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综合会宝岭灌区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建设标准低的现状和灌区信息化建设需求,论述了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会宝岭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疏勒河现代化灌区的逐步建设,水利信息化工程逐年递增,在对已实施项目的质量检验与评定中发现国家现行有效的评定规范(规程)存在评定与工程建设实际不契合、无可参照的规范评定表格、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不一等问题,通过对现行规范(规程)的研究,结合灌区实际,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工程质量评定方法,旨在更合理地给灌区水利信息化工程质量评定提供依据,使工程建设质量评定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灌区信息化发展,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合理高效地输配水资源,针对目前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成就进行归纳总结,分别对灌区信息化应用内容、信息流程、主要建设模块进行简要规划,为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渠道编码是灌区信息化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49-1999等标准中有很少一部分大型渠道的编码,而突出灌区特色的渠道编码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介绍了一整套的灌区渠道编码标准方案,以及在该方案中研究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将该方案应用于四川省都江堰灌区,完成了《都江堰灌区渠道名称代码》,并以都江堰灌区内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渠系为例,对其进行编码以示范编码方法和过程。以期对全国其它灌区标准的编制俾有所益。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定义和现状,分析了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存的问题。从大型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入手,分析了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客观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渠道是灌区的基础,但由于灌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渠道通水能力要求日益增加,出现渠道和灌区不配套问题。此外,由于年久失修,很多渠道会出现渗漏、断裂等病害,须进行改扩建。文章以新疆建设兵团芳草湖灌区的支渠防渗改建为实例,对其渠道坡度、断面、抗冻胀等参数进行了设计分析,为该类灌区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港灌区建设年份久远,加上维护水平不高,提水站和设备老化的问题,研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渠道平板闸门系统,以提高灌溉效率、加强对灌区的信息化管理。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闸门开度控制误差小,最大为1mm,响应时间短,最长为0.05s,数据丢包率最高为0.052%,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网络传输的流量较为完整和可靠。综上所述,研究设计的基于物联网的渠道平板闸门系统对于灌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是当前灌区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必然手段。以辽宁省喀左县为例,对灌区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研究,结论显示,该系统的建设对推动各灌区的管理改革、进步、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设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犁河流域现有灌溉面积678万亩。其中列入国家级大型灌区的有5个,现有灌溉面积为424万亩,在工程建设中的主要设计体会有:制定经济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建筑物设计新颖别致、运行方便,尽量利用原有结构改建、降低工程造价,因地制宜规划设计渠道,为高寒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带渠道建设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结合金沟河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试点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在灌区信息化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并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应注意的问题,避免在信息化建设中少走弯路,发挥建设效益,促进灌区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和田河大型灌区现有水利工程老化、破损严重,过水能力不足,抗洪能力差,排水设施不配套,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所以有必要对渠道进行改造。本文在进行渠道横断面设计及方案比选时充分考虑了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控制的难易程度、能否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工程实施后的运行管理是否安全等情况,经过渠道横断面的设计和更新改造,将有利于充分、及时发挥灌区水利工程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模式、渠道衬砌、断面布设进行综合比选,提出适合于辽宁省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优技术方案,研究成果对于辽宁省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方案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型灌区建设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而输水工程是灌区的核心组成,但很多灌区渠道经多年使用后破坏严重,且输水能力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综合效益差。文章以广西龙云灌区节水改造输水工程为实例,介绍分析了输水渠道的设计要点,包括纵坡、断面、闸门、闸阀等设计工作,通过最后验算得出龙云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5提高到改造后的0.65,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金沟河现有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阐述,指出在选定建设方案中新建方案存在重复占用生态资源、原渠道及建筑物利用不充分和增加投资等不利因素,经分析比较确定实施了工程经济适用性、节约投资和保护生态环境较好的叠渠方案,通过运行叠渠在提高灌区用水保障率、保持工程耐久性和发展地方经济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对金沟河工程建设和流域工程改建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沭新渠灌区点多、线长、面广交通不便等特点和灌区管理的需要,对灌区进行信息化设计。工程依托江苏省水利厅开发的"江苏省智慧大型灌区"系统,开展相应的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套,并对该软件平台进行个性化开发,以构建现代化沭新渠灌区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灌区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南疆水资源极其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能力低,水安全面临严峻形势。文章分析了南疆大型灌区建设运行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灌区良性运行的要求,针对性提出了加强建设运行管理的主要措施,对补齐南疆大型灌区建设运行短板,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月 《河北工业科技》2012,29(6):462-464
信息化项目监理主要包括软件开发监理和硬件系统集成监理,与信息化工程建设阶段相对应的各监理阶段,分别有具体的监理手段和监理内容。从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着手,结合工程建设内容,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方面,讨论了招投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的具体监理内容和监理检查要点,阐述了监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以金沟河流域信息化建设为例,进一步验证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优化配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承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灌区信息化工作中的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水利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探讨了遥感技术在灌区信息化中的应用,为灌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汾河灌区地形地质条件和灌水方式(以冬浇为主),针对本灌区存在的渠道渗漏和冻胀问题,总结了灌区十余年来各种渠道防渗形式及其实际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各种防渗型式优缺点,提出了适用不同情况下的经济合理的渠道防渗形式,为以后同类型地区渠道防渗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