的2006“年度诗人”王飞跃。2006年王飞跃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创作完成的《国粹精点》在第二届文博会上展出后引起诗界关注,《星星》诗刊在9月号、10月号连续两期推出该作品,《诗刊》也早在8月号发表了其中诗作,诗坛泰斗柯蓝称:“《国粹精点》拓展了中国新诗的写作领域,是一部振兴中国诗歌的作品。”该杂志还特设了“年度诗歌视点”栏目,发表了王飞跃的《国粹精点》选辑,其编后语写道:“我们在庞大的诗歌队伍里发现了诗人王飞跃,发现了王飞跃的《国粹精点》,从而更发现了中国诗歌一种新的动向。可以说: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最大的贡献是展出了《国粹精点》。这是诗歌的荣幸,这是深圳的荣幸。王飞跃的这种诗歌新文本已经为我们阐明了诗之所为而不曾为,诗之敢为而未能为。”如此之高的评价确实令人震撼,从而更说明中国新诗90年来终于出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与自居易的关系甚是密切,这是前人早已指出过的。但是,多半从白诗与《源氏物语》的情节、短歌等着眼,这是必要的。我在这里却想调换一下角度,着重从文学理论与审美方面探讨其间的关系,也许对进一步了解紫式部及其物语,和对白居易在日本文学方面的影响都会有一定作用。从武田宗俊的两个系列说和丸山清子的影响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紫姬系大多与感伤诗及左迁时代的律诗有关系,玉(?)系则大多与讽谕诗有关联。虽然丸山清子没能从两个系列的角  相似文献   

3.
正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礼仁》)这句话告诉我们行孝道,就是要陪伴在父母身边,不远离父母,如果不得已离开父母,需要告诉父母你要去的地方。父母在,不远游。为什么不远游?首先,父母年纪已老,需要子女的照顾。我们年纪小时,离不开父母,需要父母的照顾,他们将最好的生活、情感给予了我们,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提供给我们最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在挫折面前,是他们教会我们勇敢面对,他们毫不吝惜的爱着我们。当我们年纪逐渐增大,我们的父母却已经老了,腿脚已经  相似文献   

4.
读者评刊     
正必须用行动来回答的问题第9期卷首语《这是人民的命令》文章结尾响亮提出"面对人民的命令,您准备好了吗?"对于我们老促会而言,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执行老区人民的命令,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河南省沈丘县老促会郭成云)人民命令大于天第9期卷首语《这是人民的命令》,我反复阅读。人民的命令大于天!老区如期实现小康,是老区人  相似文献   

5.
正3月的一天,河南省西平县老促会副会长焦群忠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正在编撰的《2016年全国老促会工作年鉴》能否在可能的情况下多登载一些西平的内容。这是一个人之常情的要求,他接下来的话,却让编辑部的同志动容。他在电话中说道:"今年4月,县老促会要换届,现在在老促会工作的绝大部分同志都已70岁,在老促会工作了15年,即将离开,大家都非常舍不得。提供的这些资料,就算是我们十几年工作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孙正义当年给韩国总统提出的两条经济振兴计划,如今大见成效:互联网发展迅速,宽带覆盖率也排名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形成的韩流正在占领全球市场。但这样的国家战略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当年,美国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改变了欧洲人,让他们有了美国式的价值观。今年,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这是继2012年韩国歌曲《江南Style》后,韩流文化再一次冲击中国。据报道,《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金秀贤近期参加江苏卫视节目录  相似文献   

7.
卢仝,自号玉川子,他才高有节,时人称誉他“志怀霜雪,操似松柏”。卢仝对中国茶道的贡献突出表现干他的一首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这首诗被后人誉为“诗化的《荼经》“,被认为是茶诗中的经典之作,是咏茶的千古绝唱。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栋善 《中国老区建设》2006,(10):I0003-I0003
我们当阳市老促会办公室从1997年开始收藏《中国老区建设》,9年来已经收藏100多本。收藏是为了应用,每当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查阅一下《中国老区建设》总会有所帮助。市老促会会长徐时成说:《中国老区建设》刊发的各类章对我们的工作用处很大,刊物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笔每每写一些“豆腐块”、“火柴盒”被《中国老区建设》刊用,心情格外高兴。每次收到《中国老区建设》都认真阅读,有时杂志晚到几天.心里就像缺了什么似的。《中国老区建设》成了我们的“家刊”。  相似文献   

9.
又到春节。又忆当年。小时候家在普兰店过年杀猪炖萝b=F子,爸爸带我给村里的老百姓家写春联,妈妈带我们动手用面做各种各样的花儿走油,姥姥和馅带我们一起包饺子……每当想起这些温暖的场景,我就想哭。现在他们都不在了,我是户主了,却再也找不到那时过年的感觉了。唯有《春节序曲》晌起,  相似文献   

10.
我与《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结缘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了。那是2006年9月,在我们宝坻区老促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我当选为常务理事。我的家乡宝坻处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属于一类革命老区,我区老促会成立后,从2007年起为每一位理事订阅了《中国老区建设》杂志,从此我成为《中国老区建设》的一名读者,而且是忠实读者。几年来,每当月初收到散发着油墨余香的《中国老区建设》,我便细心阅读,而且边阅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及时发送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