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入分配和城市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素分析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我国消费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对消费率下降也有较大影响,城市化率的提高则促进了我国消费率上升.因此,扩大我国居民消费应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和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主要着力点,努力提高两个此重,调整三大结构,深化四项改革.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和城市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消费主体分,总消费可分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是总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总消费增长、消费率的变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因此,居民消费的增长、居民消费率的变动,不仅取决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倾向,还取决于城乡人口的比例关系,即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两个根本性方向。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需求越低.文章使用1978—2008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收入水平提高10000元,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5.6%,边际消费倾向下降7%;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单位,居民消费率下降6.5个百分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消费率在2000—2008年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解释了这一期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30.8%  相似文献   

5.
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影响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消费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侧重分析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影响的机制,提出收入差距扩大可通过降低居民消费倾向,提高储蓄倾向,增强遗赠动机,供求结构矛盾等途径导致消费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以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瑾瑜 《特区经济》2012,(2):296-298
本文在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表达式,采用1985~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对其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比较接近1,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其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分析结果也显示,城镇居民自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表明城乡居民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因此,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提高我国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居民消费对推动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苏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存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缓慢等问题,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路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  陈昌盛 《中国发展评论》2010,(1):13-20,110-120
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中国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文小才 《特区经济》2013,(2):127-130
河南居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决定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河南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基尼系数、城乡收入差距等指标看,河南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河南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劳动报酬在河南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消费是所有经济行为有效实现的最终环节.唯有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才有经济增长持久的拉动力。近年来,有关城乡居民消费的研究已很多,而且相当深入。宏观方面一般都从消费倾向、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城乡居民消费构成等总量指标的变化方面去研究,如汪红驹、张慧莲(2002)分析了我国居民在20世纪90年代的消费行为。揭示出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的增强:微观方面,如范剑平等(2001)主要从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微观层面上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  相似文献   

11.
居民消费率过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缺乏协调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国民收入结构失衡,尤其是劳动报酬在GDP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太低、收入差距过大等,是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贫富差距,是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图说经纬     
《广西经济》2010,(2):58-59
居民消费水平低已掣肘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加居民消费的有效路径。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内需、调结构、促消费,解决投资与消费的失衡。这意味着增加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山西省1978一2009年的有关统计数据,运用动态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进而导致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也在不断拉开,从长期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并无显著影响,但它与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之间有着显著的、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反映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将会导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因此山西省政府应该加大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力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与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我国同一收入层次的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进一步论证了“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假说,并从城市化的角度分析了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本文从扩大内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认为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必须进行观念和制度的创新;在城市化战略的选择上,应特别强调大中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在短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通缩危险正在加大。这主要是由于居民消费相对疲软,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多年持续下降,2004年已降到41.9%的历史最低水平。内需不足导致出口压力增大,贸易摩擦上升,生产能力过剩.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增长过快.资金利用效率下降,威胁未来经济增长。需要考虑一系列改善内需措施,特别是防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强化对中低收入居民的社会保障,改善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报道上不断出现这样的说法: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连年下降,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严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劳动者的报酬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二是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三是私人消费下降,中国人不消费是因为不敢消费,政府没有给老百姓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未来的生活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所以即使有钱也不敢花。但是统计的结果是老百姓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合理摆正收入和分配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时政府要长期保持高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统计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我国市场化的进程很短,但在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形势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也快速发展,各类产品的消费价格上涨很快,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手段分析了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福建省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却呈现下降的态势。要促进居民消费.推动内需增长,就必须分析研究不同地市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才能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有效地推动居民消费的增长。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不同地市消费水平受收入因素影响程度.最后就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谢志宇 《特区经济》2006,(12):55-56
目前,我国的贫富收入悬殊较大,广东省的情况也是如此。但广东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没有造成居民消费倾向的明显下降,这也许是富人的消费档次不断提高而基本维持了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福建省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却呈现下降的态势.要促进居民消费,推动内需增长,就必须分析研究不同地市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才能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有效地推动居民消费的增长.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不同地市消费水平受收入因素影响程度,最后就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