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生态城市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鹏  钱建芳 《宁波经济》2004,(4):14-17,13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生态城市的内涵涵盖了城市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多处于规划、政策调整层面,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将促使生态城市建设内容制度化、法律化。宁波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公众生态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现代化转型。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定位现代化城市发展、完善城市生态动能区及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生态住宅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虞付月 《浙江经济》2007,(22):56-57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和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紧扣“城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主题,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和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构建生态产业链,逐渐形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把保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发展经济的基本战略。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正是统筹解决浙江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道路的有效途径,也是浙江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彭承波 《湖北经济》2002,(12):33-34
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丹江口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把中国水都丹江口建设成为生产发展、人民富裕、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生态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7.
陈娟 《魅力中国》2010,(34):195-196
1994是我国正式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可持续发展战略已被纳入我国2010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将会集中大部分的人口,因此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则是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由于贵州省清镇市是典型的小城市大农村模式,因此本文以清镇市为例探讨,通过分析清镇市目前生态环境状况,探讨清镇市主要任务是如何处理城市发展与两湖生态环境的问题,为构建人水和谐的高原可持续生态城市,提出清镇市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对清镇的重要性而且对于整个贵阳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城市和谐同样要求生态的和谐,本书精心选取了60个生态城市,以案例的方式介绍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首都北京在实施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过程中,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市化发展,以人为本加快和进一步完善城市化建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性选择。首都在实施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当中,开放与包容相结合、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发展与创新相结合的三大战略,仍将是贯穿现代城市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发展战略。同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今后不仅是首都城市建设也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设模式,是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的构建应以生态学原理为基奠,是基于社会,经济、自然三者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12.
王忠豪 《魅力中国》2014,(4):385-385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资源型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且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全局。本文以山西省孝义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推动资源型城市由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向多元化的现代经济体系转变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后,中国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同步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的新时代。新时代建制市在行政管辖空间几乎覆盖国土空间全域发展的态势下,更要深刻认识在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进程中,遵循一般性规律,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广义性鲜明特征;遵循特殊性规律,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特指性鲜明特征。要按照“地球生命共同体”科学论断指引的发展方向,建制市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的大逻辑,把生态“绿色烙印”镌刻进城市全域可持续发展基因,通过一以贯之的政策措施,以“六个相适应”加快释放环境生态力越来越强的内生新动能,在城市全域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同步实现“环境生态”一体化,不断提高积聚强固环境生态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评介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策行动和实践活动。说明《中国21世纪议程》立足发展、力促区域/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生态和科技同步地、协调地发展的精神实质。并按作者管见讨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城市绿化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单单是生态的概念,而是关乎我们的城市建设模式,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城市绿化是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绿化是城市实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苏州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近20多年来,苏州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城市绿化工作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建…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一个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城市创新战略,形成科技资源优势和产业聚集的城市群,对于带动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加速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科技经济体系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惠敏 《发展》2010,(7):75-76
嘉峪关市是国家二类旅游开放城市,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河西走廊最具潜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嘉峪关市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必将对嘉峪关市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在广泛参考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哈尔滨生态城市社会子系统的建设情况做出评价,从而为促进哈尔滨市生态城市建设,哈尔滨市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余国睿 《魅力中国》2013,(23):39-40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对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贵州的六盘水市是一座具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工业城市,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一度占到全市GDP的60%以上。但随着六盘水的深入发展。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也由此带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前进的步伐。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六盘水必须在资源开采的同时。大力培育后续产业和发展替代产业,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论述了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特殊背景和发展战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此模型考核评价了2011—2013年景德镇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水平,并与南昌、九江进行了横向对比。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对景德镇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本文构建的考核评价模型,对正确认识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经济城市发展成果,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