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赵树群 《中外企业家》2013,(9):84-87,101
海外上市原本是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发展机遇,海外上市能够为企业赢得巨大融资,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仅2010年一年,赴美上市中国企业数量达到45家。然而,海外上市企业还在享受到资本市场所带来的机遇与利益时,IPO便已开始降温。随之而来的是上市公司私有化浪潮的开始。2011年10月,陈天桥正式宣布将盛大网络私有化。盛大网络成为中国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第一家私有化的主流公司。本文结合了近年来赴美上市公司私有化的现状,以及西方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动因理论分析了盛大网络私有化的主要动因,并且结合企业生命周期融资理论分析盛大网络退市的战略选择。从财务效应和战略的角度分析了盛大网络退市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
要闻点评     
《中国新时代》2012,(9):16-17
最近一年内,盛大网络、阿里巴巴两家中国概念股中的明星企业已完成私有化退市。投中集团数据统计,包括分众传媒在内,今年至今已有12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宣布私有化计划,主动选择离开美国资本市场。在2010年,美国资本市场吸纳了40家中国企业上市,成为中国企业第二大海外IPO阵地。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5日,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晨汽车)董事会宣布,撤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挂牌的美国存托股票(ADS),这意味着中国第一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上市先驱”,在经历了从亏损到辉煌再到亏损的曲折过程后,成为中国第一家退出美国资本市场的“退市先驱”。  相似文献   

4.
私破分众     
分众传媒(NASDAQ:FMCN)的私有化终于有了明确信号. 2012年12月20日,分众传媒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由CEO兼董事长江南春和9家投资财团提出的私有化要约收购协议,以每股5.5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7.5美元收购分众传媒,涉及融资金额约27亿美元.预计2013年第二季度完成退市交易.如果私有化获得成功,这将成为迄今为止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规模最大的中国公司以及最大的杠杆收购案例.  相似文献   

5.
冀勇庆 《中国企业家》2012,(17):104-107
"卖人头"的商业模式帮助中国外包行业取得了高速增长,却也成为产业升级的阻碍15600人,再加上7800人,意味着什幺?对于中国服务外包行业来说,意味着老大的位置。8月10日,国内排名第二的服务外包公司文思信息(NYSE:VIT)与排名第六的海辉软件(NASDAQ:HSFT)宣布对等合并,组成一家员工规模超过23000人的公司。双方还商定:合并完成之后,新公司将保留纳斯达克上市资格,并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不过,美国资本市场却给这家即将诞生的中国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6.
邹玲 《中国企业家》2011,(12):79-81,78
上市之后,脱胎自传统媒体的凤凰新媒体最想做的是跳下枝头、拥抱草根大众,从内容驱动逐步转向技术驱动在2011年上半年的"史上最密集的中国互联网上市潮"中,凤凰新媒体(NYSE:FENG)也抢到了一张船票。5月12日,在纽交所挂牌,以11美元的价格发行1277万份ADS(1ADS=8普通股)。6月9日,又宣布全部行  相似文献   

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历了起伏跌宕的2013年,中概股似乎正在慢慢走出做空泥潭。这一年,有7家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年底上市的去哪儿网和汽车之家的股价首日涨幅均超过了70%;这一年,分众传媒完成了私有化,而巨人网络宣布拟私有化;这一年,  相似文献   

8.
再见,1688     
《中国企业家》2012,(5):34-35
人人都爱IPO!——2007年阿里巴巴B2B在港上市前后集团内部的标语1688,这个最吉利的股票代码,在历经百年风云的香港联交所,已步入引退倒计时。2月21日晚问,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巴巴)宣布,正式向其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阿里巴巴B2B(以下简称B2B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回购价为每股13.5港元。也就是说,阿里巴巴要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回购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份。一旦成功,B2B公司将从港交所摘牌退市,彻底私有化。对于私有化一事,马云在一封内部邮件中表示,私有化战略是为了实行战略转型升级,B2B业务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一个拿业绩说话,一个受专业人士推崇谁也没有想到,在美国次贷危机深不见底、股市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 K)针对欧美金融服务企业的投资还能赚钱。3月19日,作为电子支付服务行业全球著名品牌的Visa公司(NYSE:V)在纽交所上市。IPO前,中国人寿入股3亿美元,成为其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按照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融资与跨国上市已越来越常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6月,已有46家中国公司到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其中不乏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人寿等大型央企。那么,境外股票市场是否真的欢迎外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外国股票市场投资  相似文献   

11.
《财务与会计》2007,(8):64-64
股票:最流行的投资工具 在美国,股票是除了短期投资工具之外最流行的投资工具。代表了对该公司的拥有权。在目前美国股市,75%参与者为主体机构,散户不超过20%。普通百姓大多数通过退休金间接投资股市。美国最大的交易所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简称NYSE,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有大约2800家公司在此上市,全球市值15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何正祥 《英才》2016,(4):68-69
搜房将资产分拆并放到各自最适合的资本市场,控制两家上市公司同时也能享用两边市场红利。1月21日,万里股份(600847.SH)一份重组预案,引发市场强烈关注。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等一系列交易,置入搜房控股(SFUN.NYSE)旗下互联网房产及家居广告营销业务和金融业务,标的资产作价161.8亿元。与传统中概股回归模式"私有化退市+拆VIE架构+境内上市"不同,本次搜房控股采取新模式,即保留境外  相似文献   

13.
企业:7天连锁酒店集团(SVN)上市地点:美国纽交所上市时间:2009年11月21日上市之后经营的好坏,才是对一家企业管理水平的最好检验。7天在纽交所的上市,创造了两项纪录。第一,7天是第一家连续亏损却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第二,7天的上市速度,是当时所有在美国IPO的中国企业中最快的——一般来说,从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上市申请文件,到最终挂牌,都需要4-6个月时间,而7天只花了2个月零10天。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融资与跨国上市已越来越常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6月,已有46家中国公司到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其中不乏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人寿等大型央企。那么,境外股票市场是否真的欢迎外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外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对本国股票和外国股票的相对偏好是如何影响股票发行价格与融资成本的?这些结论对我国公司跨境上市又有哪些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基本情况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涉及到了美国证券市场的各个层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NASDAQ)和公告板市场(OTCBB)都有中国企业挂牌交易。纽约证券交易所对上市资格要求异常严格.要求公司的市场规模必须达到4000万美元,并且上市之前要有250万美元的盈利,因此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多为大型国有企业.中海油、中国石化等基础能源类股占绝大多数.其他有电信、保险和航空类股。  相似文献   

16.
《数据》2008,(2):8-8
国内民营企业为主角的海外上市浪潮,正以惊人的力量席卷全球资本市场。据统计,2007年在美国各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中,中国公司最多。其中,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有19家,全部为民营企业,上市的中国企业平均每家筹资约2.7亿美元;在纳斯达克,2007年上市的中国企业有13家。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中国概念股频遭国外机构做空。安永发布的《全球IPO最新信息》显示,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42家,退市3家;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只有14家,但有41家退市;到了2012年上半年,只有1家中国概念股企业在美上市,退市的却有19家之多。2012年7月,受浑水做空报告的影响,中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简称新东方)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随即股价产生剧烈波动。虽然此次危机最终化险为夷,但新东方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文以新东方遭遇国外机构做空为例,分析做空的动因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月度公司     
《中国新时代》2007,(11):22-22
柯达宣布退出奥运赞助美国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10月中旬宣布,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结束与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2013,(16):30
技术从电影《007》开始,美国人始终有"飞行汽车"情结,先后推出的半成品不计其数。现在,梦想有可能在2015年成真。美国飞行器制造商Terrafugia公司近日高调宣布世界首款飞行汽车——Transition预计于2015年上市。此前,公司公布了该车的设计模型:两座、四轮和可折叠机翼,既可做私家轿车,又能当私人飞机。当然,价格也不菲:售价3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方方 《中外管理》2009,(12):70-71
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一些机会来缩短差距,但是恐惧的美国随之采取的种种举措,都有可能给中国带来威胁。 2008年10月底是这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当时有两家银行宣布大幅度亏损,从那时候开始很多银行就没有恢复过盈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